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ARS时期:聪明企业仍有大餐可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7日 15:46 中国经营报 | ||
“非典”对于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企业大可不必陷入极端的恐慌中。只要认清形势,仔细分析市场和寻找对策,企业仍会有诸多的商机。事实上,在后“非典”时期,中国招商市场的诸多新特点将使其提前进入商机行销时代。 传统招商遭遇“倒春寒”,投资资金积淀下来伺机而动 每年的3、4月份是国内企业产品大量上市的“第一个黄金招商时间”,每到这时,数以百计的产品招商广告会填满顶尖财经和营销媒体,总会有众多企业因为没有发布档期而焦急万分。企业主凭借包装好的产品概念、充满愿景的利益空间等利好条件耐心等待形形色色投资者的联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深度接触,几个回合下来,一单生意就可能达成,这个周期基本在15天~60天左右。 然而,“非典”危机的爆发,使今年的招商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一方面恐慌性心理使公众从事的一切活动基本都围绕自身的安全前提进行,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外出。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昔日繁华热闹的商场、酒店、娱乐场所“门可罗雀”,街市消费能力严重受挫。而消费购买力的直线下降导致投资者信心的严重削弱,原因是“非典”的不可预见性使其对市场后期消费走势难以判断,因而对投资更为慎重,对企业招商项目反应冷淡。有数据显示,某个企业在3月份开始发布招商广告,在其广告发布的密度周期都一致的情况下,4月10日前还能接到目标客户打来500多个咨询电话,而4月10日后,所接电话数量锐减到每天只有一两个;与此同时,投资者即使对有一定意向性的产品和项目也采取暂缓签约的策略,这就使得“非典”前期发布广告招商的企业的业绩不尽如人意,成本难以回收,产品上市受阻。 另一方面,为体现企业实力和可信度,有实力和经验的招商企业往往选择在北京、上海等有影响力的城市或中心级省会城市进行招商,通过启动部分城市的样板市场让投资者观摩、学习以坚定投资者信心。然而,随着出现“非典”疫情省份和城市的不断增加,大部分地方政府都要求尽量减少外出机会,对重点疫区的出差人员还采取了隔离观察的措施,使得招商企业“请进来、走出去”的沟通方式难以实现。投资者由于无法看到具体市场操作的实质,难于下决心,致使与招商企业的签约周期延长。而时间的增加,对招商企业的压力越发增大,对企业策略的考验程度也越发增大,在一定周期内,是否能经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连企业自身都尚无定论,这一切,都使招商的风险系数加大,招商工作草草下马。 再有,许多原本准备进行产品招商的企业,随着“非典”危机影响的扩大,基本上停止或放慢了产品上市推广的速度。这一点,从一些媒体招商广告量的减少上可见端倪。除个别企业抓住与“非典”相关的产品,大搞“非典”营销外,多数企业处于观望态势。一大批本该在年初使用的投资资金,积淀了下来,伺机而动。 投资市场深受“非典”冲击,目光长远企业却在尽力显现社会责任 发危机财的投资将赔本赚骂声 在招商市场普遍不景气之际,随着“非典”侵蚀范围的逐步扩大,有洞察力的一部分企业在度过了初始的“非典”反应迟钝期和恐慌期后,看出了“非典”背后隐藏的商机。在摸清政府部门的政策和限制后,纷纷借“非典”开始进行产品搭车。 以4月15日左右为界点,4月15日前,仅有少数几个消毒液产品开展健康、卫生方面的诉求广告并展开产品招商。4月15日以后,每天可出现十几个产品以各种名目开展概念包装,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产品集中在各种消杀产品、保健品、口罩、香皂甚至牙刷产品或行业上。在一些重点疫区和部分恐慌现象较重地区的都市类媒体上更是充斥此类广告宣传,一时间,大有“非典”危机“掩城”之势。 我们不排除其中有相当部分企业是从公益的角度出发宣传产品,提供公众需要的防护产品以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但也有一些企业是想借机发财。随着政府官员、卫生专家、心理学家的多次信息发布、媒体的充分报道和“非典”疫情的逐步控制,公众的心理恐慌基本消减。我们认为,此类搭危机车的产品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赢得市场,但其结果会引起绝大多数公众的反感,最终将“赔本赚骂声”。而接手该类产品的投资者则前景更为悲惨,有可能是几年下来的辛苦经营成果换来一堆库存。 危难时刻显身手则会赢得更多喝彩 “非典”爆发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取向代表了社会的主流精神。在国家民政部门收到的社会捐赠中,绝大部分款项和物品来自企业,包括外资和内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其捐赠的本意不仅仅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是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捐赠对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品牌的提升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对产品在公众心中的美誉度和亲和力也是一次绝好的传播机会。同时,能够使企业内部员工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使之作为企业的一员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因而使其对企业的认知、对企业文化的领会提升了一个高度,如此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非典”事件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受到冲击最大的主要是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但是,透过危机我们一样能看到商机,“非典”事件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这对那些行业来说又蕴涵着较大的商机。如产销火爆的主要有生产药品的医药业、生产消毒用品的日用化工业、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纺织业、电信业、网络业和报刊业,电风扇、收音机、餐馆外卖、汽车、自行车销量急升、健身器具热销、电信消费剧增,甚至连自来水、电力的消耗量出现猛增的势头……。由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公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仍然稳定,一些街市消费只是从即期消费变成了中远期消费,相信在后“非典”时期,这些因“非典”受阻的消费能力会得到大量释放。 从商机角度来看,投资活动的主体仍是中长期固定投资,“非典”这种不确定性的非市场因素对国内投资市场并无重大影响。加之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非典”防治工作急需项目等等,这都为后“非典”时期的商机行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好机会就在8、9月,能否取胜取决企业是否现在有准备 根据目前国家对“非典”的控制趋势,保守的估计是,此次疫情将在两个月内,即7月底得到彻底控制,届时蓄积多时的经济能量将得到彻底释放。诸多企业必定会将原本计划在2003年上半年推出的项目,在8月份左右进行全面启动;而经销商、中小型投资者也必定会选择新的项目作为年度投资项目。相信2003年的8、9月份将成为本年度最火爆的招商月、投资月;而2003年的9、10月份零售业也将由于人们蓄势后的消费,而成为真真正正的“金九银十月”。届时,企业、投资者将真正迎来后“非典”时期的商机大餐。 因此,在目前相对平静的经济背后隐藏着未来市场新一轮的激烈竞争,那个时候,我们能否与之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多方储备。想要抓住机遇,企业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非典”时刻做起,练好内功,从营销计划到营销道具、产品、资金等多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仍要充分地考虑到突发事件、“非典”危机等可能出现的变数。需要招商的企业,应在“非典”时期结束前,就开始与相关机构、相关经销商沟通联络,为企业随后销售渠道的迅速搭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内的专业招商咨询策划机构,中国商机行销同盟针对“非典”时期的商机行销表现出了极大的乐观。我们认为:从“非典”危机的负面影响来看,的确一大批年初新上市项目的短期销售受到了重挫;但“非典”事件为企业带来的危机意识同时也变相挽救了一大批不成熟的企业。在“非典”带来的商业缓冲期内,企业不但要对以往的经营思路和策略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在今年7、8月份的“第二个商机旺季”到来之前,做好项目商机运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人们彻底打消恐慌心理时,对于商机发布企业来说也到了揭开商机神秘面纱的时候了。届时,面对大批急于选择商机的代理商们,谁的项目更具魅力、商机内涵更丰富、服务手段更充足、市场支持更齐备,谁就真正具备了吸引经销商、代理商的潜质,也将拥有在新一轮商机比拼中的胜算。北京凯尔文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叶宝华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