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三水代表作之一:新国企群落诞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17:05 新浪财经 | ||
《今日东方》封面文章:新国企群落 文/本刊主笔韦三水 是时候了。是新型国企集体亮相的时候了。 当中国新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精英在“两会”期间集体亮相的时候,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新兴的民间乃至跨国经济精英身上。我们当然有理由为民营和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力量跻身于政治精英行列而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一样不能忽略另外一支传统但是活跃的力量--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代表。 我们发现,仅仅“两会”代表委员--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代表,就已经完全可以组成一支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国家队”,而且,他们的力量和声音丝毫没有减弱;相反,他们的力量和声音都加强了。经过上一届政府施政期间的竭力改造,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现代企业的共性:明星级企业领袖、鲜明的企业形象、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完整而清晰的产业链条、良好的融资渠道、初步的跨国战略。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着领导性的位置,在即将到来的规模浩大的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重组兼并浪潮中扮演着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作用。而正在发生的变化是,除了强化上述方面,他们正力图脱去他们的“国企外衣”,进行更深层次的产权改革。除了保留国有控股权不变外,他们新的目标已经和任何民营、跨国公司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即使作为一个共同的群落,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并不比他们与其他两个群落之间的差异小,但是,不仅他们共同拥有国家队的光荣和“包袱”,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上述这些共性。一般说来,他们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在竞争中壮大的市场化新型国企,如海尔、TCL、长虹等等;另一类是传统的新型国企,他们的代表是华润、中粮、中石化、中联通、一汽等等。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上一届政府力推的“国退民进”、“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往往被海内外公众片面的理解为“私有化”,被理解为国有资本不再也不能发挥主导力量,而外资和民营资本则将演变为一种推动性和上升力量。国企甚至遭到普遍诟病。似乎一无是处。 这显然是一种误读。事实上,随着这一个新型国有企业群落的兴起,我们已经正在步入一个三强鼎立的时代--新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跨国公司三强领导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这三支力量之间,以及它们内部正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合作。而通过政策和资源优势或者已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新型国企正在着手进行的行业整合正把它们重新推向行业领导者的位置。 这才是中国经济和行业结构大调整前夜面临的新的局面。无论对于新的进入者、正在厮杀者,还是研究者、决策者,这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群落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新型国企,在转型期中国,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某些领域甚至还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而且,国有企业的成功转型还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调整贡献着制度和思想资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平稳转型,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和高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01年底,在全国19万家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当中,大型企业共有9453户,占35%左右。虽然这些企业数量不多,但在国民经济中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001年大型企业在全部国有企业总资产、实现利润和上交税收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65.1%、97%和80%。 作为一支超豪华的明星国家队,他们的出现并不是从今天开始,更不会从今天终结。甚至,他们的集体亮相从一年一度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就开始了--那里集中了90%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领袖;但是,真正的历史却是从现在开始,从新一届政府把国企改革当成四大任务之一开始--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的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型国企。(摘自《今日东方》)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