家电业重组地方政府 角色越来越微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4日 19:22 中国经营报 | ||
“中国家电业其实早就应该发生更高水平的兼并重组了,但是为什么没发生,当地政府的既得利益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TCL,康佳,创维,三家地理位置接近,老板还都是同学,如果合起来会怎么样?”有业内人士反问记者,“但是合起来之后,总部放在哪里?资源怎么调配?恐怕是个问题。” 并购重组似乎是今年上半年家电业的一大主题。顾雏军的格林柯尔6月初大张旗鼓的收 但是,有一个永远的主角可能被忽视了,那就是每家企业背后的地方政府。考察一下近年来发生在家电行业的兼并重组案例,其中,地方政府无疑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有股减持的大背景之下,由政府主导的大型兼并重组案仍然会持续发生。特别是在市场集中度已经相当高的家电行业,未来的并购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战略考虑,地方政府的作用将更加微妙。 积极救市如果广州市政府不出手,乐华电子只有破产一条道路可走 TCL收购乐华可能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乐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乐华的发展出了问题。在决定重组乐华之后,广州市政府最终选定了拥有海外销售经验和渠道的香港长城电子。吴少章的入主将乐华带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中。到1999年,以乐华为主业的长城集团实现了58亿港币的销售收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2002年5月乐华迫于形势发动了渠道变革,砍掉各地分公司,资金链随即断裂,乐华大厦摇摇欲坠。作为广州市政府手中不多的全国知名品牌,乐华对于广州市的意义重大,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乐华覆灭。 有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广州市政府一直在积极寻找接盘的人,最终TCL接手乐华品牌,而不必承担乐华以往的相关债务,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兼并了。广州市政府通过旗下的科学城与TCL成立数码乐华,完全将乐华品牌嫁接到新公司名下。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广州市政府的积极救市,其结果是不能想象的。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乐华电子的大股东也就是香港的长城集团已经申请清盘,如果政府不出手,乐华电子只有破产一条道路,“乐华就好像是广州的城市名片,政府肯定会出手相救。” 与广州市政府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形成了对照,在6月初格林柯尔入主美菱的过程中,合肥市政府已经走向了前台。主业是冰箱的美菱电器是整个安徽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在安徽乃至全国都是颇具知名度的企业。而合肥市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根据去年合肥市政府制定的《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和加工基地规划纲要》,合肥要把自己打造成世界家电制造基地。如果要实现自己的规划,合肥市政府每年至少要投入4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很显然,合肥市自己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引入外来的战略投资者,转让国有股是当然的选择。美菱和格林柯尔的合作可能只是一个开头。安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张平甚至都对这次合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自己对此事感到“振奋、受鼓舞”,并称该事件对安徽的经济发展和安徽人的开放意识都会起到正面作用。合肥乃至安徽的决心已经表露无遗。 操之过急在所有家电企业都有钱可赚、都认为自己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时,没人愿意跟别人重组 实际上中国整个家电业的发展就是由诸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构成的,这是讲究规模效益的制造业的一大特点,家电业概莫能外。今天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都有过兼并其他地方小企业的历史,很多家电业的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地方政府其实是相当配合的,“因为你帮他保住了工厂,解决了就业。”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但是,目前的中国家电业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家电业可能是目前中国所有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并购的主角实力差距在缩小。而在这个过程中,与企业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能就相当微妙,有时会成为积极推动的推进器,有时则起到相反的作用。东方高圣的高磊是国内产业并购问题专家,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他表示,目前整体的存量资产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要盘活手中的资产,不参与并购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也是股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不要运用股东权力以外的任何权力。 在今天看来顺理成章的格林柯尔入主美菱,在此之前也经历过种种阵痛。据说,格林柯尔和合肥市政府的接触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而1年多前恰恰是合肥市政府导演荣事达,美菱双重人事地震的日子。 去年的7月7日,荣事达集团接到合肥市政府下达的通知,荣事达董事长兼总裁陈荣珍退休,总裁一职由合肥市经委委派官员出任。同时,美菱的创始人张巨声也接到了同样的通知。 美菱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即便上市后,国有资产也一直是占绝对的控股地位,张巨声虽然有怨言,但也只能接受政府的“退休安排”,但是已经合资的荣事达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没有服从合肥市政府的安排,陈荣珍依旧在位。实际上合肥市政府的目的很简单,为二者实现“强强联合”扫清人事上的障碍。但是这样的强行起飞却遭到了非议,陈荣珍就表示:“强强联合是融合,不是凑合,时机不成熟时不能拉郎配。”而在1994年,美菱和荣事达就联合过一次,协议签了,甚至新公司的牌子都做好了,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东方高圣的高磊表示,家电业目前仍然存在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可能,换句话说,所有的家电企业都认为自己有异军突起的可能,大家都想抓“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在都有钱可赚的前提下,没人愿意跟别人重组。但是,随着市场发展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联合或是兼并重组有了内在的动力。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政府和企业难免产生矛盾,政府有时会显得操之过急,关键是时间节点的把握,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遗留问题真正的并购重组出现的前提是,企业完全从自身和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国有股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意志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合肥市政府最终选择了外来的投资者而没有依靠管理层收购转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可能更加信任有过科龙经验的顾雏军,但是合肥市政府仍然保留了将近10%的股份而成为美菱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双方公开的说法是“希望能更多的利用政府的资源。”这个留一手的举动包含了相当多的意味。有人就表示,这说明地方政府可能对顾雏军的信任仍然是有所保留的。 以纯民营资本展开数次收购的顾雏军对此感慨很多,“别指望政府能在短时间内相信你。”顾雏军总结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诚实,“我到了顺德就说我认为科龙的问题在哪里,我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说翻几番之类的话,因为你说的话人家无法证实。” 其实政府对企业的责任感无可非议,在收购之前,增强当地政府对收购方的信任感可能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府还是会对外来投资者有戒心,所以才要增强它对你的信任度”,一位参与过家电企业兼并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另外政府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都非常在行,所以要给政府提供一揽子的计划,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提高可操作性,也让政府更相信你。” 锡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姜汝祥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并购要么是为了改变产业的游戏规则,要么就是为了改变巨头的垄断局面,或者是为了改善公司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架构,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中国家电业可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并购重组。而出现这样的并购的前提之一可能就是,企业完全出于自身和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国有股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意志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中国家电业其实早就应该发生更高水平的兼并重组了,但是为什么没发生,当地政府的既得利益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TCL,康佳,创维,三家地理位置接近,老板还都是同学,如果合起来会怎么样?”有业内人士反问记者,“但是合起来之后,总部放在哪里?资源怎么调配?恐怕是个问题。”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