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储蓄不是一句口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 09:36 中华工商时报 | ||
□立栋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说当前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以改善储蓄构成。 怎样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直接融资渠道一直是各界讨论的话题,唯其“一直都在讨论” 曾任证监会主席现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更应该了解这种困难,更应知道分流储蓄对于央行有多重要,而对证券市场有多难。 2001年以来,国内居民储蓄一直保持18%左右的增速,到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1%。 彼一时此一时,高储蓄率曾经配合企业资金需求市场的内外部环境,为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腾飞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时过境迁,在除间接融资需求之外多种融资需求加大的情况下,高储蓄如果再不能有效地通过各种管道直接转化到投资项目中去,那么就会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的风险,同时延缓经济发展的步伐。 2001年的时候,人们吃惊地发现,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在所有融资中比例已高达78%。 而这两年,储蓄资金向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的趋势就更加明显,去年底的数字是,65%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工、农、中、建四家银行。 不断增加的居民储蓄存款的还本付息对商业银行财务压力可想而知。 在专家们开出分流储蓄的药方中,最显眼的要算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促使储蓄存款流入股市、债市。 正常情况下,把钱投向股票、债券去分红升值与存银行二者哪个更合算是不用多说的。可老百姓为什么还是更愿意把钱放到银行中去呢? 答案或许就是,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并没有增加。至少,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的迹象。 可以说,一直以来,股市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实质的回报。股民每年交纳的股票交易手续费甚至要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派现额。2000年的股票交易手续费达900亿元,而上市公司给股民的现金分红却不超过200亿元。 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在上千家上市公司中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好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翻翻上市公司年报,“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成为家常便饭,上市半年、一年就出现亏损,就发出业绩预警;新上市公司非但不分配,反而千方百计以高价大比例增发新股。甚至,连社保基金和QFII的进入也没有换来股市想象中人气聚集的景象。 股市的种种弊病注定它在整体上缺乏对储蓄资金的吸引力。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股市风险的加大进一步促进了储蓄率的高企。 最新数据更能反映这种情况。今年一季度,企业在股市累计筹资205.5亿元,同比减少36.5亿元,下降15.1%。其中,包括发行、增发和配股的A股筹资100.5亿元,同比减少139.8亿元,下降58.2%。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探讨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规模不升反降,而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比重却高居不下。 看来,分流储蓄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