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飞沫在飞(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7:33 经济观察报 |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米兰影视圈中流传着某同性恋男电视艺员的警告:“异性恋性行为会致癌”。艾可对此很生气,他在1985年写了一篇名叫《小心病菌就在你身边》说:“我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告诉大家:异性恋行为会致死,句点。连傻瓜都知道,这么做会生小孩,出生的人愈多,死亡的人也愈多。” 艾可进一步“告诫”他的读者:“剧评家、知识分子及野心政客:这些人不要到纽约 从前戏说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飞沫虽已具备了生化武器的性质,但是没有人会跟你签署防止飞沫扩散协议,更不能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予以彻底销毁之——然而,打不起,难道还躲不起不成?躲避飞沫的低成本常规武器就是口罩。准确地说,口罩不能算是什么武器,性质上其实更接近于掩体和防空洞之类工事。尽管如此,口罩在实战应用上还是遭遇到强劲的阻力,这种“反口罩”的力量来自于我们内心:因为它严重地背离了正常的社交礼仪。尤其在中式的理想人际关系类形中,“相濡以沫”一向备受推崇。 按照欧州的传统社交礼仪,两个人交谈的最佳距离为1米,当两人保持1米距离时,心理和健康上的安全系数为最高我估计,这个距离跟冷兵器时代贴身武器的杀伤半径有关。就道德而言,近之则不逊,不逊则狎,狎大了,便是非礼。专家建议说,交谈的最佳距离应保持在1.3米,并最好有一定角度:两人可斜站在对方侧面,形成30度角最佳,不但在社交礼仪上不至于造成疏远之感,而且又可免受飞沫喷袭,文明卫生。 其实我们已经讨论过,按照发射方式的不同,飞沫的有效射程在1米至9米之间,也就是说,1.3米这一安全距离其实并不安全,当然,9米开外的两个人还能谈笑风生,受授如仪,那也是更加难以想象的。既不想戴口罩,又不愿意把谈话变成“喊话”者,可以试试“屏气”之法,也就是俗称的憋气。此法是我从某权威媒体上看来的。专家建议,只要发现有飞沫扑来,或闻到气味不对,应立即停止呼吸,待飞沫或气味散去再呼吸,或赶快脱离浊气之后再开始呼吸。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主动屏气10~30秒就足以摆脱阵发的飞沫或浊气。在飞沫或浊气到来之前若能提前1~2秒发现,可先深吸气后再屏气,待其过后,把鼻子里的浊气先往外吹,防病效果更好。 道理大大地有,只是这样搞法,我担心迟早会把自己搞成一只人肉气球。如果碰巧来了一阵好风,说不定会把你送上天空,和飞沫们一起在空气里飘浮,你是一粒最大的飞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