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经SARS每周调查》5月29日刊 > 正文
疫苗研制不可急于求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17:36 《财经》杂志

  在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之前,如果灭活不彻底,“大面积接种就等同于大面积传播病毒”

  本刊记者 朱晓超/文

  有些病毒在灭活后输入人体,不仅不能促使人体抵御病毒,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如果SARS病毒被证明具有这种特性,就不得不再去花大量时间研制减毒疫苗,也就是使病毒繁殖很多代,有时甚至上百代,逐渐去除病毒大部分活性,再将其做成疫苗

  5月26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广东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灭活SARS病毒分子的疫苗试剂,并开始动物实验;两天后,新华社再次引述专家看法表示,如不出意外,今年10月底前国家有望批准病毒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我国研制的非典型肺炎疫苗何时能够上市,一时间成为关注焦点。

  面对中国科研人员的热情,已有一些专家指出,病毒疫苗的研制是个漫长的科学过程,在这方面曾有过一些惨痛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热忱是好的,但科学来不得侥幸心理。”一位曾在海外从事免疫研究多年的专家对《财经》说。

  研制疫苗的两种方式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灭活、基因重组两种方式研制“非典”疫苗。

  “灭活疫苗”就是获得病毒以后,经过一些方法的处理,让病毒完全丧失活性,将其输入体内,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入侵。所以“灭活疫苗”一直被认为是目前研制周期最短、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疫苗。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些病毒在灭活后输入人体,不仅不能促使人体抵御病毒,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果SARS病毒被证明具有这种特性,就不得不再去花大量时间研制减毒疫苗,也就是使病毒繁殖很多代,有时甚至上百代,逐渐去除病毒大部分活性,再将其做成疫苗。

  另外一种方式是基因重组,即通过实验,找到病原微生物表面抗原分子的各种基因片段,经过筛选,得到对病原微生物来说最易识别、特异性最高、其他生物体所没有而又最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基因片段,把它重组到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产生相应的蛋白。再把蛋白注入动物体内做免疫实验,观察产生抗体的效果。这种方式较灭活方式更为复杂,需要通过充分的实验确保切实有效。

  从动物模型过渡到人体实验是一个漫长过程

  欧洲共同体临床免疫学学会会员黄又彭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人类研制疫苗的历史上曾有很多教训。如研制小儿麻痹疫苗时,虽然动物模型试验非常成功,但在进行人体试验时,还是有1/3的试验者因感染发病而瘫痪。脑膜炎疫苗在人体身上进行试验也引起过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反应。

  黄又彭说,研制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既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抗体,又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按照非常规操作,至少也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最起码还要经过五年左右才能比较完善。

  黄告诉记者,进行SARS疫苗研制,首先要检查灭活后的SARS冠状病毒分子是不是真的没有病毒,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安全实验;第二步是将灭活病毒分子用于动物模型,观察试验对象是否有免疫反应;第三步是在猴子等动物身上进行比较大的动物实验,使其接受免疫,然后用病毒攻击,观察疫苗试剂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所有这些动物实验模型完成后,才可以注入人体应用于临床研究,其间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从头再来。“从动物模型过渡到人体实验还要有长时间的过程,并不是凭借一腔热情就可以完成的。”

  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杜冠华则表示,疫苗研究真正的转折点是动物模型的建成,如果没有动物模型,将很难确定注射了疫苗的动物是否真正拥有了SARS抗体。但目前还没有科研单位制作出动物模型。

  杜冠华认为,目前许多科研单位只是在用“疫苗试剂”进行各种实验,但试剂离真正能应用的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疫苗”研究不会一蹴而就

  针对最近一些机构宣称疫苗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疫苗会在两三个月内问世的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赵铠明确指出:“那些声称能很快制备疫苗的机构,是把用于动物试验的灭活病毒液叫做疫苗了。”

  赵铠告诉记者,在证明灭活病毒液有效后,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程序证明其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假如灭活不彻底,那么大面积接种就等同于大面积传播病毒。”

  赵铠说,疫苗研制需要经过基础研究、小量试制、中间试验、送审和临床研究几个阶段,只有这些阶段都完成后方可用于人体接种。

  另外,人们在对“非典”病毒进行搜集、培养、灭活、提取、纯化的制备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病毒本身一些遗传基因的缺损,如果这些损失掉的基因恰恰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那么研制出的疫苗将失去它应有的效力。为此,科研人员还必须通过实验,验证“非典”疫苗的有效性,即能否促使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是否具有活性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也呼吁民众,不应该盲目相信短期内可以研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帮助人类消灭SARS。曾毅认为,事实上人类针对SARS的研究仍处于基础阶段。

  曾毅还提醒人们,“做疫苗”并不等于“疫苗已经研制成功”。他指出,疫苗需要绝对安全有效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研制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目前研究的成果只能叫疫苗试剂,而不是绝对安全有效的疫苗。

  据悉,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于4月底宣布研制成功的诊断试剂,“有效性高达99%左右,并可在40分钟内检测出患者是否感染SARS病毒”。曾毅对此表示,这种试剂还只能用于回顾性检查,不能帮助现场的临床诊断。他明确指出,之所以诊断试剂没有应用于临床,是因为SARS患者初期很难出现大量病毒,也不可能有抗体,而所谓的诊断试剂仍需病毒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检测出来,因此早期SARS感染者若使用该试剂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在5月27日举行的第二次海峡两岸防治SARS视讯会上,北大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也透露,他们医院只有一半左右的病人对诊断试剂有阳性反应。

  “绿色通道”不可操之过急

  据记者了解,国家药监局在SARS药物的审批上,已经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即“绿色通道”)。和一般的药品审批时间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相比,国家药监局对于抗“非典”药物和疫苗研究的审批时间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一位接受《财经》采访的专家也表示,政府建立“绿色通道”的想法是想加快官方审批药品和疫苗的手续和效率,但使用这个通道一定要谨慎,以防止一些人利用绿色通道和审批相关科研基金达到个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研制“非典”疫苗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持科学、客观、谨慎、负责的态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说,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研制过程要力求科学,生产、销售也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批,目的就是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比药物更高。

  针对目前对于疫苗研究的乐观情绪,欧洲共同体临床免疫学学会会员黄又彭还指出,中国有一些科学家在科学和严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过早地肯定和过早地否定都是非常不科学的。”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在确定SARS病原体为衣原体的过早论断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例子。-[财经SARS每周调查5月29日刊]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在家学新东方英语 注会注册评估师 考研英语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两性学堂帮你和爱侣打开性爱心门,带你们探索神秘的爱欲花园……
非常笑话
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让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凭添生活性趣……
图片
铃声
·[顺 子] 不再想念
·[许志安] 安哥之歌
·[和 弦] 咩世界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浪漫三点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迷情诱惑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