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层层突破的高手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10:32 《东方企业家》 | ||
文/本刊记者 安静 SARS的侵袭并没有挡住联想前进的脚步,2003年4月28日,联想酝酿了两年的换标行动如期举行,只是新闻发布会从实地转移到了网上,18年来伴随联想打下江山的“Legend”终于功成身退。4月29日,六款彩屏手机首当其冲,成为联想新标识“Lenovo”的第一批产品,昭示着手机在联想新战略中举足轻重。5月28日晚7点,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联想 2002~2003财年,联想营业额较前一财年增长5%,净盈利上涨21.1%。作为联想核心业务的电脑销量增长18%,增长率低于联想年初预计的20到25%,其中商用电脑增长较快,约有21.7%,但家用电脑仅增长12.7%。从整体而言,IT业寒冬未尽,这份业绩来之不易。尽管略低于预期,但并不妨碍联想拔得民营上市100强的头筹。 从注册资本仅20万元的中关村代理商,到市值几百亿的跨国企业,从权责利不分的“国有民营企业”,到叱咤股市的香港上市公司,联想的成功不仅仅在于通过“技工贸”成为国际名牌企业,更在于它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一层层突破了政策风险、历史局限、市场考验和人为因素等屏障,成为真正意义上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民营上市企业。 老柳突破分红权防线 产权不清一直是与联想同期成立的相当一批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困扰至今的问题,曾一度引出“中关村企业为什么长不大”的讨论,经济学家张维迎也曾指出“产权不清是阻碍中关村老企业向产业化、国际化迈进的核心问题”。比联想早成立半年的四通集团的产权改革也是几经周折,四通总裁段永基早在1993年就说过:“这是一个我永远说不清楚,你永远听不明白的问题。” 但联想却成功地实现了员工持股会的绝对控股,建立起明晰的产权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四通在内的许多企业纷纷效仿联想,但柳传志一再强调:“联想走了近20年才壮大起来,发展的步子太慢、太艰难,其模式不适用于中关村其他企业。” 截止到2001年,柳传志做了最完美的两件事:一是完全解决了联想的产权问题;二是激流勇退,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这也是柳传志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在中国诸多民营企业为这两大难题焦头烂额之时,柳传志已经名利双收,淡出江湖了。 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在北京海淀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是柳传志和11位同事从中科院计算所拿到的20万元投资,这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而这20万,注定了联想与“国有资产”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注定了联想要走一条迂回、曲折、艰难的产权改革之路。 在民营经济刚刚萌芽的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联想的产权体制一直有些含糊,联想人有一种说法,称之为“国有民营机制”,据说这是联想主管部门中科院的首创。中科院原来只代表国家管理上百家科研院所,进入80年代,中科院兴办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实行“一院两制”的机制,即科研体制和企业机制。于是,联想成为没有产权,却拥有由产权派生出来的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和财务支配权的“国有民营企业”。 但中科院从来没有干预过联想的预算、决策和人事,是个开明的“婆婆”。柳传志也一直认为:“国有民营是联想最大的成功,所有者不干预经营者。”柳传志早年说过:“产权体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应该是第一位的。我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中间遇到过许多痛苦,我是怎么过来的,我很清楚。”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遇到了第一个发展瓶颈。经过联想和中科院一年多的磋商,中科院同意对联想股权进行重新划分,确定按照中科院占20%,计算所占45%,联想自身占其余35%的股权比例分红。但依照那时的政策,联想仍属于国有资产,股权属于国资局,中科院无权划分。面对这样的政策限制,该方案决定划分的并非股权,而是分红权。这在当时的中科院系统开了先例。于是,联想的老员工们只好等待,这一等,就是5年。柳传志欲进先退:“我们拿了分红之后没有分,把这个钱放到了2001年,这时国家批准我们可以买股权了,我们就买下了35%的股权,正式成为股东!” 上市突破产权僵局 1988年,联想决定进军海外,并将香港定为发展的起点。1988年6月,联想与香港导远公司、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各出资30万港币成立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三家各拥有33.3%的股份。香港联想于1989年和1992年两次进行增资扩股,最终三家股东股份变为:北京联想占53.3%,导远公司占43.3%,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占3.3%。1994年2月,香港联想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 但是,1995年,香港联想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1.9亿港币,股价由1.3元跌至0.3元,整个公司的市值由10亿港币跌至2.3亿港币。这使得联想集团跌入谷底。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进行整合,北京联想的优质资产与香港联想的股权进行置换,将北京联想最赢利的业务包括联想电脑、联想科技等注入到联想香港上市公司。 1998年6月,联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北京联想成为香港联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联想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成为香港联想的最大股东。联想通过资本重组的方式将另外一个大股东顺利请出了香港联想,独立接管了香港联想,这使联想突破了第二个发展瓶颈。联想在产权上成功理顺了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的关系,并由原来的部分上市,转化为绝大多数业务在香港上市。联想集团由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真正改制为香港上市公司投资控股的资本构成多元化企业。 而拖了很久的产权体制改革也正式启动了。中科院正式拥有联想65%的股权,联想占有其余35%的股权。1999年,联想开始在集团内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分掉联想集团所拥有的35%的股份,共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其中的35%,约160名于1988年6月1日以前加入的核心员工获得其中的20%,现在和未来的骨干员工将获得其余的45%。联想顺利实现了员工持股计划,这意味着通过法律将“国有民营”确定了。 作为第二代接班人,杨元庆对柳传志的远见卓识深有体会,并深受其益。“柳总最大的贡献在于,摸索出了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从获得经营、分配、人事三权变为拥有分红权,最后到占有股权,柳总一直在做周密的设计,他积极争取,努力求变,但不成熟的时候,也绝不用强。今天我们接手的时候,联想已经是体制非常好的企业了,解决了体制方面的后顾之忧。” 分拆突破国有控股 2000年5月,联想集团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调整。联想科技发展公司、联想集成系统公司和联想网络公司整合成神州数码集团,由郭为挂帅,承接原联想集团的国外著名IT产品分销、系统集成及网络产品业务,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业务。而以原联想电脑部分为主组建的联想电脑公司,继续从事联想品牌电脑、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提供互联网服务,制造以及销售软件和硬件组件,由杨元庆领衔。这一次,联想完成了两家公司的人员拆分、组织架构拆分、ERP系统拆分等,为联想进行资本分拆打下了基础。 2001年6月初,神州数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分拆后,香港联想将不再持有神州数码,而是由联想控股及其他股东持有。联想和神州数码成为香港股市上的两家各自独立的公司,没有直接的资本关系,但他们最大的股东为同一家企业——联想控股公司。而神州数码的3000多名员工,在公司上市后可获认股权,神州数码进一步解决了公司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联想控股虽然保持了绝对控股地位,但分拆却对国有股权起到相当的稀释作用,联想在民营化和解决产权制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据联想集团2003年报显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员工持股会间接持有联想集团57%的股份。柳传志把此次分拆行动称为联想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略调整。他也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把“联想的过去”交给了杨元庆,把“联想的未来”交给了郭为。 换标突破国际化 联想一直有一个目标:到2010年达到100亿美元的营业额。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联想只能国际化和IT行业领域多元化齐头并进。虽然“Legend”标志18年来一直伴随联想,但它的“大众脸”使其无法在全球为联想所独占,所以惟有选择功成身退,由“Lenovo”取而代之。“Lenovo”将成为联想进军国际化的旗帜,杨元庆立志将所有的联想产品打上统一的自主品牌,理直气壮地走出去。但“攘外必先安内”,柳传志和杨元庆都一再表示,现在的国际化只是小规模的试探,不急于大规模的行动。对于联想来说,现在最紧要的任务仍是部署国内的战略布局,为突破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后方阵地。 联想的业务多元化已成定局,现有核心业务、种子业务和成长业务三层业务布局。核心业务包括商用、消费台式电脑等产品;成长业务包括笔记本、服务器、手机、数码等产品;种子业务则包括IT服务、高性能服务器、网络产品等。在2002~2003财年,三层分占75.28%、23.10%、1.62%,但净收入增长率分别是5%、60%、200%。联想的看家产品电脑硬件已经步履蹒跚,联想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兴奋点。虽然种子业务成长速度极快,但其基数过小,不能对整体利润形成决定性影响。而手机所代表的成长业务身负重任,已成为联想的利润增长点:包括手机与掌上电脑在内的手持设备业务,一改上一财年1891万元的亏损局面,实现盈利2902万元。 联想正在极力将手机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手机成为联想换标后的标志性上市产品,联想手机的公关宣传攻势来势汹汹。柳传志、杨元庆一再表示:“希望手机发展成核心业务。”柳传志还特意强调:“联想集团从总裁到副总裁都对手机非常重视,联想一定要做好手机。”联想希望手机复制当年联想电脑的成功模式,虽然手机的销售方式、服务方式和电脑大不相同,却也有极强的相关性,联想希望将过去在电脑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验,有效地移植到手机领域。 杨元庆透露,下一财年联想的资本开支项目规划是:研发占25%,其余侧重于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的投入,并希望明年三层业务的比重能改善到71%、26.5%和2.5%这样的比重。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