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最后一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1日 14:18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 香港报道 在红筹队伍中,粤海投资是个另类,它没有中粮的家大业大,没有招商局的百年基业背景,但作为广东省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随着债务重组、业务重组、管理重组的完成,已经退出了所有的竞争性领域非核心业务的粤海似乎准备习惯父爱的光芒渐行渐远。 而对于已经转交到了广东控股手中的原粤海系的粤海啤酒与粤海制革在步入仙股行列已久、面临赢利压力的困境下,会不会像中粮国际之鹏理国际那样实行私有化,这取决于广东省政府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与粤海投资有关的下一个动作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里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提前清偿所有债务 粤海投资董事会主席李文岳5月6日宣布:截至200年5月2日,粤海投资已经偿还和清缴了所有的债务余额。粤海自己的债务高达45.2亿港元,另外还有其关联公司(具有独立还债能力)的为22.7亿港元。 粤海何以能提前了两年半时间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在悉心研究过粤海投资债务重组的郎咸平教授看起来很简单:“粤海投资得以从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中神奇解套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东深供水项目的引入及金融债权人的妥协。整个粤海企业集团最终以复杂的操作完成了创造性的重组,并成功地将从前的交易做成法律意义上的封尘往事。”. 然而,这中间的周折却让广东省政府费尽了心思。为保住这个窗口公司,广东省政府请来了高盛做重组顾问,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谈判小组与债权银行拉锯谈判,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操作将东深供水项目30年经营权交给了粤海投资,其直接目的就是让粤海投资卸下了所有的债务包袱。 东深供水项目的注入及金融债权人的妥协迈出了粤海债务重组关键的一步,粤海自此获得了一个公用事业领域的核心赢利业务,接下来就是粤海对银行债务的偿还与其他对内对外债务的剥离,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属下的广东控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广东控股同样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成立的另一窗口公司,由广东省政府属下的广东粤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粤港投资)持有其全部股权。广控买单 2003年2月,粤海投资宣布将以约15亿港元继续出售绝大部分非核心业务(资产出售),这项交易已经于3月31日宣告全部完成。自此,粤海投资的核心业务已经集中到供水、发电、收费道路及桥梁、物业投资及发展、酒店经营和管理上来,压缩了原来的粤海啤酒、粤海皮革与房地产、信托投资项目。 最先出售的是房地产业务,2001年11月粤海将广州市番禺粤海房地产有限公司56.2%的股权转让给广东控股以及广东控股的母公司粤港投资;随后打包出售的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粤海啤酒71.98%的股权、粤海制革71.56%的股权、旅游以及几个对粤海负有巨额债务的私人公司。 这项关联交易完成后,通过股权出售,粤海投资与广东控股之间实现其债务的剥离与置换,粤海以自己的部分应收账款和股权,获得了相应权益转让的现金,从而用来偿还银行的债务,加快了债务偿还的进度。 粤海为何能以非常的速度从天文数字的债务中解脱这当中广东控股的父爱起了关键作用。粤海投资的非核心业务的所有买单者全是广东控股,包括这些非核心业务关联公司对粤海投资的债务在内,广东控股照单全收,因此粤海投资现任董事会主席李文岳在对投资者的公开函里声称要“充分感谢母公司广东控股的财务帮助”。广东省政府对粤海投资的所有拯救行动都通过广东控股及其母公司粤港控股来进行。下一步棋是谁的私有化 解除了债务包袱的粤海正在面临着乐观的形势:粤海声称截至2002年底已经完成了供水业务约148亿元的再融资(2000年收购时留下),利息负担解除的背后是赢利能力的提高;深圳与东莞两地的水费收入,这两地的销量已提升了约18%。 粤海投资2003年的目标与计划是要尽早恢复向普通股股民派发股息。粤海正在进行两个动作:研究寻求法院批准削减股本的可行性(此举可降低累计亏损);适当时候对已发行的可换股优先股进行重组。粤海管理层还宣称要进行扩展和收购与核心业务有关的资本运作。 不过,作为2000年粤海收购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81%股权的部分代价,粤海必须按照它在协议中所承诺的每年向广东控股发行6600万股普通股股份作为额外股份奖励给广东控股。由此将摊薄公司的每股赢利,这是粤海投资目前面临的惟一现实的压力。在红筹公司私有化浪潮下,广控是否已为粤海啤酒和粤海制革的私有化铺好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