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QFII为什么此刻登场(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09:23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3年7月9日,注定会在中国证券史上占据一个里程碑的位子。这一天瑞银华宝发出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一单QFII,从此,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始正式进入了中国A股市场。 没有人去考证瑞银华宝的第一单QFII为什么选择在7月9日,而不是此前的7月8日,或者此后的7月10日。作为热衷于中国市场开放的外资投行,瑞银华宝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并不陌生。2003年3月21日,是瑞银华宝第一家向中国证监会递交QFII资格申请;5月26日,又是 媒体和投资者既兴奋又失落。 兴奋的是QFII终于拉开演出的序幕,失落的是当天并没有期待中的行情。QFII第一单的4只股票三涨一跌并没有放量,证明瑞银华宝的这一单最多具有象征意义。其中,宝钢股份收盘价5.29元,涨0.95%,上港集箱收盘价12.83元,涨1.18%,中兴通讯收盘价18.46元,涨2.10%,外运发展收盘价20.55元,跌0.15%。 7月9日,上海股指的收盘是1503点。 在水皮看来,瑞银华宝在这个点位入市,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历史意义大于现实意义,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先说历史意义。首先这是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在资本市场上迈出的最大一步,也是对外开放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外资入市打通了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隔裂,从此将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一体化将更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市场的走势,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联动将会强化。 其次,在中国股市由政策市向机构市演化的进程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尽管QFII到目前批准的外资额度不过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过60亿元,刚刚接近低迷的上海市场一地的市场日成交量,在讲究资金的市场中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示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一直是管理层努力的方向。最近开放式基金的集中发行也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但是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大家的质疑,国内基金公司的数量只有20多家,管理的基金也只有70余家,在主导市场投资理念和走势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随波逐流的多,特立独行的少;追涨杀跌的多,挖掘价值的少,不仅不能帮助管理层稳定市场,反而助涨助跌加剧了市场波动的幅度。尽管如此,随着机构投资的增多,机构的力量和游资的力量还是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2003年初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少见的蓝筹股局部牛市行情,机构投资的语言权越来越大,QFII此刻加盟将强化机构市的特征。 再者,QFII的选股取向有助于降低沪深股市的投机氛围,增加投资的理性。QFII的第一单选中的4只股票,宝钢股份业绩是0.34元、市盈率不到16倍,上港集箱业绩是0.86元、市盈率不到30倍,外运发展业绩0.61元、市盈率不到34倍,中兴通讯业绩1.01元、市盈率不到17倍。这4只股票绩优不说,还分别是行业的龙头,上港集箱和外运发展市盈率虽然不低,但是谁都知道中国外贸的增长势头不可遏制,5月份的出口增幅更是达到37%,上港集箱和外运发展的增长潜力不可估量。事实上,就在第二天,市场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上港集箱和外运发展最高涨幅都曾接近涨停,带动了整个港口和运输板块强势上涨,即使现实意义也不能算小。当然,QFII下单并不意味着理性和投资,QFII的目标也是盈利,如果价差比利差更有诱惑,并不排除他们博取价差的冲动,QFII股票的大涨更不排除原有机构或资金的借势拔高出货。 最后,帮助确认沪深股市的市场底。1500点是公认的政策底,但是这个政策底在过去的两年中曾经被多次击破,最低跌至1311点。QFII选择在上海股市再次跌破1500点之时入市,表明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这个点位上QFII开始建仓,而且一单就发掘了四只在次日都出现巨幅上涨的股票,充分说明沪深股市的投资价值,这既呼应了管理层的要求又稳定了市场信心,可谓一举数得。如果考虑到社保基金在这个点位入市,考虑社保基金发言人对长期投资的分析,考虑到开放式基金的集中发行,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吻合可能就越来越大,QFII虽然是外资,但是讲起政治来一点也不比境内机构逊色。(11B3)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