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舰队纷入围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10:37 《东方企业家》 | ||
没上市的要圈地扩张,上了市的却收缩战线 文/本刊记者杨鹏 软件是IT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IT产业成熟程度的标志。 但软件业一直是我国IT产业的“软肋”。软件业的规模远远不能适应整个IT产业发展的需要。在IT业的枯水季节,不少民营软件企业凭借其多年稳步增长奠定的基础,着手上市造大船扬帆起航,只可惜放眼望去,在软件舢板部队的身后,是收获与困惑齐飞,亮色共苦涩一色。 资本诱惑,谁能抗拒? 近两年,一股民营软件公司上市潮,在西子湖畔悄然涌动。继杭州新利、浙大兰德、中程兴达先期在香港创业板登陆之后,信雅达、士兰微、恒生电子又相继抢滩上交所。在国内总共20来家软件上市公司中,杭州一地就独占6家。而在这些先行者后面,还紧跟着新中大、创业、爱科、中恒、创联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软件准上市队伍。从白手起家的科技人员到资产上亿的“科技新贵”,杭州软件业正演绎着一出出民企版上市创富故事。 作为一个全新产业,软件业在萌芽之初,就天生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禀赋。民营软件企业一开始就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优秀软件企业中民营企业居绝对优势。在2002年国内百强软件企业中,杭州占了十分之一,除了普天东方这样的国资巨舰,其余多半是民营。山灵水秀的杭州,既拥有创大业的宁静和灵感,又少许多大都市的浮躁、喧嚣,还有国内最发达的民营经济为依托,软件人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创业天堂,其实顺理成章。 先上市者得天下。早年戴着红帽子挤进资本市场的东软,买壳上市的科利华、托普、创智,以及踏上香港创业板的金蝶、新利、金鼎等纯民营血统软件公司,大都凭借资本的力量获得长足发展,更不用说首发融资9个亿,创造了纯民营企业上市神话的用友。其中托普、用友、亿阳和创智更是跻身2002年民营上市公司百强,成为软件行业的龙头。 国际巨鳄,谁与争锋? 软件业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加上WTO、政府采购等利好消息不断,近两年软件业增长形势其实不坏,产值年均增长30~40%,去年营收已达1100亿元。但横向比起来,差距依然不小。 从产业总体规模上看,我国16万软件技术人员,分布在大大小小约6000家软件公司里。半数以上的企业在50人以下,绝大多数在200人以下,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寥寥无几。而印度的1000家软件公司,却拥有28万名软件工程师,平均每个企业280人。更不要说美国,其8万多家软件公司拥有好几百万从业人员,总产值超过600亿美元,占据着全球42%的市场份额。 去年微软攒了78.3亿美元,IBM和Oracle的净利润分别是35.7和22.2亿美元。而在我国软件业,即便是用友、托普这样的龙头老大,其营收也不过数亿人民币,利润更只有区区几千万元,连大块头的东软,去年营收也只有19亿元,实力之悬殊,实在没什么可比性。去年我国IT硬件产品的销售额达35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703亿美元,居全球第二,并且诞生了像联想这样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与硬件市场相比,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态势实在让人大跌眼镜。面对入世之后涌来的大浪,软件业界打造世界级航母的雄心由是也愈加强烈。 进退维谷,做大还是做强? 不过,尽管扩张的冲动是如此迫切,许多软件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也很快(平均增长率为23.2%),但净利润却不断下滑(平均增长率为-2.3%)。在迅速扩张造船出海的同时,软件上市公司又面临着做大还是做强的艰难抉择。“如果再不能对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一味扩大,金蝶的命运就只能是被兼并。”对于战线过长带来的资金压力,徐少春直言不讳。如果金蝶想通吃所有行业,最终要面临资源越来越分散的危险。金蝶的资金还算是比较充足的,其他那些融资尚未成功的软件企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快速的资产扩张并没有有效拉动预期的利润增长,虚胖之后的上市公司又忙起了“瘦身运动”。托普悄悄撤下其“招聘5000软件工程师”的广告,金蝶将增势良好的服务业务割让给合作伙伴,创智也遭遇“50%员工突然待岗”的传言……没上市的软件公司费尽心机求上市,上了市,才发现昔日向往的资本乐土原来是个布满陷阱的围城。面对过度扩张所造成的资金压力,软件上市公司不得不纷纷“收缩战线”,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核心力量做好一件事。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拥有所有资源,我们最终发现金蝶最擅长的是技术,最终还要回归到靠技术赚钱的模式上。”徐少春此言虽然“保守”,却不失为明智之举。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