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者--证大冷眼旁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 14:47 《中国企业家》 | ||
在戴志康看来,集结在浦江两岸开发的大量资本只是在追求一个没落的贵族。这或许代表着那些难以跻身“重修上海”主流行列的民营企业的某种心态? 文/本刊记者 戚娟娟 戴志康曾是胡润密切注意的上海人物之一。他创立的证大集团下辖房地产、证券投资 2003年2月18日,沉思片刻后,戴志康正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北京的媒体和企业家、学者看不清上海,上海的当地人也看不清上海。”他认为,只有一些从外地闯到上海、在这里建功立业的人、一些没有什么发言机会的人,才能看清。 其中当然包括他戴志康。 上海距离戴志康的家乡江苏海门,仅一江之隔。1981年,戴志康带着父亲给的50元钱,只身离家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7年的金融系学生生活后,1988年到海南创业,失败,回到北京,之后再次南下。整个青年时代,他似乎很难安定下来—直到来到上海。 “新上海人” 长于资本市场运作的戴抛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新上海人”。 “什么是新上海人?新上海人就是从浦西过来、从全国各地过来、乃至从世界各地过来,在上海创造新历史的人们。”戴志康称,证大开发的水清木华公寓是为“新上海人”打造的住宅,将成为“新上海人”的聚集地。 紧邻浦东世纪公园、位于“上海最适宜居住的社区”联洋社区的水清木华公寓最大的特色在于一个大型环带水景,每户居民都能邻水而居,设计者同时还结合水景设计了五个主题园林。为追求格调,戴志康甚至不惜重金,以260万元收购了法国雕塑大师恺撒的名作《大拇指》,安置在证大水清木华艺术会馆。 戴志康在投资“水清木华公寓”背后的盘算是,从2000年起,5年内浦东的房地产市场总量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证大起码能占到5%。“5年开发1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不夸张,也不陌生。” 边缘化生存 那么,上海完全向他敞开怀抱了吗?在浦东,戴志康的事业看上去游刃有余,到浦西则困难重重,甚至寸步难行。他不得不默认这个事实:在上海,跨区经营比跨一个省似乎还难。 2000年10月,戴志康形成了关于集团投资战略的想法:重点在上海进行投资,60%-70%的资源投资在上海,其中80%到90%投资在浦东。浦东之外,他的态度很谨慎,“上海的其他区县可能也有机会。” 他不会忘记,上海的土地最初带给他的感觉并不美妙。 1998年,他打算切入上海,给一位项目经理下了命令:找地!项目经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金桥的项目,戴志康打算用4000万元将它启动。可是,地产证到手了,钱也付出不少,证大最终却生生地被这个项目甩掉了。“上海的某些同志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怀疑,小船拖大船,总觉得你拖不动,加之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难免被人误解、被人闲话,甚至说你有猫腻,出现撕毁合同的事件。” 好在此时证大在杭州的“湖畔花园”已有声有色,戴志康将有关的领导请到杭州去参观,获得肯定后,不计一切代价用了1年多时间,拿到了另一块地皮,终于在上海站稳脚跟。 “刚进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搞下这块地皮,能不能搞定这个项目,这都是生死问题。” 目前,证大集团在浦东已占有总开发面积85万平方米的土地。金融出身的戴志康说,他要把资本市场的运作加进来,“现在房地产市场处于这么好的时期,而且能裹动巨大的社会资源,对我来讲房地产是最好的手段。” 可提到上海人津津乐道的黄浦江两岸开发,他的口气却是酸酸的,“任何一个开放商只要有能耐的话,对浦江两岸的开发都会心动。那是上海的中心地区。” “但是,”他话锋一转,脸色也旋即一冷,“沿江开发,很大程度上等于老城改造这样一个概念。老城只是上海的一个过去,上海在扩大,它的中心会发生转移。很多人在感情上不认同这一点。大量的资本在追逐着一个老的中心,追求的实际上是没落的贵族!” 他承认,“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局部的利益,如果我在老城区呆着,我在老城区有一块地,我可能不这样想。” 主体意识 在老城区谋不到什么好处的戴志康,为了建造位于浦东的证大艺术中心,已经更换了三位设计师,设计了两套方案,酝酿了一年时间。 “这个艺术中心的建筑风格要能代表我们中国人主体意识。既不是复古的,也不是崇洋的。现在的设计师总是把握不了中国人在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要么就是古代的,要么就是西方的。”他耸耸肩说,对艺术中心的建筑风格还没有想透彻,现在还停留在否定一个又一个方案的阶段。 这个举动在许多人看来,风险不小。上海类似艺术中心的新建筑物一度如雨后春笋之势,效益好的却不多。证大在上海滚动开发的三个大项目,总投入不过一亿多元,而证大艺术中心的项目总投资预计将一举超过十亿元。可戴志康坚持独资。“主体文化意识的建立、创新,首先也要看什么样的资本。吸引了外资,洋人不可能给你做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东西;港台、新加坡资本有的讲究,有的不讲究这个问题;而上海当地的国有资本是最崇洋媚外的,不能指望他们。 “真正称得上有主体意识的,还只能说是正在这里建立新的民族工业、还在成长过程中的民营企业。但民营资本在上海处于相对比较弱的地位。”无疑,艺术中心是证大下一个5年精心主打的产品。他需要这个,需要在上海浦东——即使是都市的边缘,为自己留一个梦想。“我一直想造一个标志性的产品,它的意义就像90年代上海建筑的标志金茂大厦。” 顺便提一句,在上海同行中,戴志康最欣赏复地的范伟。范伟来自浙江,也是戴的概念中的“新上海人”。同身处浦东的证大集团遥遥相对,复地的地盘多位于浦西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