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SARS的世纪之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18:28 《今日东方》 | ||
文/本刊见习记者顾剑菲 抗击来势汹汹、传染性强的SARS病毒,除了尊敬的医护人员,我们不应忽略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与病患亲身接触,但他们每天殚精竭虑思考的都是SARS,他们的工作关系到人类能否最终战胜SARS病魔。他们是寻找潘多拉魔盒的封印的人——研究抗SARS药品的科研人员。 中国队在行动 中国大陆是抗击SARS病毒的主战场。病毒极大激发了两岸三地科研人员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海内外许多人记住了两位科研人员的名字:钟南山、蒋彦永。 钟南山是广东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更像是一名战士,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殚精竭虑,敢于直言。钟南山顶住了一些权威机关的压力,在他的倡议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等8家单位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组成联合攻关组。另外,钟南山还大胆地提出,攻克SARS难关需要国际援助、国际协作。“我想我们搞好我们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这个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钟院士说。 蒋彦永写的一封信,导致了北京的两位高官下马,被评论界视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封信使得中国政府围绕着SARS问题的信息披露透明起来。 “打‘非典’攻坚战,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又要有科学的态度。”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赵达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学工作者不能有浮躁作风,科学家一定要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 军事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致力于针对“非典”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由军事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4月28日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军事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一方面在已知药物中筛选有效药物,另一方面开展疫苗和新药开发工作。新药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这其中要做药物实验,剂型分析,稳定实验;还要进行动物和人体实验,人体实验还要经过三期,在人体体内达到理想效果后,最后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药审程序,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等临床单位通力合作,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疾病的快速诊断。这一试剂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场所均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该所充分发挥我国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独立完成水稻全基因组分析过程中建立的强大实力和应急能力,夜以继日,使我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国际“非典”研究前沿。 4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进行预防“非典”的临床研究。这是国家药监局启动快速审批通道后批准的第一个可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临床试验的药品。 全球攻坚战 迄今为止,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几例非典型肺炎,但早在4月初,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顶级科学家召集了包括葛兰素史克、默克、Wyeth、Chiron、百特、强生、安万特、Vical Inc、PowderJect and和Berna Biotech等公司参加此次会议。会议要求主要的疫苗生产商坐到一起,介绍各自在SARS疫苗上的研究计划。 在美国政府的强力协调和资金支持下,企业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工作的科学家们针对非典的预防展开了大规模科研攻关,以期早日找到防治的药物和疫苗。 葛兰素史克(GSK)公司4月30日发表声明,称正在加快与其他制药公司以及法国生物研究所联手研发SARS疫苗。GSK的执行总裁Jean—Pierre Garnier说,“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对抗SARS,至少应该互相交换科学信息,法国生物研究所就是我们联系的核心。”他预测说,这不是一件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研制出一种疫苗往往需要数年时间。 生物制药公司GenVec公司2003年4月24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VRC/NIAID)达成一项合作,两者将利用GenVec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技术合作开发SARS疫苗。根据协议,GenVec将获得NIH 42万美元的资助。GenVec将负责开发和生产基于其腺病毒载体技术的SARS疫苗侯选产品。NIH将对这些侯选产品进行临床前实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成功则继续进行临床试验。美国俄勒冈州的AVI生物药剂公司介绍说,该公司开发了一种能有效杀死“非典”冠状病毒的新药。目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对其进行分析论证,新药采用了一种名叫“反义疗法”的新技术,其含有与“非典”冠状病毒基因排列相对称的核糖核酸单链。“好比一条拉链,‘非典’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单链是这条拉链中的一半,而新药却拥有一条能和‘非典’单链完全吻合的另一半拉链,所以能彻底中和病毒的毒性。” 这种新药据称能有效攻击传染性肝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非典”冠状病等的核糖核酸(RNA)基因单链,阻止“非典”冠状病毒基因的复制繁衍过程,从而达到阻止病症发生和恶化的目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研究员介绍说,这种新药实际上是一种“反义核酸”,美国开发的“反义核酸”采用的是“基因疗法”,而干扰素则是一种蛋白质免疫疗法,两者各有各的角度,具体疗效还需临床检验。 掘金者 对“非典”药品的研发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从国内预防药品企业的生意火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和特效药问世之前,增强机体整体抗病能力的药物成为防“非典”的首选。中药企业和抗生素、维生素等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大赚了一笔。 传统中药焕发了青春。一时间里,电视上,报纸上甚至手机短信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防“非典”的中药方子,许多好几年都只信西药的人家翻出了上一辈人使过的药罐子,学校、工厂、机关开始向每个人派发熬好的苦药汁儿。在西药界还无法开发出特效药的情况下,中药企业一马当先,充当了预防“非典”的急先锋。 虽说板蓝根已被证明对治疗“非典”没有作用,但老字号“同仁堂”的板蓝根依然卖得很火。“同仁堂”销售的“非典”药液十分俏销,一天的订单高达16万瓶以上,而同仁堂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日只能供应12万瓶。 拥有全国60%市场的全国最大板蓝根生产企业白云山也得到了一次大欢喜,4月8日到10日三天,公司库存的一万件板蓝根销售一空,且正以日产3500箱(平时日生产量为1200箱)的速度加紧生产。截止2003年3月31日,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110.45万元,同比增长22.59%,实现总利润3320.43万元、净利润2441.87万元,同比增长58.76%、46.49%。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也对中药治疗“非典”的良好效果表示肯定。这次SARS疫情爆发,给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次绝好机会。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研制SARS疫苗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因为SARS病毒以前从未在人体上发现过,这表明即便疫情过后,受到惊吓的数以亿计的人们都会注射这种疫苗,其市场前景将极为可观。 在这场攻坚战中,领先一步的含义不仅意味着人类可以早一点远离危险,同时意味着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当然,市场风险也不能被忽视。目前,全球真正感染SARS的人数不过几千人,这些药品的临床需求并不大,所以一些大企业还抱着观望的态度,不轻易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物力。 SARS是21世纪第一场蔓延全球的灾难性传染疫病,也是科学在21世纪第一次遭遇重大挑战。尽管至今尚未研制出有效遏制SARS的药物,但是,对科学精神的空前重视,这对科学的本身及其发展意义重大。战斗在一线的专家这样告诉《今日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