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医院感染之谜之三:解放军309医院零感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 18:28 《财经》杂志 | ||
【预警、事先有准备、收治肺结核等传染病例的丰富经验、严格的操作程序,使309医院成为幸运者】 《财经SARS每周调查》5月20日刊 4月18日中午,北京朝阳区田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龙某因身感不适,从学校回到家里,妈 经过诊断,医生认为病情并不严重,开了些普通的止咳和感冒药(阿莫仙、银黄片、心口康),就让徐氏母子回家了。 当天晚上,孩子发烧到41度。 4月19日是周六,对北京并不熟悉的一家人以为医院没有门诊,只在小区内的一个小诊所给孩子打了两天点滴。 到了周一,孩子还未退烧,母亲又带他去航天部721医院看病。虽然拍了X光片,且肺部隐约有阴影,但医生只开了些消炎的针剂。由于暂时买不到药方上的药,徐只好带着儿子一直等到三点医生回来修改药方。由喜炎平和新贴欣两种药构成的针剂价格不菲,打三针700多元的价格几乎相当于全家一个月的花费。 依然并不见效。打过两针后,孩子的体温仍维持在38度以上,且咳嗽的越发厉害。23日只好再去到721医院,一个张姓老医生听到楼道里孩子的干咳声,凭直觉认为非常严重,简单检查了一下心肺的状况后,就让其立刻去拍X光片——对比前次,肺部阴影明显扩大了。 这时开始有医生怀疑龙所患的并非是普通的发烧,而是SARS——两天前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北京市的SARS病人数量由37调为339,让人们对北京的SARS疫情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有人建议母子俩去永定路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据说那里可以对SAR进行S确诊,并能及时接收病人。 但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次日(24日)方开始接收SARS病人为理由,拒绝对孩子进行查体。母子俩回到721医院,又被推荐到402医院。402医院听了徐介绍的病情,又让其去解放军301医院。 下午4点,辗转到解放军301医院不久,孩子即被确定为SARS疑似病例。靠一辆自行车带儿子奔波一天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全身抽搐倒在地上,一个多小时后才缓和过来。 当晚11点,龙某被转到解放军309医院。次日,他所在的小学停课,他家所在的小区也对与龙家有接触的五家八口人进行隔离。所幸,并未有人连锁感染。 至今,医院和龙家都没有找到孩子感染SARS的原因:其学校在4月10日前即开始防治SARS的宣传,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而因为一家人是外地来北京打工的,也并无太多活动范围。 5月10日,时隔入院两周,父母终于有机会见儿子一面:309医院开通了可视电话,龙家成为首批受益者。显示屏里孩子精神不错,底气颇足。他已经退烧了几天,且在前一天停止打针,进入观察阶段。 309医院自3月16日以来接收的150余个病人,几乎每个人在来到这里就诊前,都有一段曲折辗转的经历。幸而多数人的命运能够在来到309医院之后发生转变:至5月10日,该医院已出院病人达47名,死亡13人--院长蔡忠军认为很有必要特别说明的是:13名死者中除了一名47岁的女性直接死于SARS,其他人都是59岁到79岁的老年人,有其他病史,其中包括一个植物人,还有胃癌、肺癌等各种重病患者。 还有一个数字更令蔡忠军骄傲:“零感染”。在过去的一个半月内,309医院不仅没有一个一线医务人员感染SARS,而且,该院普通住院病人600人,以及宿舍区内的医务人员家属4000人,亦无一感染。这一成绩,相对于全国医务人员占所有SARS患者总数1/3的比例这一惨痛现实,的确相当有价值。 虽然并未像301医院一样直接遭遇SARS,但作为军队体系最早设立的SARS定点医院,309医院的工作也可谓“漫长”。 3月9日,总后召开军队医院会议,在会上,在治疗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方面颇有经验的309医院接到任务:一旦北京出现SARS病人,309医院将作为部队体系医院的定点接收医院。 虽然并不知道当时北京究竟有多少病人,也不知道自己会迎来多少病人,但309医院院长蔡忠军还是在当天晚上就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会议上即做出一系列决定,包括即日起全院所有医务人员不许去广东疫区出差,进行病房改造,以及开始给所有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培训。 3月15日,309医院接到通知,16日下午5点后将有SARS病人被送至该院。 由于同为呼吸道传染病,309医院决定用长期以来接收结核病人的病房来接收SARS病人。当即开始腾房,让无传染性的病人回家,其余20个有传染性的转到其他病房。16日上午,医院进行出院算帐,下午改造病房,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中午则利用饭后时间进行技术培训。 由于上级没有通知须接受多少病人,当时医院内安排的房间和床位不是很多,只安排了五名医生十名护士,用结核病房楼第三病区(第四层)接受SARS病人,把原来的45张床腾为37张。为了实现封闭式管理,病人的房间都集中在四层,医生在五层。 当天晚上,医院留下四名医生、一名副主任、三名护士,等待病人从301医院过来。 前一天晚上下了雨,第二天还是湿漉漉的,结核科副主任,也是第一批投入SARS治疗的医生王仲元回忆说:“那晚天很黑很冷,很安静。” 6点30分,救护车从301医院运来两个吸着氧气,带着薄口罩的重病人。其中一名58岁的病人因胆囊息肉方面的疾病,另一名74岁的病人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两人都是在301医院内部感染。 第二天又运来6个病人。这八人都属于重病阶段。其中有一家四口,老头79岁,老伴74岁,老伴的妹妹67岁,他们的女儿47岁。是儿子去广州出差回来后,感染了全家。 这并不是王仲元第一次见到SARS病人。3月12日,302医院,他看到北京第一例SARS病人——来自山西的于某。他还记得于某当时在感染一科的隔离病房,没带口罩,看上去身体状况还不错。短暂的交流让他知道,302医院接收了于某一家八口人。他已经意识到SARS病毒的传染性。 那次的经验让他有两点收获:抗生素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如果将302医院采取的接触性传染病处理法和309医院结核科长期使用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法结合起来,应该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尽管如此,在首次收治SARS病人时,这位长期致力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专家还是感到莫名的紧张,“一直在发抖”。 医院摸索着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先是将把发热门诊设在原来的传达室,用院长蔡忠军的说法,这是把“SARS拒之门外”。由于与普通病区有十数米的距离,309医院仍然能够对SARS以外的普通病人治疗。 进入发热门诊的所有病人都必须立刻戴上口罩,并被要求不许随地吐痰、扔东西。而在被定为疑似病人后,医院有专车将其送至隔离区,对接式手术车可以令负责运送病人的医务人员在不进入病房的情况下将病人送进去。随即运输车立刻被消毒,同时发热门诊也进行全面消毒。 确诊和疑似的SARS病人以及一线的医生都被进行全封闭管理。病人除了吃饭、吸氧都必须带口罩,且不能随便走动。而医生把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手段都用上了:3层隔离服,所有皮肤都不能暴露出来。 309医院医生的工作方式是:工作一个月,隔离十天,放假五天,再投入前线。前线有四个小组80人工作,后面有两个小组随时待命。由于挑选的主要为50岁以下的员工,身体抵抗力均较好。一旦有人体温不正常也会被立刻隔离。据介绍,309医院先后有六人发烧,但都是疲劳所至。虽然每小组护士人数由日常的十三名增加到十五六名,但仍有医生表示“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人越少越好”。 因为309医院用来隔离SARS病人的楼是专门用来治疗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而建的,所以医院的房间结构就与综合性传染病院很不一样:医生护士办公的房间不是在病人的房间中间,而是集中在楼的一个角落,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的可能。尽管如此,309医院在改造病房的时候,还是特意在医务人员的房间与病人房间之间增加了一道门。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的SARS床位一直没有住满,总是留有20%的空床。这成了预防交叉感染,防患于未然的奇计。结核病楼每个病区有45张床,但是医院为了降低SARS感染率,每个病区安排了37张床,一旦接近住满就安排起用新的病区。3月16日,医院用结核中心病房楼第三病区(第四层)接收SARS病人。一周以后,医院大约接收了32个病人,由此开始使用该楼第二病区(第三层)。3月28日,又起用第一病区(第二层)。4月底5月初收治病人最多达到约97个,占了三个病区,还剩约十来个床位。于是,医院又把原来住在第五层的医生转移到医院宾馆梓华春,将该层进行改造后,于5月15日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类似申请表用传真,病人情况用电话交流,电脑录入的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批入院的58岁患者袁某在五天后亡故。在度过最初的紧张与繁忙后,目前这家医院有92个病人,其中重症患者病人占10%。“我们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死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困难局面已经过去,除了尚缺乏特效药,SARS患者是否会再次感染也是一大难题:近日一个刚刚回家三天的小伙子因出现SARS症状再次入院,医院正在研究原因。据悉,病人原属症状较轻的SARS患者,出院前曾连续两周没有发烧症状,且胸片显示并无阴影。由于患者出院后并未去过任何地方,有关专家倾向于可能是未完全康复而出现的复发。- (本刊记者 张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