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 14:52 《中国企业家》 | ||
泰晤士河开发模式? ——浦江两岸开发办主任余力谈上海政府如何引导“两岸开发” 经过浦东开发这13年,上海政府在开发建设的市场运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采访/本刊记者戚娟娟 激活“滨水经济” 《中国企业家》:请您从上海城市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下浦江两岸开发出台的背景。 余力:黄浦江两岸开发虽然是近期提出的,但是上海政府很早就在酝酿这件事。浦东开发进入到一定阶段后,黄浦江两岸开发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往往就要激活滨水经济,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走过(滨水经济)这条路。上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但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产业需要提升、城市功能需要置换。所以黄浦江两岸的业态需要重新圈建,有的不适宜在两岸发展了,要让这块土地做另外的用处。 从上海的情况看,整个上海的城市中心轴线由东向西,过去以延安路为轴线,从浦东开发到浦西再到虹桥;黄浦江是一条南北轴线,现在如果发展滨水经济,城市两条中心轴线交叉,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来说,可说是“水到渠成”。 变“生地”为“熟地” 《中国企业家》:政府对两岸土地开发的总体规划思路是什么?和以往的开发思路相比,这次有哪些新特点? 余力:经过浦东开发这13年,上海政府在开发建设的市场运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次明确提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这次我们采用了一种变“生地”为“熟地”的开发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政府先指定一个、两个代表政府的一级开发企业来做一块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开发,它们取得规划许可、立项和用地许可,把这块“生地”变成“熟地”。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见缝插楼”,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单元。一级开发企业,比如上海地产集团和申江公司把这个地弄好以后,交给政府,政府收回,然后公开招标,任何开发商要是想在上面造房子,还得去投标,获得这块地。如果条件比较成熟,今年年底内我们要推出一到两块,甚至三块地的招标。这要根据全局的情况来定。 另外一个好处是,过去,开发商负责建地,可能会捎带着作一些绿化地,后来这块地的性质就不明确了,但这块公共用地严格来说,应该是政府的。现在我们在开发单元上规划划定以后,从一开始就不容许你私自卖给企业,前期开发建成以后交给政府,是政府的资产,政府通过财政来维护日常营运。 《中国企业家》:这种开发模式是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吗? 余力:我最近在研究英国开发泰晤士河的战略。英国政府把沿河的一些废弃的码头、仓库作为政府的资本交给一家公司去运作,政府不参与管理,赚的钱按比例返回政府。这家公司有很大的权力做规划,并且为这个规划改变周边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我感觉这对我们非常有借鉴作用。 我们的做法与它非常相似:做好一个规划,再来吸引社会资金、私人公司。 黄浦江开发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把它功能重新定位?怎么样把它的黄金价值挖掘出来?这要一取决于要做好规划,二取决于实现规模效应。自从“浦江开发”一说出来,好多的大企业都感觉到:好主意!你出来挑头,我们来做这个生意!但是对我们来说,首先要把大的东西规划好,只有一个大企业诞生了,再有两三家一起竞争,肯定是最好的。 《中国企业家》:那么这一二家一级开发企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余力:它应该是政府全资企业,基本上能够代表政府意志做这些事情,政府不要求它在这上面赚土地的钱。每个区总得有一家,由各区来定,或者一些项目捆在一起给一家企业的情况也有。 《中国企业家》:有种看法认为在浦江开发中,会以国企为主导、其他投资者会比较难进入? 余力:我想一般传统的观念会这么想,但是各投资者在投标中标的起跑线是一致的。以往认为国有企业效率没有民营企业快,我们现在已经要刮目相看了。我最反对的是国内地产界以往的炒楼、炒地,虚假繁荣。欧美基金公司过来,也许不会要像香港商人要那么大一块地,但是会带来国际一流的理念。《中国企业家》:现在开发办经常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有哪些呢? 余力:梳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遗留项目很麻烦。 在浦江两岸开发之前,有的企业就已经获得规划、获得土地了,但是两岸开发后,就要对它们建筑的规划参数进行调整,原来容积率偏高的,调下来,原来高度偏高的,也调下来,有的不能搞“兴师动众”的新建,比如外滩源,很大程度上是恢复历史风貌;对符合两岸开发规划、已经开工的工程,我们要督促他们按照进度推进,我们既要照顾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要让他们符合黄浦江两岸开发的要求,规范运作。 有一些不符合要求不能上的项目,我们还要研究对这些开发商的补偿机制,怎么减少他们的损失,但是这中间的情况也很复杂,比如要看你获得的审批手续是不是齐全、是搞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 现在多数土地还分散在各个企业和单位手中,有的是区级的有的是市里的,我想在规范地开发运作以后,这个问题要在土地的使用权明确归属的同时一并得到解决。 资金问题 《中国企业家》:现在开发前期投入资金已有多少?如何解决开发资金来源问题? 余力:因为投入的面很广,准确估计比较难,但就中心地段22.6平方公里来说,原来说的1000亿也差不多。前期的启动资金有一定压力。但真正转起来后,带动了后面的开发,投资者也是不同的,这就会分解掉资金压力。在一级开发公司的资金投入上,以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政府只给企业一个注册资本。目前来说银行对这个大的开发还是比较支持的,开发初期还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比较方便快捷,当运营一段时间以后,有现金流了,可以通过企业发债,通过市场募集等其他渠道来做。这个土地的增值是客观存在的,投入这一块是不会亏本的。地价的上涨幅度肯定高过通胀幅度,也高过银行利率的上涨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