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尚没有从整体上对“日本制造”构成致命冲击 不要陶醉在“中国制造”之中杨瑞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0日 08:00 经济日报

  自日经BP社发表的“战胜‘中国制造’的五张王牌”一文流传以来,国内媒体发表了一大批相关的文章,除了一部分比较冷静客观外,相当一批文章对中国制造竞争力前景抱有相当的乐观情绪。如“日本IT制造业:从繁荣到沉沦”、“日本害怕‘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中国10年内可成为世界第三大制造国”等。给人的感觉似乎中国制造替代日本制造的时代已经来到了。

  与某些文章表露的乐观情绪不同,民众的判断则要冷静得多。例如,新浪网曾就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间的差距设置了问卷,在一万多网民的回答中,认为与日本制造间差距仍然很大的占57.05%,差距日渐缩小的占38.42%,水平差不多的占2.59%,已超越日本的占1.94%。在另一个关于日本制造把自己摆在与中国相比劣势位置上的原因的问卷调查中,近一万人中有65.69%回答是低姿态以励志图强的举动,17.65%认为不过是日本媒体哗众取宠,14.99%认为日本制造面临尴尬,只有1.67%的人认为日本制造确实已经落后了。

  既然日本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被公认为在国际上名列前茅,那么为什么其媒体要把日本制造摆在与中国相比处于劣势的位置上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是确实感受到来自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日本的制造业长期以来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最近几年日本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开发方面竞争不过美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降低方面面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挑战。例如,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只有日本的1/20,科技人员的收入只有日本同行的1/10。为了取得价格优势,日本的某些制造业不得不转移到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以得到廉价劳动力,但日本又担心由此会导致产业空洞化和技术外流。如果产业不转移,则其他发达国家到中国投资建厂又会抢走中国的市场。这种两难选择直接源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压力。

  其二是日本素有的危机意识。日本作为岛国经济,从来对资源及原材料的获得、海外市场等有特别高的敏感度。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所显示的灵活性及产品的价格优势对日本制造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尽管在我们看来这种挑战并非是致命的,但日本媒体有意夸大这种威胁实际上是要日本的制造业保持警觉,要有居安思危、居危思危的意识,这种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正是日本经济长期保持强势位置的重要原因。

  其三是不排除有意渲染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以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及其他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可能。在日经BP杂志封面上曾有一幅漫画,一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日本轮船倾覆于风浪之中,乘客纷纷乘小船惊慌逃生。这种夸大的描述强化了日本经济受到中国威胁的效果,从而为类似日元进一步贬值等政策的出台制造气氛,以此来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日元突破1美元兑130日元,并进逼140日元,人民币将难以承受这种贬值压力。

  尽管这几年日本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但这并非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发生了动摇。其实,正如有人判断的那样,日本正处于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型、开拓发展型的经济增长转变,增长速度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有所滞后的事实。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除了成本优势外,尚没有从整体上构成对日本制造业的致命冲击。

  从微观上看,日本制造业仍然属世界一流水平。日本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这使得日本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尽管日本财经记者所描述的“日本制造”的五张王牌,即高质量的品牌实力、领先的专利技术数量、很强的产品设计改进能力、有尖端技术设备实力的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有为日本企业打气的成分,但其反映的基本事实是真实的。这也导致了日本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光纤通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已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从宏观上看,日本的制造业有很强的国力支撑。如日本的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对外收支顺差世界第一、外汇储备数量世界第一。日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海外总资产约合32046亿美元,占全球海外净资产的5成以上。确实,由于有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以及市场化改革给企业的激励作用,我国制造业在低端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但在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受品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竞争力显然还难以与日本、美国等的制造企业相抗衡。

  中国制造要真正立足于国际市场,还是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知名度,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现在就陶醉在“中国制造”之中,无疑将成为“井底之蛙”。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作者: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东方口语听说速成 2004考研名师授课 司法考试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彩屏手机 香水 笔记本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男子喜欢女性展示她对性的爱好,他们对女人的………
非常笑话
列车员:您买普快车票,却乘特快车?补票!乘客:…
图片
铃声
·[王 菲] 人间
·[张信哲] 爱情余味
·[王力宏] 龙的传人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