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消毒液火线停产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7:3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实习记者 贾存斗 北京报道 “记者同志,我们现在真是一点办法没有。”2003年5月13日下午,山东济宁市鲁源碳素厂厂长黄庆江在电话里无奈而地说。 据黄介绍,该厂4月20日接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防疫用品协调办公室的函,要求该 4与25日至5月5日,山东省卫生厅监督所两次到鲁源碳素厂检查,先是说该厂厂容厂貌太差,“硬件”不合格,后来又以“软件不达标,产品要带回济南化验”为由不同意给该厂办理卫生生产许可证。据黄厂长介绍,此事已惊动上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及省卫生厅的有关领导。但卫生厅监督所就是坚持说该厂产品不合格,需化验后才能发放卫生生产许可证。 “我们接到发改委的生产通知后,知道这是防治非典用药,所以立即组织生产,在有的产品卖到两三万一吨的情况下,我们坚持略有利润便可,向北京供货的定价只有10600元一吨。”在表白了急于向对社会做贡献的想法之后,黄厂长又说:“我们两次检查不过关,关键就是我们向北京供货前没有向他们汇报。而我们觉得国家都发函了,还汇报什么呢?但现在我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省卫生厅监督所,卫生生产许可证三个月一验,得罪了他们就等于我们以后别想干了。” 在北京市此次防非典战役中,卫生部对过氧乙酸类消毒剂进行了特批,允许北京市发放临时的产品生产许可证(但有效期也只有3个月),以应对市场需求的短缺。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防疫用品协调办公室直接向鲁源碳素厂发函,要求该厂作为定点厂向北京等地区提供消毒液产品,北京相关部门甚至动用了利高曼(中国)这样的跨国公司,以上举措都表明,政府在非常时期确实采用了积极的非常应对措施。) 遗憾的是,政府的非常手段有的时候难以立即奏效。在需求高峰时期,即使北京市的各大主要消毒液产品生产厂家开足马力、迅速扩产,北京民用消毒液产品供应缺口仍在50%以上,而外省的消毒液却又进不了北京,北京市商委流通处对此所做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消毒液厂家大部分只有当地卫生许可批件,没有国家卫生许可批件,所以没有办法进京。5月12日,协调办公室一位姓魏的官员对记者表示:“发改委要求新企业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生产许可证,老企业能生产消毒液也要办理卫生生产许可证”。 许可证与特批,产品合格与没有许可证,这便是鲁源生产消毒液与停产的纠葛所在。但还有另外的内容令我们思索:发改委在非常时期采取让鲁源生产的措施是有力而又灵活的,但这种灵活一旦非常时期过去或者“非常程度下降”,就会与现行的机制碰撞。不过,看似“公正执法、行使职责”的监督所,是否也可以学一学发改委的做法,要么特事特办、快速化验;要么让企业边生产、边整改。 鲁源碳素厂从4月20日到5月12日,仅生产了20吨过氧乙酸,相比之下,天津东方化工厂却要幸运得多。该厂厂长宋德仁介绍说,他们从5月8日起满负荷生产,生产能力由此前的每天20吨提高到40吨,由该厂生产的超过400吨“水环”牌过氧乙酸消毒液主要用于“支援北京、保证三北、稳定天津”,价格是14000元每吨。据了解,该厂目前由发改委防疫用品协调办公室和北京商委协调生产,处于商业行为与政府行为结合的经营状态。 宋德仁还表示,现在货发出去,货款就回来了,非典对该厂的生产经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我们厂就等着政府下达更多的生产任务”。 “鲁源的问题,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是该厂在接到发改委的生产通知前,就向北京供应过氧乙酸了。现在该厂的许可证正在办理中,大概两三天的样子,就会办下来吧。”5月13日,山东省卫生厅监督处严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