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忧郁的心情创造未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1日 14:27 经济观察报 | ||
黄茂军 “未来不能预测,但是未来能被创造。” 1963年,丹尼斯·伽柏在《创造未来》中写作这句短语时,是受怎样的一种心情支配呢?他认为正是人类创造的能力使人类社会成为现在的样子,那么他对人类的现状究竟是满 我们认为这种忧郁,能够有效地抑制目睹沧桑巨变后可能滋生的征服感。 我们对三峡工程有着太多的预测,或者展望,这些预测与展望的基调是乐观的,当央视的女主播播报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时,她说的究竟是已成定论的辉煌成就,还是仅仅对未来的一个预期?其实,这项工程的决策和建设过程一直是处在对某种忧患意识的克服中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一位官员编写的《长江三峡工程100问》,很好地具象了这种克服。 三峡工程的第一大功能是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处在三峡大坝下游的荆江一线,每至汛期水位就高出两岸地面6-10米而成“悬河”,三峡工程落成后,荆江险段抵御洪水的能力将由“十年一遇”提升到“百年一遇”,长江中下游的水患据说可以因此根治,那里的人民是不是可以从过去每逢汛期的“枕戈待旦”变为“高枕无忧”? 其实长江流域水患,多在支流水域发生,来自干流的洪水如1998年毕竟还在少数,尽管三峡工程能够调控进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来水,缓解长江干流对这些支流水系的顶托,但汉水、湘江和赣江最近几年几乎是年年成灾,和长江来水并没多大干系——提醒那里的人民不能因三峡水库的存在而委之重任,而掉以轻心——更何况荆江“悬河”的成因,是由于长江上游来水在此漫流,导致大量泥沙自然沉降淤积,现在,这一漫流由于三峡大坝而延伸到三峡库区,荆江一幕会不会在那里重现? 蓄水发电是三峡工程得以上马的第二个出发点,央视组织的系列报道说:三峡在向每一位中国人每年提供65千瓦/小时电能的同时,还节省了5000万吨的煤,或者2500万吨原油。三峡建设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面对镜头告诉我们:水力资源可以年年再生,永不枯竭。这样的观点与国家财政政策相吻合,刺激并鼓励消费。 但我们又如何协调这样的观点与“资源是有限的,浪费是可耻的”这样的世界观之间的关系?持续的经济增长必然需要有持续增长的能源开发做保证。现在,我们的水利专家似乎已经为经济学家的这一梦想找到了他们需要的保证。“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不可遏制的发展欲左右着这个时代的视线。 沿库区建设的高等级公路和宜(昌)万(州)铁路的最终完工,将有可能淡化三峡工程的航运功能——其实所谓“万吨级船队可以由吴淞口直抵重庆”的描述,即便在三期工程完工后也只有半年的呈现——目前看来,长江黄金航道的全线贯通,极大地刺激了渝鄂两省打造交通枢纽的企图,重庆要作西南最大的航运、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的发散地,宜昌则声称自己是链接东部与西部最大的跳板。在重庆将城区面积一下子延伸到离主城区500公里之遥的万州后,宜昌也毫不犹豫地将三峡大坝与西陵峡纳入城区范围。 国家旅游局的官员最近在公开场合批评湖北省旅游业“两坝一峡”的营销口号,支持重庆方面“三峡仍然是个整体”的重申。其实迫不及待的湖北人说的未必不是事实,沧桑巨变的背后,曾经是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逊色三分,而“高峡出平湖”则凭添七成魅力,其实质就是人力扭转乾坤的一个看点——在这样的背景或者语境中,考量城市如此指数性扩张对环境会构成怎样的压力与威胁,似乎是一种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