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QFII是骡子?是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4日 03:2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蔡锋 上周,QFII第一单终于尘埃落定,在“众星捧月”之下,7月9日上午,瑞士银行委托申银万国买入宝钢股份(600019)、上港集箱(600018)、外运发展(600270)以及中兴通讯(000063)4支A股。7月10日,QFII概念一炮而红,不仅瑞士银行买入的4只个股大幅上涨,而且带动了沪深大盘大幅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增量资金入市,早在一个月前入市的社保基金的市场境遇却截然不同。社保基金6月9日开始入市,从参与新潮实业(600777)增发开始便屡遭挫折,不是被套就是勉强持平,表现差强人意。 为什么二者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难道国外资金比国内资金“香”?国外的投资理念真的能点石成金?笔者认为,现在就匆忙作出这样的判断显然太过短视,由于双方都秉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短期的市场走势并不能说明问题双方投资理念上的距离。 其实,QFII第一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瑞士银行对“概念炒作”这一市场特性的了解。7月9日瑞士银行在20多家海内外传媒的见证下电话委托购入A股,如此派头在中国证券史上也算是少有,此举不仅让大家共同见证了QFII第一单这一历史时刻,也不失时机地把瑞士银行好好宣传了一番。 QFII第一单4只个股在第二天的表现也给足了瑞士银行面子,纷纷上涨,收盘时涨幅最大的是上港集箱,涨了8.11%,涨幅最小的宝钢股份也涨了3.97%。这些个股上涨有两种可能,一是瑞士银行继续大量买进,二是投机者跟风炒作。这两种可能都与高调的QFII第一单有密切关系。 反观社保基金,其入市步骤则低调得多,由于社保管理部门和受托基金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限制,我们只能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或其他方面获得社保基金入市的部分消息,近一个月社保基金的入市消息主要就是从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过程中的信息披露里得到的。正因为如此,仅从参与新潮实业、民丰特纸等增发被套就怀疑社保基金的运营前景,难免有管中窥豹之嫌。 社保基金参与增发等行为的资金并不大,其中动用6.2亿元资金参与新潮实业增发,最终获配73.26万股,购股款不超过613万元,购买民丰特纸增发股份的资金也仅为794万元。此外,根据社保基金的委托协议,目前社保基金50亿元的入市规模要在6月9日开始的三个月内建仓80%,平均每个月建仓13.33亿元。所以,这些参与增发的资金相对于50亿元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当然,尽管金额不大,如此热衷于增发和配股显得社保基金在投资方面有些过于保守。与社保基金相比,同样青睐盈利增长型股票的QFII却选择主动出击,这更加能够令市场振奋。 比如瑞士银行此次买入的上港集箱,前期股价涨幅已经较大,瑞士银行依然坚决买入,虽然瑞士银行称这是客户的意思,但是其中反映出的长期投资理念很值得学习。瑞士银行的理解是,如果觉得一家公司长线投资潜力好,股价合理,QFII会立即买进长期持有,而不会去理会前期的股价走势。 今后随着信息披露工作的逐步展开,社保基金及QFII介入的个股会逐步显现,市场将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保基金及QFII这些主流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路,相信到那时再对国内基金与QFII的投资理念和绩效进行比较研判也不会迟。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