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碟扭亏有道 三巨头全仗大陆工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1日 14:34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国际三大光碟业巨头——台湾中环、精碟和铼德2003年4月的报表牛气冲天。 在经历了2002年巨亏的惨淡之后,三巨头2003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长都达了10%以上,其中中环4月营收为新台币18.56亿元,同比增长8.17%,而精碟科技4月份营收更是创了今年 这其中,三巨头西进大陆分设于昆山、南通和宁波的生产基地功不可没。本土生产陷入困境 对台湾光碟企业来说,2002年不堪回首。 台湾的光碟产业始于1988年铼德科技光碟片的投产。初期铼德仅生产CD-DA、CD-ROM等只读型光碟片。1996年,随着全球市场的需求,台湾的光碟产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1998年,台湾光碟厂商一跃增至25家。 如很多IT零部件一样,台湾地区的光碟产量占据了世界的80%以上。在台湾厂商的各类光碟产品中,市场人气最旺的产品是可写一次型CD-R光碟片。2001年,达到鼎盛期的台湾光碟产量是41.7亿片在当时的全球市场占据了82.7%的份额。而此时,台湾所拥有的光碟产能实际已突破了60亿片。 但显赫一时的台湾光碟业终难逃物极必反的劫难,其飞速增加的产能早已潜伏着市场振荡的前奏,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造成的价格下跌已成必然。2000年,全球光碟片的出货量超过需求8.7亿片,许多中小型CD-R光碟生产企业在不易取得稳定订单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削价来避免库存,如此引起的恶性竞争使岛内CD-R市场一落千丈,每片CD-R的价格甚至跌破20美分,一年之内的跌幅高达70%,很多厂商难保成本底线。2000年,有17家台湾光碟企业因不堪重负而倒闭。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国际企业纷纷索取专利费,欧盟市场于2001底也宣布对台光碟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惩罚性关税。这使业界衰退的阴影一直笼罩了近两年时间,就连业界老大铼德2002年也巨亏近42亿新台币。 转机出现在业界领导企业投资方向的改变。西进大陆获利颇丰 “我们当初在南通设厂,首先考虑的是大陆市场的需求;第二是大陆人工比较便宜;另外大陆的赋税也比较优惠。”台湾中环的代理发言人杨佳宛如此解释西进的初衷。事实上,潜力巨大的市场和与台湾相比优惠得多的政策也是吸引三大巨头西进的最根本原因。 据记者了解,目前西进大陆建厂的台湾光碟企业主要为铼德、中环和精碟三家,而这三家同时也是世界光碟排名前三位的企业。 “我们目前还是以生产和经营为主,所以我们一般不对外做过多的说明。”谈及具体投资情况,杨佳宛只是说南通生产基地月产能已经达到1000多万片,“情况很好,绝对达到预期。” 而作为台湾光盘业第一家赴大陆设立CD-R光盘片生产线的企业,铼德在昆山投资2240万美元建立的沪铼光电也表现上佳。有消息称,沪铼光电将于第二季度扩充产能,把每月CD-R的产能由目前的1500万片增至3000万片,同时少量进行30万片的DVD生产,到年底达到100万片。预计沪铼2003年全年营收可达40亿,获利约3亿元。 和其他行业相比,台湾西进的光碟企业似乎处事更为低调。无论是铼德、中环还是精碟,对外界尤其是媒体均刻意保持距离。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与铼德最初西进时受到台湾媒体过分关注有关。由于铼德是业内第一家提出西进的企业,当时媒体对其设厂不顺的传言就一直不断,而直接影响到资金到位情况。 “来大陆应该是接近市场和接近客户。”来自台湾高雄计算机同业工会的许长禄认为,从目前台湾光碟产业的发展来看,整个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对劳动力成本的要求不会太高,所以西进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内地广阔的市场。 虽然三家企业都不愿多说,但记者还是了解到,对下一步在大陆的计划,铼德位于昆山的沪铼光电将增资至2520万美元,除生产CD-R之外,未来也将加入光通讯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等产品;中环今年将在南通再投资1亿美元,进行第二期建厂计划,预测中环的CD-R生产线将增至50条,使大陆成为中环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而精碟因为是三者中最晚量产的,所以目前宁波工厂的月产能只有200万片,但预测年内就可以提高到1000万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