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无畏和恐惧过头都很危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 17:50 《财经时报》 | ||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宣传SARS应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心态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本报记者 陈红 非典时期,电视、广播、报刊告诫人们,自始至终应抱有正确的心态,不要过分恐惧 “由于多年形成的个性特征,你让他别紧张,他就不紧张了吗?平时就大大咧咧的人,你让他一下子紧张起来,他就紧张了吗?不是你说应当怎么样,他就能做到怎么样。”郑教授对《财经时报》说。 危机策略因人而异 郑教授介绍,应对危机的策略会因人而异,理性占上峰的人,着重怎样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采用的叫“问题取向应对”;另外一种情感型的人,面对灾难时情绪反应强烈,他主要从情绪上调节,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减少痛苦和烦恼。 “面对SARS,这两者缺一不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危机或者说灾难的应对策略因人而异,这既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也和他的个性特征有关,所以我更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差别。”郑教授说,当一个突发事件或压力事件来临后,心理学把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人体先是进入“警觉期”,自动调动身体能量,处于战备状态;之后进入“抵抗期”或叫“对抗期”,开始对付突发事件,分解、消耗体内的能量;最后进入“衰竭期”,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有两种可能出现:战胜突发事件,或身体因消耗而垮掉。 “目前很难用一个共同的模型来概括目前所有人的心理状态”,“因为它不适合于每个人。”郑教授说。 不走极端 对待任何事情都要适度,站在两个极端都是危险的。 郑教授说,现在依然有人很紧张,处处谨小慎微,“但也不能说他错,因为不小心还真有可能出问题”,还有的人一开始就不在意,不把它当回事,这又分两种情况,有的人不在意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厉害,因为无知而无畏,也有的人因为无知就特别怕。但即使了解了SARS科学知识的人,也不是都怕或者都不怕,“这和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对应急事件的了解程度都有关系,所以我还是强调分人。” 郑教授认为,恐惧过头,紧张过分,不但不利于抵抗、战胜非典,反而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和可能性。 对恐惧带来的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国外做过很多研究,郑教授举了两个例子:其一是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但同样健康的人,给他们注射流感病毒,看看什么人感冒,什么人不感冒,结果发现情绪不好的、精神紧张的人就容易感冒,心态平和、乐观积极的就不感冒。 其二,通过日记了解人体免疫力。日记中记载每天经历的事件,心情的好坏,发现凡是遇到不开心事件、应急事件,或者遭遇挫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人的免疫功能就真的下降了。 “如果到哪儿都回避,见到什么人都躲,这就过头了”,“那样的话,即使没有灾难,这样的行为本身也是灾难,因为大家都不创造财富了,那就不是灾难本身给你带来损失,而是你对灾难应对不当造成的损失甚至会更大。”郑教授说。 媒体要有不同的声音 “媒体如果用一种口径、从一种角度宣传,想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人。”郑教授认为,宣传SARS应该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心态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可操作的方法是,对于那些对灾难严重性估计不足、心存侥幸、麻痹大意的人,就要宣传“非典”的高度传染性、它的危害、它的死亡率,通过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使他能够警惕起来。但光让他害怕还不行,还要告诉他对付非典的具体方法,比如怎么洗手、怎么戴口罩,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对于过于恐惧的人,他们的行动可能会失去理智,反倒不能采取适当的防卫措施,对这种人就得有另外一套说法,告诉他“非典”其实没那么严重,是可防可治的。 总之,要“从正反两方面宣传报道,对不同人开不同药方”。 目前,街头上的车开始多了,路上的行人也开始多了,对“非典”看得多、听得多、说得多了,人们也都有些“疲”了。 对此,郑教授认为,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如果还像刚开始时那么紧张,整天弦绷得太紧,时间久了还不绷断了。人的精神如果总是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持续太久身体就会垮掉。所以出于自我保护,人会自动地把紧张度降下来。“但放松不等于麻痹”。 SARS带来社会进步 困难可以磨练人类个体的意志,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一场灾难也是一次磨砺。郑教授认为,SARS过后,对每个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要足够估计到灾难带来的损失,也要从中挖掘积极的东西,振奋精神。” 郑教授认为,“SARS后遗症”除了社会经济损失外,对一些个体而言,很多人可能会由此变得胆小,更加谨小慎微。 但与此同时,更要看到SARS过后可能出现的社会进步,包括全社会的卫生防护意识提高;全民健身兴起;患难中考验并增加亲情、友情;大家会更加珍惜生命,学会善待他人;领导亲临一线,密切干群关系,老百姓对政府更加拥护;撤换不尽职尽责官员,加快政体改革步伐;吸取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报道的教训,扩大公众知情权,等等。 当然,想通过一次SARS危机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就像病毒一样,一种病毒被战胜,又会有新的病毒出现,灾难也会换一个花样再来,人们又会出现新的应对不当的地方。但请记住,每一场灾难过后,都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财经时报》 本站网址:www.caijingshi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