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之二:面对“非典”,人有多大理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1:07 新浪财经 | |
面对非典,你有信心吗? ——新浪网财经频道-北大心理学系“非典”应对行为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非典”陆续登陆国内各地,造成严重的社会性灾难。灾难引起了相当的恐慌,它究竟给人的心理、生活、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新浪网联合 调查结果系列报告之二:面对“非典”,人有多大理性? 抵御非典,各有其招,但主流还是官方说法 面对“非典”,被调查者都采取了多种防御措施,但调查显示,大众确信最具有防御效果的,还是由主流媒体发布的官方推荐的措施。例如,结果表明,对于什么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37.0%的人认为是口罩,34.2%的人认为是消毒剂,18.1%的人认为是维生素,10.2%的人认为是中药,只有0.5%的人认为是薰香。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药给予高度评价的只有10%左右,看来人们对这种国粹的效用并不十分嘉许,尽管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曾蜂拥购买,不惜冒着“非典”排起长龙。至于薰香,只有0.5%的人给予高度认可,说明小道消息流传的说法其大众认可度微不足道。——恐慌之余,人们仍保有一分理性分辨市井的蛊惑,也算是危机时刻的一丝安慰。 面对危机,不惜慷慨解囊,但冲动之中仍有理性 “非典”肆虐,扰乱了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一度也出现商品抢购。调查结果显示,约近一半的人比平时多储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表现出对不确定性未来的预防心理。而且,人们这时也非常“慷慨”:非常时期愿意支付比平常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有的甚至高到比平常多出10倍以上。这种出手不凡,积聚了经济性恐慌和对生命的担忧。——非理性在消费者的致命弱点上找到了最佳舞台,希望不要被商家恶意利用。 更有特点的是,仔细辨析显示,人们对于购买预防非典的物品和购买生活必须品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购买生活必须品相比较,人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预防非典的物品。这似乎体现出对理性的回归?但事实是,预防非典的物品货源有更强大的政府依托,保证供应,甚至更多的是单位免费发放。因此,从市场供应的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应不必担心这些物品短缺而哄抬价格,没有理由认为必须支付更多的价格。——显然,这种畸形支付的“慷慨心理”,反映出恐慌情绪对消费需求非理性的放大作用。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行为经济学中心)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