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危机下的行业创造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8日 10:31 《创业家》 | ||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很难独善其身。 面对这场这场灾难,激发创造力是各行业求生的必然选择。 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行业,对他们在这次危机中的创造力进行了跟踪和挖掘。他们用事实证明,灾难不可避免,但生意还要继续。面对灾难最好的生存之道不是抱怨与恐 文/本刊记者 杨昌作 程行明 一为应急而创造 医药:人命关天的行业 有人说,卫生部门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场危机让我们重新审视医药行业的价值。 5月初,深圳清华研究院,前来购买“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人络绎不绝。4月11日接到任务,3天完成样机研制,7天完成样机生产,4月23日,成品装在深圳罗湖口岸担负过关人员测温任务。一项新产品就这样火速走向市场。与之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医药行业在重压之下迸发了惊人的创造力。首先是治疗药品的研制,以干扰素为代表的治疗药品迅速上市。其次是检测试剂与用品的研制与销售。形式各样的便捷式测温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再次是预防性药品的研制和生产,比如维生素、鱼肝油、中药预防药物、新型口罩、隔离服、保护性手套等等。 就这样,围绕着增强抵抗力和隔绝病毒传播,各种各样的洋枪土炮几乎一夜之间摆满药店的柜台。医学专家表示,每一种新药和新器械的推出都意味着我们离战胜病毒近了一步。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SARS的恐惧,正常就医人数减少,预计在疫情过后,医院就诊人数将会爆增。因此,现有的非定点医院在萧条的同时,不要忘了为即将到来的汹涌就诊潮做好准备。在这方面,对于治疗慢性病的药物需求和保健品需求将成为下一个热点。 电子商务:孤岛求生的利器 现金流转的次数越多,利润就越高。但是SARS危机却生生地切断了各大企业之间常规的商业联系和交易通道。企业成了市场孤岛,于是电子商务理所当然地成为孤岛求生的利器。 从记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地的随机调查来看,80%的企业采用电话和网络继续生意。而且通过网络做生意的企业越来越多。以知名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SARS危机之前,每天发布的供求信息为3000条左右,但是现在已经激增到9000多条。 一些对电子商务缺乏准备的小型公司现在专门设计了网上交易系统,下单与交货通过网络、电话、传真和快件组成的四维信息交易系统完成。对于网络公司本身而言,由于人们外出活动减少,上网人数增加,在线广告、网络游戏、短信、在线影视、新闻订购成为网络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 据统计,3月份以来,新浪网的新闻订阅用户猛增25%,短信新注册用户和日发送量增长30%,在线游戏也增加20%~30%。一些关于SARS的游戏和动画非常受欢迎。 与网络经济相对应的“SOHO”办公方式也十分流行。众多公司纷纷给员工放假,让他们在家上班。同时,各大公司还通过轮岗制的方式备份两套工作人员以备不时之需。 与此同时,视频设备也开始畅销,一些大公司常常用视频网络会议代替正常的商务会议。 餐饮娱乐:因您而变 “这次危机对我们的打击是致命的。”一家大型酒楼老板对记者说。他经营的酒楼4月的营业额下降了70%,而且,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营业规模越大,越热闹的地方,影响越大。但人总是要吃饭的,于是一系列的调整开始进行。 首先是改变经营方式,上海的一些酒楼专门组建了快餐服务部,他们的口号是大酒楼的口味,快餐店的便捷。上海某酒楼一天就送出了上千份快餐。 其次是设计营养餐,北京某酒楼针对消费者对营养和增强免疫力的需求,集中高级厨师研制了一套营养餐,有10余个菜品,500元一桌。 而一些地处郊外环境优雅的餐厅则不失时机地打出野外就餐的广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危机对餐饮业最大的改变在于,营养将位于色香味之上成为主角。 商业:交易方式革新 人群聚集的大超市和商场人数急剧减少,但是小超市却迎来了从大超市分流而来的顾客。武汉、北京、广东等地的一些小超市不失时机的购进大量生活必需品满足社区的需求。同时,他们加大送货力度,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扩大顾客群。 国外的一些采取团购的超市也大得其利。会员制和团购制使得麦德龙之类的超市需求旺盛,而家乐福等不得不忍受散客凋零之苦。 为了保持对顾客的吸引力,北京一些商场增加了刷卡机,以减少现金交易传染SARS的几率。 可以预见的是,这次SARS危机会让消费方式和交易方式出现一些变化。 旅游:隔离消费 当旅游业一片萧条时,一些冷门的旅游去处悄然升温。一些位于深山大泽中的旅游景点迎来了一些开着豪华轿车的游客。他们要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安全。 一些高档会所也面临着相似的生意潜力。向顾客兜售健康与安全成了他们的营销利器。他们销售的主要概念是,来吧,这里更偏僻,更安全。这里与世隔绝。 为了证明他们的安全,经营商引进了先进的测温仪器,对每一位顾客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控制顾客的数量,让他们能保持距离,也保证了安全。 服装:另类设计的春天 5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在上海举行,模特们戴上了和时装风格一致的口罩。相映成趣。 服装业人士坦陈:此次危机对服装业影响很大。众多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几乎遭受毁灭性打击,大量国外订单纷纷取消转向土尔其。于是如何挖掘国内市场成了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 前面所述的口罩时装展示会只不过是另类设计的一个序幕,更多应时产品会不断推出,比如类似于隔离服的裤子,用抗菌纺织品生产服装等。同时,设计师们也在思考更好的着装方式,这些都会为遭受打击的服装业增添活力。 交通运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全国性的流动停滞对交通业影响巨大,一些航空公司遭受重创,东航首季度亏损1.7亿元。一些长途运输线路也遭受重创,没有人愿意到疫区送货。但是另外的风景线却出现了。 5月中旬,广东和湖南的某交界地,货车聚集数量激增。一些长途运输公司在这里挂了临时办事处,他们的任务是用本省的司机或者货车将广东的货物转运到目的地。而来自广东的货车到此为止。类似的场景在各省交界处常常见到,这种分段运输一定程度上续上了切断的商业流通线。 另外,对于航空业而言,尽管客运减少,但是货运激增。来自于广州白云山机场的消息表明,2003年前5个月的货运数量大幅度增加,一些航空公司已经考虑租赁新货机来满足需求。同时,与航空货运相关的托运代办公司也业务繁忙。深圳在5月上旬就新增了不少新公司。 一个货商如此总结,非常时期,非常需求,非常机会。 家电:为杀毒而制造 家电业在这次危机中备受打击,其中以空调最为严重,中央空调被人们视为隐形杀手。但是另外的需求却出现了。在阿里巴巴的非典产品热门搜索排行榜上,消毒设备排名前列。于是,以消毒杀菌为中心,家电业开始了一场新产品推出运动。 据报道,自SARS危机爆发以来,北京的微波炉、空气净化器和消毒柜销量猛增。其中微波炉的用途除了做饭以外,还用于口罩毛巾等产品的消毒。 为此,家电商们纷纷打出消毒杀菌的概念,他们更换招牌,增强消毒杀菌功能,不论是消毒柜还是空调,只要有杀菌消毒功能就尽量突出,一些厂家还推出针对某些细菌的专用杀毒设备。 如此林林种种成了家电业惨淡销售的一个亮点。 化工:让消毒成为习惯 自疫情爆发以来,一向不受市场关注的消毒产品市场骤然火爆,全国各地,无处不需要大量的消毒产品。预计这种需求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日用消毒将会成为长期需求。因此,对人体无害的消毒产品成了化工业一个需求很大的市场。 是各种产品的消毒功能逐渐被挖掘出来。以上海家化生产的六神花露水为例,他们马上投放的一个新广告的主打概念就是除菌消毒。 与此同时,一些以消毒为目的的纸香皂,一次性消毒纸巾和一些中药消毒水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除此之外,日常洗衣粉、洗手液、肥皂以及洗发水等也会添加一些化学试剂成为“疫用品”。 二为需求而创造 汽车:意外良机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SARS危机来临之后,汽车销售异常火爆。由于SARS的到来,众多消费者的购车计划被迫提前。而与之配套的驾驶、保养、车饰和证件代办等需求激增。在北京等地,二手车的交易也比较红火。同时,汽车租赁也十分红火,以北京为例,“租车安全”已经成了无车一族的流行观念。对于一些买车吃力,但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来说,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租车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对于买不起车,也租不起车的人而言,自行车和电动车就成了首选。这对于商家是一个意外的机会。阿里巴巴上关于自行车的需求比较旺盛。经济学家认为,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人们总是能够找到相应的替代品,这意味着新的需求和机会。 服务业:孤岛生命线 危机来临之后,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减少外出,较少采购,但生活的基本需求如何满足?于是家政服务就多了许多新业务。广东上海宁波等地的家政服务业主动增加了采购、送货、消毒、送垃圾和成套保洁等业务。 以宁波为例,消费者只要一个电话,装备完善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为居室消毒。而一些公司的消毒需求就更多了。 保险:关注生命的价值 2003年4月30日,中国人寿保险南京分公司推出两款抗“非典”团体保险组合套餐。结果南京100多家单位争先恐后抢买保单。同样推出“非典险”的平安保险也是门庭若市。 业内人士认为,非典时期,人们的保障意识被空前的调动起来,这对于中国保险业的成长是一个机会。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由SARS危机引发的理赔损失对保险公司影响不大,但是对由此而激发的需求却高得惊人。 据了解,国内其它公司正研究新险种的推出。可以预见的是,保险业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完善。 体育用品:室内用品火爆 据报道,太原在SARS的阴影下,酒楼关门,宾馆歇业。但是体育用品却异常繁荣。当地一家体育用品城每天能销售上千副羽毛球拍。 不仅仅是太原,全国各地的体育用品都出现热销场面,久没锻炼的人也开始慢跑,打球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室内锻炼,因此,诸如跑步机也开始畅销。由于需求猛增,一些简易的室内锻炼产品应运而生,不断推向市场。 食品:为健康而吃 一股维生素C潮流在上海悄然兴起。据南京路一家水果店的店员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橘子、猕猴桃等销量大增。据来自批发市场的消息,进入5月,市场内的西红柿、蒜苗的交易量明显增加。比平时增加3~4倍。 内地一些主要果汁生产厂家也不失时机的增加果汁饮品的投放量。仅仅“五一”期间,“维C”饮料投放量增加65.58%。 某公司生产的“维C”保健品也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上海几家大药房一度脱销。 这种情形在全国比比皆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增强免疫力的食品极为畅销。这就给食品业带来了一次良机。一些生产酸奶的厂家也加大了产量,并增加了增强抵抗力的广告宣传。 在我们所看到的食品广告里,90%与增强免疫力相关。所以,市场观察人士表示,食品业是这次危机中表现最好的。及时的战略调整让行业找到了新的需求点。 三为未来而创造 房地产:设计健康住宅 香港淘大花园的疫情蔓延引发了对现代住宅设计的思考,由此,健康住宅成了房地产业的一股潮流。 从市场需求来看,通风好,低密度,绿化好的住宅很受欢迎,一些低密度的位于郊外的楼盘热销。因此,香港、深圳、上海等地的房地产商已经准备从更健康的居家环境入手设计新的住宅。同时,对于装修业也是一次调整的机会,绿色无污染的装饰产品更受欢迎。 艺术:添加生命元素 非典时期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读书的人多了,欣赏艺术的人多了。而艺术本身对生命的思考也多了。 这一点体现在一些艺术品的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大众产品的设计上,一些设计师将生命价值的元素注入产品,增强人性化的一面。这进一步增加了艺术品或者产品的内涵。 编者按:为劫后重生积蓄力量 从SARS席卷全球的那一天起,关注企业和行业的生命力就成了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从电话里,从各地媒体的报道里,从网络里,我们知道我们的企业和行业正经历着难以想像的困难。隔离,放假,对疫区的恐惧生生地切断了商业生命线,各个企业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孤岛。我们在孤岛上求生。 我们不要抱怨瘟疫为什么来临,我们也不要抱怨环境为什么如此的恶劣。我们所要做的是,放下心中的恐惧,革新传统的方式,搜索与创造每一条新的商业路径,让企业生存,让行业保存劫后重生的力量。(编辑李丰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