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与中国经济迷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 11:51 《商界》 | ||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不但给世界带来了无限恐慌,而且给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层层迷雾…… “非典”的扩散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造成很大影响,它已不单纯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件,而演化为一场危机。 非典危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盛洪 “非典”危机已经对一些产业与领域造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些干扰。由于它不是局部的影响因素,加上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无论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非典”危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非典”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看。由于它的传染性很强,并且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短期内会对一些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但这些损失不足以使这些企业倒闭,不会出现多米诺骨效应,即打击不会变大。从长期看,中国是一个大国,承受冲击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正面和负面因素抵消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会表现出比较好的趋势。即使受到“非典”的影响,外国公司也只能是推迟向中国投资而不可能是取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非典”危机的冲击力达不到那种程度,也不可能成为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负面因素。当危机刚来时,人们对它没有了解,没有把握,而且也没有应对措施,可能会产生恐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掌握它的信息会更多,也会寻找出更多对付“非典”的办法,“非典”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小。但是,“非典”的扩散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造成很大影响,它已不单纯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件,而演化为一场危机,会影响到经济制度,还包括政治决策方面,可以说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会更明显、更深远。在经济层面上存在如何避免风险和减少损失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垮台倒闭,如果企业没有危机意识,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外部打击可能会彻底垮台,企业内部应该有对付风险、对付危机的机制。对一个行业而言,行业协会也应该有一些机制和措施安排来防范风险。当然,有些短期的风险是整个行业所不能承受或会使某些产业承受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给予一些支持和援助。 “非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看,就像一盆凉水浇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上,这大火不太可能会被浇灭,因为经济增长的上涨力量太强大了。浇不灭的中国经济□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赵晓当前的“非典”危机其实是一场公共健康危机进而引发为社会危机,它所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导致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心危机。人们不知道它会延续到什么时间,不知道灾情到底有多么严重,也不知道危害有多大,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很多经济活动都取消了,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才是“非典”更主要的影响。对于经济的冲击来说,“非典”的影响并不是疾病的传染,而是恐慌的传染。实际上,“非典”所传染的人数及致死的人数极为有限,直接损失也较为有限,但其导致的信心危机足以令最强大的经济运转失常。现在它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之所以没有也不会导致经济危机,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好处于走向高涨之际。 从宏观经济学上来看,目前所经历的“非典”冲击是一个典型的外部冲击,它不是经济体内生的,而是某种突如其来的不可预料的外部因素所致。这样的外部冲击通常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扰动,但在这种扰动结束后经济活动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会出现恢复性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外部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乃至高涨的趋势。 短期来看,“非典”危机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因为它影响的是航空、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是特别大,进一步,它可能会影响到外贸领域,但从净进口来看,这种影响并不会特别大。另外还会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但外资在中国投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太大。 “非典”对大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浇向熊熊大火的一小盆冷水我国的经济增长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叠的高速增长现象。 一是中国制造——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即在加入WTO之后,由于比较优势及综合优势,包括价廉物美的劳动力及教育优势、门类齐全的工业配套优势、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优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高的政府效率等,中国加工业将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带来外商投资与出口的增长; 二是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即以城市化为主导的投资与消费周期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大动力; 三是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即中国经济进入了一轮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等为拉动的经济增长周期。 这三大周期中的任何一个增长周期出现,都足以提供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活力,单独支撑国民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现在三大周期重叠,同时发力于中国经济,可以说中国经济正步入了高涨时期。这种增长是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具有很长时间的可持续性。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性大趋势。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经济就像熊熊大火,不惧怕一盆凉水当头浇来。 而且我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而不是区域性或者对几个行业依赖很强的经济体。“非典”冲击不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趋势。原因有三: 其一,不能高估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水平,就贸易规模而言,中国6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GDP的一半,但净出口充其量不过是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就外商投资而言,其在中国投资构成中从来都在1/3以下,净出口则始终维持在占GDP约2%~3%的水平,因此外贸和外资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而内需才是决定性的; 其二,受“非典”影响较明显的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等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尚不足以影响宏观经济; 其三,“非典”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是重要的,但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不太可能和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 所以,即使经济增长受到“非典”的影响,中国经济仍会有不同寻常的增长,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还在8%以上。由于存在经济惯性,第二季度的GDP增长估计不会明显减速。从全年来看,即使“非典”对经济增长的打击达到一个百分点,也不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出现由“非典”所带来的“非典型通货紧缩”。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今年也还是会稳稳在8%以上的增长轨道中。可以说,幸运的是,这盆冷水是在我国经济高涨的时候浇下来的,如果这种危机发生在1997年,那会出现雪上加霜的情况,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麻烦会非常严重。 不过,“非典”危机如果演变成一种长期危机即持续半年以上,那么对经济的影响会在第三四季度进一步显示出来。 如果“非典”时间延续过长,如延续到10月份,则对我国的消费、投资以及贸易的负面影响会成倍放大,届时,中国所遭受的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亿人民币,GDP增长惯性也将受到明显影响。“非典”的影响可能会深入到证券金融领域,由于受到危机的影响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近期深沪指数波动较大。这值得警惕。“非典”危机对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不一样,但由于中国经济处于明显上升的阶段,对于一些受损严重行业的支持,应该通过市场来进行,而不是政府直接插手。一是“非典”危机对某些行业的影响,还没完全达到必须救助的程度;二是政府并没有钱来这样做,政府花钱的效率也值得怀疑。 我们也许大大低估了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力量。 中国经济遭遇非典寒流 □文/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张锐 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9.9%的高位增长让世界为之击掌,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却将中国人从收获的幸福中拉了出来。不仅如此,至今仍在蔓延的SARS病毒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中国经济的健康肌体,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列车也因此在春天遭遇到了寒流。 从现在看来,两个方面的因素使今后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前景罩上雾水。首先,“非典”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对经济的损害程度。JP摩根大通称,如果非典延长到八九月,可能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1.5到2个百分点。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公众信心受损程度。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目前SARS的危害性已经超过了事件的本身,“非典”的影响并不是疾病的传染,而是恐慌的传染。今后一段时间,疫情的传播范围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感染和死亡人口数目等都会加重或削弱人们的心理恐惧程度,从而影响着公众对经济的预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发表的一个专项调查报告指出:“非典”和“九一一”事件类似,是一种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为长久的影响,危机过后也会在人们心里留下较长时间的后遗症。因此,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更为持久。 旅游产业掉入冰窟 同样是来自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结果: ——对北京20家四星级以上的星级宾馆进行的调查表明,4月份以来,这些宾馆的入住率较2002年同期下降了30%,其中,6家以商务客人为主的五星级宾馆的入住率较2002年同期下降了50%。 ——对48家总部在美国、日本、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电话访问发现,这些公司已明令禁止其员工到中国旅行,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禁令何时取消,尚不得而知。 ——对北京5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公司中已有36家采取措施减少国内商务旅行。而在这36家中,仅过去的半个月,取消的旅行人次就达预定计划的46%。 ——对160位北京居民的访问表明,这些居民中,已有72%通过取消旅行计划、减少购物或聚会活动,以应对非典。 尽管这些数据由于样本的原因而不具统计价值,但从这些数据及相关的情况出发,我们不难断言,非典对旅游业形成的负面影响已是昭然若揭:在我国旅游大省、也是疫情最严重的广东省,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4月2日警告旅客和商人不要前往中国广东省旅游以来,已有超过50%的旅行团推迟或取消了广东的行程。在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在过去一个月中记录的入境旅游行程取消及延后的数量已达1万例,中青社取消了7000人次,两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已达5000万元。由于对非典型肺炎的恐慌而减少或取消了外出的计划,而“五一”长假的取消更令占全年旅游收入40%左右的黄金周风光不再…… 航空运输雪上加霜 在一个多月以来SARS的袭击下,香港的航空业的收入已随着旅游业快速下滑。4月6日一天,香港取消了90个进出境航班,占当日航班总数的17%。4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内又取消了约300个航班。“我从未见过亚洲的飞机航班像本周从雅加达飞往香港的航班那么空!”里昂证券的策略师克利斯托夫•伍德在一份名为《贪婪与恐惧》的报告中写道。 与香港航空业遭受的打击类似,一方面由于此次肺炎事件的传播与航空有关,另一方面出于对肺炎的恐惧而减少外出,国内航空业也备受煎熬。许多航班被迫取消,航班乘客数量减少,使航空业的收入直线锐减。按照里昂证券航空业分析师的估计,今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利润将损失15%~20%,而东方航空公司将损失更多,约为20%~25%;同时与航空相关的机场等相关行业也会遭受损失。 餐饮零售每况愈下 由于“非典”传播的主要媒质是空气,这迫使人们减少外出次数,尤其减少进入防范措施不严格的公共场所,大型的购物场所就是主要的回避对象。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的超大型商场表现将会比较明显。因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因此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小型超市所受到的影响较小。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的餐饮业零售额呈逐月下降的趋势,1、2月份分别为83.42、80.04亿元,3月份更降至65.46亿元,与去年3月相比只增长7.1%,增速回落4.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餐饮业零售额228.8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 对外商务阴云密布 旅游等服务业受到的冲击应当说只是一个先兆,在此之后,将是贸易,再接下来是投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将按人流、物流、资金流相继减少的链条传递。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眼中,我国已经成为了疫病流行区,国民被告诫不要到中国旅游或出差,从而导致一些在我国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商务活动被取消或推迟,原定于4月2日和3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的2003基金世界中国年会、4月14日至15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商务峰会等均因肺炎疫情而推迟。这些会议的推迟不仅我国蒙受一部分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使人们对中国的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怀疑并进而推迟或取消更多的商务活动,影响我国外经、外贸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实际上,在4月15日至4月20的广交会上,一共只有来自1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400多位客商与会,与去年春季广交会到会客商逾12万人,出口成交额168亿美元比较,均有大幅下降。而据香港贸发局估计,因展览遭拒,香港方面的直接损失达5000万元,珠宝及钟表业全年订单因此减少两至三成,间接损失可能超过100亿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称,如果疫情能在六七月前平息,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比预估减少约100亿美元,外商投资将减少约10亿美元。 非典型性肺炎的疫情发展至今谁也始料不及。小小SARS病毒,已经演化为全球化时代对人类经济的一次重大挑战。对于这样的自然灾害,即使是该病原发于我国,我们也没有任何可自责或者愧疚之处,在历史上,席卷欧洲的“俄罗斯流感”、“西班牙流感”,以及“亚洲流感”、“香港流感”等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目前非典的形势无法比拟,其它的例子不必多举——没有国家或者政府需要对这种自然灾害的出现负责,我们完全可以正视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严峻的自然大疫和公共危机。 (编辑 赵代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