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BA到底是为了什么?MBA是一种生活方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 09:57 精品购物指南 | ||
读MBA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是为了提升管理技能,有人是为了让管理实践穿上理论的外衣,还有些人,他们读MBA,只因为 MBA是一种商业社会的行为规范 陈硕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MBA项目副主任 MBA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被商业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上班或者与人约会你会不会因为堵车而迟到?你会不会没打领带就走进公司的写字楼?你会不会穿没有烫平的衬衣去上班?你会不会在向上司汇报工作时晃动你的腿?你会不会在与客户一起进餐时让人听见你咀嚼的声音?你会不会把上司交给你的工作拖延个一天半天? 一名合格的MBA会对以上这些问题坚决地说“不”。商业社会的行为规范也许很琐碎,甚至很无聊,却是绝大多数成功的商人们自觉遵守的,尤其在国际商业社会。 如果你很羡慕那些成功的MBA白领们拿着的高收入,你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每周你能接受的最长工作时间是多少?40小时?50小时?还是60小时? 现在我国多数单位每周工作时间大约是40小时然后再对比一下优秀MBA们的工作时间。在美国服务于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MBA们每周工作八十多小时;服务于顶级金融机构的MBA们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没有周末,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工作15个小时。美国太远了吗?再看看香港的MBA。一群毕业数年后聚会的MBA学生当知道其中一位同学每天晚上九点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时,齐齐发出羡慕的“哗”声。 当你为了名牌MBA们的高收入艳羡不已时,你愿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工作压力呢?相对来说,欧洲人的生活态度比较悠闲,很多欧洲人宁可多享受悠闲生活的乐趣,而不愿为追逐金钱而奔波劳碌。相应地,MBA在欧洲也远不如在美国热门,欧洲的MBA在总体上也无法与美国的相比。所以说,MBA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为追逐金钱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的生活态度。 “原装进口”情结仍然存在 刘波: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经理 身穿雪白的衬衫,面带职业微笑——刘波在他非常美国化的办公室里对笔者谈起自己的MBA之路。尽管在跨国公司里,做到中层经理的位置时多一张文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尽管韦尔奇在这家公司所做的管理实践已被写入教材,但刘波还是每周四个晚上下班之后直奔MBA的课堂。 也许是源自外企的一种“讲究”,刘波选“新泽西州立大学”在北京的MBA班来读,首先看重的是它“原装进口”。你看,美国教材,美国案例,连老师都是百分之百从美国飞过来讲课,刘波认为这才够“国际水平”。另外,这种讲究里还包含着一种“名牌崇拜”——新泽西大学商学院在美国排名六十开外,但在中国可以读到的美国商学院,它可算是第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刘波说他已经在尝试把课堂上讲授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工作。比如做公共关系这一块,以前对待客户的方法显得不那么科学了。那么现在,MBA是怎么处理的——将数据统计的原理应用于公共关系的协调之中,就是要找到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它,“公关”它,直奔令客户满意的捷径。 如此这般,问题会不会变得更复杂?但刘波认为,这样才包含着对方法论的演绎,这也是MBA教给他最重要的东西。看上去,刘波对“方法”很着迷。他又以“领导艺术和谈判”举例:要求一名迟到的员工准时上班,如果他回答“来不了”该怎么办?MBA告诉我们,要分析,是他要挟加薪,还是暗示跳槽,或者真有说不出的困难,最好能找到一种协调的解决方案。 方案究竟是什么——不知MBA们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处理”这名员工。其实,对刘波来说最便利的条件是去问问杰克·韦尔奇,或者是他的接班人伊梅尔特,看看他们是不是当场就说:“把他开了。”(辛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