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入主深发展为何骤然生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7日 19:28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利明 茉莉 北京、广东报道 突生变故 5月12日一早,深发展的一则公告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该公告称,鉴于该行董事会向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所作出的授权已经届满,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等四家国有股东与美 为保证该行持续稳健经营,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撤消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自授权届满之日起,原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不再行使该行董事会授予的任何职权。 这一公告实际上宣布新桥投资入主深发展这一海内外公认的中国银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并购已经搁浅。 “从上周新桥方面的有些老外就拎着箱子离开了,不知道是真离开还是临时离开。离开的人里面就有可能成为深发展未来高层的几个人物,也是境外的银行行长。”一位深发展员工告诉记者。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人疑惑。 一位从事银行业研究的分析师认为,如果谈判失败的话,双方都输不起——新桥下一步在中国内地业务开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而深圳市政府的声誉将会大大降低,毕竟,这是一起在银行业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并购事件。因此谈判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成功。三方保持缄默 看到这则公告之后,记者马上打电话给新桥驻香港办事处了解情况。新桥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新桥是在接到记者打来的电话之后才获悉这件事情的。 到了5月12日下午4点半,新桥投资通过其财务顾问摩根斯坦利公司发布如下声明: “深圳发展银行所发的公告不会影响我们与深圳市政府有关受让股东于2002年6月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协议,我们相信一直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改革最前沿的深圳市政府会尊重其对国际的承诺并会履行其与新桥所签的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国际合约所诉之责任。 “去年6月签订的框架协议授予新桥在购买深发展股权具有的排他权。这笔交易也已在2002年8月与9月间获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及国务院的原则批准。 “我们以前已经做出过公告,双方在转让价格上早已达成一致。经过双方的代表以及所有的职业中介机构数月的努力工作,最后的文件也已完成。文件已经可以签署,而我们则一直在等待深圳市政府给我们一个签字的日期。” 记者试图与此次谈判的各方进行联系,但是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 深发展发布公告之后,不愿意就此事发表任何看法。深发展董秘雷明告诉记者,他什么都不知道,是董事会让他发布的这个公告,并且这则公告至今也没有出现在深发展的网站上。 深圳市政府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而据深圳某家报社的一位记者透露,“深圳市媒体的有关报道在标题上用了‘搁浅’,而不是‘破裂’。”记者发现,国内的三大证券报没有对此事进行深入报道。 深圳市政府方面与新桥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肖遂宁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的一位自称是肖行长发言人的人士告诉记者,肖行长说了一律不接见记者。对于深发展的事情,肖行长没有什么可说的。 新桥投资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在授权摩根斯坦利发布了声明以后,不愿意对此再发表任何评论和看法。而摩根斯坦利被授权发布了新桥的声明以后,该项目的主要财务顾问张宝玲则不愿对记者谈论更多。“搁浅”背后的隐情 经过记者多方了解,得悉“搁浅”背后的一些隐情。 深圳一家报社的记者说,在深圳市,坊间甚至散布着这样一种荒诞的说法:如果合作不成更好啊,早先认为深发展是跟新桥合作,说是新桥要进来,股价反而跌了,现在预期合作不成,当天股价的反应反而是涨了。 在前一段关于新桥入主深发展可能生变的传言中,每股的转让价格难以达成一致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早先新桥的公告正式宣称“双方在转让价格上早已达成一致”。新桥作为有国际声誉的投资机构,正式公告应该是准确的,更何况深圳市政府的首席代表肖遂宁行长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访谈中,他也证实双方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如果双方在价格上都承认达成一致,那么突然产生的是什么障碍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圳某证券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深圳方面有人认为,中国现在的银行状况与新桥在1999年末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时的环境是不同的,当时韩国政府背走了第一银行的全部不良资产,新桥的进入是相当合算的。新桥要进入中国的银行似乎也在打这样的算盘,但估计深圳市政府方面一定是不会同意的,政府方面反对低值出让的声音很多。 但据熟悉新桥的人私下讲,这个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新桥进入中国市场是看好其增长前景,自始就打算对所有资产照单全收,所出价格也大大高于中国迄今以来法人股转让所有成交的价格,包括今年年初花旗银行收购浦东发展银行部分股权的价格。 肖遂宁上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新桥是否压价的时候也说,“新桥没有压价太狠。” 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但了解内情的人士(以下简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经过几轮反复谈判,正如新桥在公告中所说的,双方在转让价格上已经达成一致,价格谈不拢似乎不是原因。 现在业界流传一个猜测,之所以搁浅是因为有新的买家出现,并且出价“比新桥高”。但是去年6月签订的框架协议授予新桥的排他权已经排除了其他机构的进入。在去年10月新桥入主深发展的确定的时候,业界的一致看法,也是深圳发展银行行长周林的说法是,之所以选择新桥,除了因为新桥的出价最高、条件最优厚,更是希望通过新桥的进入,能够真正把深发展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和真正的信贷文化,其对于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示范意义远远大于具体的经济利益。 授权届满指的是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去年10月10日成立,过渡期是3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过了过渡期,由于没有达成协议,自然要撤消这个过渡机构。但知情人士否认了这个理由。按照去年6月份签订的框架协议,过渡期并没有一个时间期限,等到收购完成过渡期自然结束。因此所谓的过渡期结束这个说法有业内人士认为,“并没有什么道理”。政府意图的猜测 很多人向记者指出,关键还是在深圳市政府身上——4家深圳市国有企业是深发展的最大股东。 而英国《金融时报》在就此事件的系列文章中表示,对于这项交易最大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深圳的地方甚至是个人的利益。当前深发展为它的政府股东提供利润,它的管理层在政治上受政府的控制,可以灵活地给政府认为有利可图的项目提供贷款。如果这个交易成功的话,新桥会为深发展引入严格的商业信贷规则,深圳地方政府将会丧失对深发展的控制权,这恐怕令当地的某些官员难以接受。 但深圳当地的一位分析师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深圳市政府对外资入股像深发展这样处于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心存犹豫,担心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是否会丧失对重要国企的真正控制。但这种“犹豫”显然不能为更多的人士接受——新桥入主深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开创性的新举措,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业改革的一次试验。作为中国经济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市如果还存在这种顾虑,那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业改革恐怕不可能再有任何突破。 记者所接触到的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件事情对于深圳市政府的声誉,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声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认为,这样做对于深圳市政府没有任何好处而言。 但是记者一直没有能够从深圳市政府那里得到回答。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深发展的公告或者深圳市政府并没有宣布不做这笔生意了。按照知情人士的话讲,“在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之下,不谈算是违约。”新桥的发言人说,“最后的文件也已完成。文件已经可以签署,而我们则一直在等待深圳市政府给我们一个签字的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