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3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独资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 10:03 《中国投资》

  ○总策划/郭洪

  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独资方式进行运作的愿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迫切。据外经贸部统计,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近年来在中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增长最快。2002年,在中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达到近两万家,几乎为中外合资企业数的两倍、中外合作企业数的10倍,在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数字上独资企业更是其它两类企业的2到4倍。

  对于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其一是中国的投资环境现在已明显好转,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投资环境已经日益与国际接轨;而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合作伙伴,无论在经营理念、管理机制上都无法适应对方的要求,出于无奈,跨国公司才纷纷闹起了“独立”。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前一种说法显然更有说服力。外商投资中国可分为3个阶段,在初始阶段,外资企业初来中国,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政策不够了解,偏好合资或合作经营。第二个阶段,外企的重要工作方向就是使在华生产和经营走上轨道,努力实现本地化并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目前已进入的第三阶段,外资企业更愿意通过资本大量输入和并购,成为独资企业。这3个阶段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实际上,对于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有着切身的体会。美国国际商业发展公司总裁吴安琦说,独资企业的增多标志着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关政策法规已与国际接轨,外资企业也已熟悉了本地的市场情况。雀巢公司是最近一家将地区总部设在北京的跨国公司,该公司中国商务经理孙莉女士感慨地说,北京经济的发展以及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吸引跨国公司的关注。事实上,许多投资北京的外商有着与孙女士同样的感受。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中介组织作用的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顺畅。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等26家外商投资企业曾向外商企业协会反映《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加重了外资企业及员工的经济负担,市领导获悉此事后,责成有关部门,依法对《规定》作了调整;美国商会、英国商会等向协会反映北京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于国有企业职工的缴存比例,有关部门不久就对规定作了修改,实行了统一标准。而“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立,更是被外商交口称赞。去年年底,北京全市18个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均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已经并将继续鼓励引进国外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熟悉资本市场运作方式的专门人才。进一步改进产业政策指导外商投资的方式方法,尽快制定和实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国内外企业创造公开、统一、平等竞争的条件,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独资潮外商投资中国的新动向

  ○特约撰稿岳志君

  改革开放之初,七八成的外资是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人称“合资中国”,1992年外资的50%用于合资企业。1997年后形势逆转,外商独资企业首次超过合资企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变化更加明显,2001年合资企业占全部外资的比重下降为不足30%。而外商独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独资项目比合资项目多70%,实际利用外资占总额的比重超过50%。在合资、独资的变化中,跨国并购日见火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取消了外资并购的限制,今年国家又将国企500强中的部分企业向跨国公司开放,致使跨国集团纷纷选择并购的方式实施其在华投资战略。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知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通过现金收购,以比中方多两股的方式控股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上海贝尔;美国爱默生电气公司收购华为集团下的安圣电气;格林柯尔入主中国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世界第一大水处理设备设计和生产商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收购上海自来水浦东公司50%股权。证券市场并购活力也较突出,以邮通B、深华发B等公司为代表,沪深两市共有20多家B股公司出现新外资股东加盟,上市公司的外资并购集中于制造业,比重超过60%。

  中国因素推动引资增长据外经贸部统计,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近年来在中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增长最快。2001年,在中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达到15643家,几乎为中外合资企业的两倍、中外合作企业的10倍,在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数字上独资企业更是其它两类企业的2到4倍。美国国际商业发展公司总裁吴安琦说,独资企业的增多标志着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关政策法规已与国际接轨,外资企业也已熟悉了本地的市场情况。有关专家认为,外商投资中国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外资企业初来中国,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政策不够了解,偏好合资或合作经营。第二个阶段,外企的重要工作方向就是使在华生产和经营走上轨道,努力实现本地化并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目前已进入的第3阶段,外资企业更愿意通过资本大量输入和并购,成为独资企业。这3个阶段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中最耀眼的“亮点”莫过于外资引进的大幅攀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突破3万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面对去年外商直接投资(FDI)20%的较高增速,有人认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造成的资本外流所致,是发达国家资本分流的结果,属外生性因素,其潜台词是,一旦国际经济形势改善,我国的引资情况将可能随之变化。针对这种观点,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我国利用外资大幅增长,首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结果,是内生性因素带来的,并非得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流入的减少。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被大多数业内研究者列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因素似乎已成共识。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逐季提高。正是这10万亿元的GDP总值和13亿人口的大市场才使得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

  第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履行承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王一鸣总结说,入世后,我国根据世贸规则和规定调整了有关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修订时,凡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内容,都保持了与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的原则。修订后的《指导外商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拓宽了外商投资领域,放宽了股比限制。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第一副会长薛荣久具体介绍说,从2002年1月1日起,中国进口关税从15.3%降低到12%;取消了粮食、羊毛、化肥等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在一些重要的服务部门颁布新的审批外资进入中国的法规和条例,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国务院近30个部门共清理的法律文件约2300件。一份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更是生动地说明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80%的在华美国商人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他们的生意有“积极”或“非常积极”的影响,77%的企业将增加对华投资,79%将扩大在华业务,67%将会扩大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

  第三,我国劳动力价格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纪律性强。中国年轻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这些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大环节。

  第四,亚洲特别是台港澳及东盟一些国家依然是我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去年这些地区或国家在增加对华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美投资,对华投资的增速没有超常之处,在我国外资中的比重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不存在本应投向美国的资本转投向了中国。

  第五,美国去年对华投资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亿多美元,达到50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新增部分占我国外商投资增量部分的比重不大,很难说是美国资本外流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这份优异的FDI成绩单背后,是我国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巨大变化。随着世贸规则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开始把中国作为了重要的潜在市场,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产业升级,也普遍把实施跨国投资战略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只要我国这些内生性因素能够保持下去并正常发展,即使流入发达国家外资的增加,也不会减少流入中国的外资。

  外商投资3大特点

  分析去年的引资特点,除了频频见诸报端的“我国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迅猛,直接吸收外资有望创历史最高水平”外,国家计委外资司副司长胡祖才分析指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注重本地化经营、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3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首先,在外方投资最集中的加工制造业中,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如1997年外商投资电子通信制造业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仅为6.1%,去年这一领域实际利用外资70.9亿美元。同时,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发展迅速。

  第二个特点是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经营。跨国公司将企业的核心部分开始向中国转移,生产、管理、采购、品牌等各个方面都加快了本地化的进程,出现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一体化新趋势。目前,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企业已达400家。世界500强公司中,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超过120家。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28家。

  第三个特点是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外方独资方式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并呈上升趋势。跨国并购也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面对大量外资汹涌而来,薛荣久认为,入世初期我国已经开始加强利用外资的能力:外商投资地区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发展;外资来源也由原来以港澳台为主向欧美跨国资本发展;利用外资的行业也在向环保、城市建设和服务业扩展;利用外资的方式由原来的市场导向型,即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开始以长期战略目标吸引外资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吸引外资也呈现出一些阶段性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以下3点值得关注:

  我国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从新增流量的角度来看,“十五”时期利用外资的增长将难以达到过去20年间的平均增长水平,预计年均增幅为5%—10%。这意味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必须由注重总量增长效应向注重结构升级效应转变。

  外资表现出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投资方式在发生新的变化,外商独资的趋势加快。在外商实际投资的344亿美元中就有200多亿美元是属于独资的,比重将近2/3。这种变化意味着,中资企业今后希望能够像过去一样通过吸收外资带动其发展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中资企业今后受到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二是随着高技术含量(资本密集型)外商投资项目数目的增加,以往我国通过引资解决就业问题的效果在逐步下降,以税收优惠吸引外资的政策引导作用也在日渐淡化。

  我国目前从发达国家吸纳国际资本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流入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主要是证券投资(债券和股票)和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直接投资在美国的外资结构中只占1/4左右,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并购投资。而现阶段我国吸纳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以并购方式吸引直接投资还有许多障碍。

  碰撞是难免的

  在谈及大量外资流入的利弊得失时,不少专家用“双刃剑”来比喻。这种担心是伴随引资的丰硕成果而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不断进入带来的必然是外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9.4%上升到2001年的50%;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活跃,美国《财富》杂志根据调查指出92%以上的跨国公司若干年内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面对这种势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提出,大量跨国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发展占据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有可能利用优势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二是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仍然处于投入阶段,有的企业尚未盈利,有的企业则将利润的大多数用于再投资,这样国际资本汇出我国的较少,但预计到2010年左右外资企业将有可能产生近2000亿的利润。此时,若大量利润汇出我国,将会给我国带来外汇、股票等金融风险。三是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余地可能会减小。四是跨国公司对于商业资源的控制,可能会挤占和垄断内资企业的产品市场,抢占投资机会。专家认为,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中方企业要在碰撞中有所收获,迅速成长。首先是要培育我国自身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其次,中资企业要利用和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的机会加快发展自己。

  服务业,外资角逐的新战场

  ○特约撰稿霍小锋

  虽然3年后中国才全部开放旅游业,但全球排名前10位的旅行社都已在中国设置了办事处;以不久前在中国开设第20家分店的美国零售企业沃尔玛为代表,世界50家最大零售商中,一半以上已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服务行业正日益博得海外资本的青睐。以保险业为例,截至目前,20余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准在内地营业,此外,已设立代表处等待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还有100多家。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国已相继制订和完善了与服务业开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国内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改善了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去年1至7月,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强劲增长,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外资抢攻中国服务业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21.4%上升到2000年的33.2%,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关系到13亿人口生存质量的服务行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一年内迅速博得海外资本的青睐,知名跨国集团纷纷在零售、民航、旅游等相关领域“排兵布阵”,以确保在华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香港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珀西·韦德乐指出:“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中国最需要海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已从硬件制造转向了服务业软件环境的提升。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人对地方经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务之急是发展现代化的码头、更便捷的道路和配送渠道”。外经贸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说,我国服务行业各个领域开放的时间表均已确定,今后将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验基础上逐步放开,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将成为当前的重点。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自我国加入后1年起,外资占少数股的合资企业将被给予完全的贸易权;自加入后2年起,外资占多数股的合资企业将被给予完全的贸易权。在加入后3年内,所有在我国的企业将被给予贸易权。届时,将允许在我国的所有企业及外国企业和个人,包括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独资经营者,在我国全部关税领土内进口所有货物。怡和集团宣布,4年内将在我国大陆增开250家“7-11”连锁店,使总量达到350家。在此之前,法国家乐福则早已在我国精选34家百货、日用品企业作为自己的全球合作伙伴;世界著名家具建材专业销售商欧倍德公司也同5家国内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并决定其在俄罗斯新开的2家商店一律从我国采购进货。到目前为止,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一半以上进入我国市场。由于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制订和不断完善金融、保险、电信、外贸、商业、运输、建筑、旅游及中介等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外资进入的试点工作也在不断加快。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但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排名前10位的旅行社提前进入,在上海开办合资、独资的旅行社。此外,大量的外资已流向我国的航运服务业。1980年以来,我国民航业通过各种方式累计吸引外资303亿美元,除汉莎航空公司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已经成为亚洲较大的航空器维修企业外,另有多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发动机及其他零配件维修企业已在国内外开展航空器的维修业务。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很多海外投资商预言中国的金融、交通、保险业务将在未来几年中迅速膨胀。丹麦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汤姆·严森说:“我们毫不讳言对中国商业领域,特别是保险行业的兴趣。中国的企业要参与全球竞争需要有专业的机构为其进行业务风险管理。服务行业的繁荣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质量和生产效率,我们期待这个市场的早日开放”。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说:“中国今后将继续履行入世承诺,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范,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引进国外服务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进一步改善中国服务业结构,提高中国服务业的水平”。

  外资保险企业纷至沓来

  随着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20日开业,上海又一次凸现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最大门户的地位。中国保监会上海保监办主任周延礼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众多外资保险公司纷至沓来选择上海作为进入和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最新统计,上海目前共有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50家,各类外资保险机构在沪代表处39家。在35家中外资产寿险公司中,外商独资、合资或参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占一半以上。一年前,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天,美国纽约人寿等3家外资保险公司就获得新建合资寿险公司的营业执照。目前,包括中美首家合资的太平洋安泰公司及恒康天安、友邦、美亚保险在内,美资保险已成为上海外资保险公司中最大一族。德国安联、加拿大宏利等国际著名保险业巨头,也早在上海安营扎寨,开拓市场。中加合资的中宏保险新近刚刚在广州开设全国合资保险首家分公司,开始了以上海为基地的中国市场布局。在良好的运营和获益之后,上海外资保险公司还纷纷以增资的方式向中国市场注入新的资本。继中宏保险等增资之后,累计保费已达5亿元人民币的太平洋安泰人寿去年决定将注册资本由原先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今年5月新增资金已全部到位,也开始向在中国开展全国性业务的目标迈步。消息显示,慕尼黑再保险、日本第一生命、瑞士再保险等跨国金融集团和世界著名大银行,现正在与总部位于上海的太平洋保险和业务重心日益东移上海的中国最大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等进行接触,探求进入上海和中国市场之道。

  燃气业开放点燃外资扩张之火

  今年1月2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表明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可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其实,中国能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早就为各路资本所看好,如今政策一开闸,外资并购将此起彼伏。目前,广东地区石油液化气的90%左右靠进口,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70%,已经控制了市场价格,在上游,包括仓储、大型码头建设、外商已经实现垄断。也就是说,国外石油液化气巨头已经控制了广东地区液化气上游进口、批发及经营业务。在零售市场上,早在相关政策出台前几年,已经有外资燃气公司悄悄摸进广东市场,包括美孚、壳牌等跨国公司。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外商在零售方面管理细致,讲品牌,服务质量高,使广东竞争力较差的企业纷纷撤出这一市场,唯一留守的是东莞的“喜威”(HSV)。但由于当时市场不成熟,也不规范,这些外资公司的先进理念后来无法实现。现在政策开闸,这些试过水的企业欲再度杀回广东液化气零售市场。李嘉诚继斥资2.5亿港元收购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百江燃气12.8%股份,间接进入内地燃气市场后,还入股另一家投资中国内地燃气市场的上市公司——光通信,去年在资本市场上玩火了燃气概念。据广东燃气商会有关人员透露,和记黄埔也积极与广东燃气商会联系,寄期进入广东燃气业。新奥燃气等香港燃气上市公司也在与广东燃气企业商洽合作。另据记者了解到,广东燃气商会日前请香港某证券公司前来提供咨询,这一举措表明,广东燃气企业希望借道香港上市融资的意图已是昭然如揭。知情人士透露,珠海煤气公司正在与外商洽谈出让股份事宜,甚至包括出让控股权。中国内地燃气市场有着惊人回报。有统计显示,天然气消费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到3%,既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亚洲8.8%的平均水平。处于发育初期的天然气市场及其高额利润吸引了不少企业进入这一行业,而燃气管道作为另一种网络资源,也必将成为各路大军跑马圈地的新目标,虽然不可能像宽带网建设那样疯狂,但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却显得更为现实。新的“圈地运动”实际上已经开始。新海环保表示未来两年将投入1亿港元,在内地兴建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光通信去年通过其持有63%股权的中油中泰投资进军内地天然气业务,总投资达22亿元人民币,中华煤气也在内地投入了6.06亿元人民币用于铺设管道和其他设施,目前在中山、广州、苏州、青岛等地均有天然气项目,此外,它还将在15至20个城市洽谈天然气合作事宜。

  开放是必然外资并购是未来行情主流

  今年年初以来,基于对国内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的强烈预期,外资并购题材成为投资者目光的焦点,在去年主要的两次反弹中,外资并购题材都得到了一定的炒作。进入11月份,《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两项重要措施相继发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向外资开放正式拉开序幕,但是市场的反应却相对平静,除了赛格三星等少量含外资并购题材的个股稍显强势外,外资并购题材并没有全面开花。我国股票市场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基本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一市场格局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暴露出来,依靠国内的力量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虚假重组等新的问题,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打破阻碍改革的利益链条成为必然的明智选择。实际上,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外资采取间接、变通的方式,涉足国内证券市场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外商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控股企业,将该控股企业变成外商独资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从而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如2001年10月,阿尔卡特通过受让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的股权,以“50%+1股”控股上海贝岭的第二大股东上海贝尔有限公司,阿尔卡特因此成为上海贝岭的间接第二大股东。开放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和很多行业一样,开放所带来的短期的阵痛也在所难免。在投资机会得到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接受国外的价值理论和投资理念,而投资价值恰恰是长期以来投资者的一块心病。“新兴+转轨”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外资并购题材的炒作必须在市场开放的背景中去展开,这将决定其与过去我国股市的各类题材的炒作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将更多地注重其发展战略甚至其全球战略,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在主观上是次要的或者是长期的目标,因此,外资并购能否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是值得理性思考的。江铃汽车可以算作一个典型,早在1995年,福特汽车就参股江铃汽车,但是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极大的提升,相反在1998和1999年连续两年亏损,但是福特参股5年后,成效终于逐渐得到体现,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定位准确而站稳一席之地。其次,虽然QFII配套实施,但是国际成熟的投资理念、巨大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将决定了外资在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参与流通股市场的炒作,对外资并购概念的炒作仍将以国内资金为主,而机构的投资取向必然决定着炒作的模式。在市场监管加强的今天,很难以过去小盘股资产重组的模式去运作外资并购题材,而这一题材的巨大想象空间又使得机构资金欲罢不能。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外资并购创造流通股市场的财富效应,从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趋势以及投资理念的变化分析,外资并购概念有可能以一种长期运作的模式展开,短期的拉升只会点缀其中。另外,外资并购可能与其他概念相结合而产生更大的想像力,这一特征在今年以来的深圳本地股中得到了初步的体现,未来或许会结合得更加完美。虽然目前外资并购主要集中在汽车、金融、商业和通讯领域,但是未来覆盖至几乎所有的领域是可以预见的,我国相对薄弱的产业有望在政府的促进下,酝酿着更多的与国际合作的机会。外资并购题材在今年显示出很强的短期炒作特征,已公布外资并购意向的深发展、赛格三星、青岛啤酒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呈现波段性上涨,如果把握不当,不仅不能分享到外资并购题材的成果,相反还可能导致投资亏损。除了上述一些原因之外,整个市场处于调整之中,也是该题材股价上涨力度暂时不强的重要因素,随着未来外资并购的深入、市场运作模式的成熟以及大盘的转暖,外资并购概念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市场资金主要的流入方向,来年,我们将有希望看到该板块在股市中怒放。

  独资启示录

  ○本刊记者布尔古德

  从2002年夏末秋初开始,很多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一系列以控股或独资为目的的收购顺序展开,西门子、惠而浦、松下等著名国际企业纷纷扯起自家大旗,独立为王。外资的此等举动引发众多国人的担忧和失落,就像是自己家的孩子当年和别人结婚,现在突然被抛弃一样,“这里面有阴谋”——有人断定。跨国公司为什么走上了独资路?独资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更深层的东西?在北京光华路上的一座写字楼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有整整4层作为办公场所。张仲文是松下中国公司的副董事长,到松下工作已经10多年了。松下电器的独资一直备受国内媒体关注,当国内众多媒体对于以松下为代表的日资企业的独资行为充满猜测和质疑的时候,张仲文却向我们展现了独资背后的另一幅场景。

  用独资保卫全球化战略

  据张仲文介绍,在松下公司内部,已经把中国放在了一个公司发展的“引擎”的位置。松下公司把中国定位为面向21世纪的最大的生产制造国、消费国以及出口国。因此,大量的产业被转移到中国。松下关闭了美国的微波炉工厂,转而迁移到中国上海生产,以前松下在中国的微波炉年产量只有100万台,现在已经增至300万台,其中的200万台出口供应国际市场;松下在天津生产的钽电解电容50%出口海外,供应100多家用户;松下在大连的华录公司,其产品录像机80%出口。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建厂的目的是为了供应全球市场,而非仅供中国本土市场内部消化。产自中国的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世界各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所占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企业作为全球供应商的生产基地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可以想象,如果在生产期间,因为某些不可控制的环节造成停产,或者哪怕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因此,跨国公司对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提出了更趋国际化的要求,这些合资企业必须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要求。而中国的投资方关注的大多仅仅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事情,对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不感兴趣。此外,在经营理念、产品定价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中方与外方都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当跨国公司代表的全球利益与中方代表的地域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跨国公司势必要优先保证其全球利益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合资显然很难满足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工厂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要加强对中国工厂的控制权,势必要清除滞肘,维护自己的话语权。而他们选择的手段就是——独资。只有独资,才能真正自己说了算。

  合资——变幻着的利弊平衡点

  整个80年代,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并不多。中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间处于一种相互试探的过程中。当时,中国市场还以计划经济为主,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也缺乏透明度。那时,中国政府基本上不允许外资在华独资经营企业,即便是合资,常常也为他们找好了合作的伙伴。而外资对中国市场几乎完全不了解,当时的中国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市场,不知水深水浅。找一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可以利用中方已建立的销售网络、对市场的了解、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资源,减少投资风险。在那时的市场条件下,外国投资者是不敢轻易独资的。对于那时候的跨国公司来说,即便想独资,中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就算中国政府允许,跨国公司也未必就敢只身杀入。外方需通过中方手中的“许可证”进入某些受控制的市场,而中方需要外方的资本、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名牌效应。合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使得在一定时期内合资双方尚能保持“和平相处”。而事实上,很多合资企业都遇到了如何“和平相处”的难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双方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一般的外资进入中国后,喜欢全面掌控合资企业,对管理、人事、销售等一把抓,让自己派往国内的外资雇员做经理。但是在中国,这种做法往往行不通。一方面,外方派到合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人工成本极高,高到中方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外方奉行的西方管理方式在中国常常碰壁,亦引得中方对此嗤之以鼻。但是,无论矛盾是否激烈,在当时的情况下,合资的利仍大于弊。但是,随着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依靠行政命令限制市场的政府行为越来越少,跨国公司不再需要借助国内企业就能独立地进入许多行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日益了解,外国投资者对于自己在中国独资经营也越来越有信心。中方能够帮助跨国公司的地方越来越少,合资的优势丧失殆尽。这时,外方对双方体制、观念等方面冲突的忍耐力急剧下降,一旦发生控制权的争夺或因利益冲突而发生摩擦,合作就无法为继。当“利”不复存在,“弊”就愈发显得无法容忍。当合资已经从“利大于弊”变为“弊大于利”的时候,合资企业独资化就成为大势所趋。为了回避冲突,取得更大的赢利,跨国公司则大多采取主动,通过“终结合资”消除合资中的“弊”。合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好合好散”成为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

  跨国公司内部的体制转变

  据张仲文介绍,松下中国公司的独资还有一层企业内部改制的原因。松下公司以前实行的是事业部制。松下公司事业部拥有投资权、决策权等较大的权力。各个事业部自主责任、独立考核。事业部制曾被视为日本经济成功的一个要素。但是,事业部制发展到一定阶段,权力与资金过于分散造成的弊端开始显现。在激烈的竞争下,为了自身利益,同一公司的各个事业部之间开始出现内部竞争,也出现了多个事业部同时投向高利润预期产业的现象。为了解决事业部制的弊端,松下把原来的事业部制改变为分社制。原有的200多个事业部被归并为14个领域。原来分散在各个事业部的权限被收回来,松下公司变成单一的投资主体。“这也是松下公司的‘与时俱进’吧”,张仲文微笑着说起松下公司的体制改革。随着松下公司体制的变化,海外事业也进行了相应的重组。在原来的事业部体制下,在中国的投资以事业部为主,股权是分散的。在合资企业中,很多都是总公司投资占25%,事业部投资占25%。而对于松下中国公司,尽管名字叫做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但是与松下在中国各地的企业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更没有管理这些在华企业的权力。其职责只是代理销售和事业支援两个辅助性功能。此时,中方的股份占40%。重组以后,原来分散在各个事业部的股权全部被转移到了松下中国公司名下。松下中国公司变成了松下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控股型母公司,是松下在中国的唯一投资主体,担负着管理在华的50多家下属合资或独资企业和保证投资回报的责任。松下公司内部,把新的松下中国公司称为统括公司,松下在中国的全部事业将由松下中国公司进行统括,统一进行管理。此时,中方继续持有松下中国公司股权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了。另一方面,松下中国公司不仅改变了职能,其资本金也相应有了巨幅的增长。随着松下中国公司变身为投资控股公司,大量资本被划归旗下。新的松下中国公司的资产从原来的3000万美元膨胀至数亿美元,中方很难拿出相应的资本金投入到里面来,所以原有的股权被不断稀释,重组后的股份可能连1%都不到,在公司里面就没有意义了。2002年夏天,松下公司向中方支付了原始股本以及预期未来3年的盈利分红后,中方满意撤出。张仲文说:独资的原因其实并不像外界猜想得那么复杂,仅仅是多方面因素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结果。

  积极应对独资浪潮

  专家指出,当外资对一个国家市场、政府、政策、法律都有信心时,往往倾向于独资。10多年来,中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市场条件不断改善,外资的合资企业走向独资而不是撤资,离不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转变,说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有信心。当跨国企业纷纷开始迈出独资步伐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逐步开放,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凸现。在合资企业里,股权的转移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既有外方增加股权的情况,中方也同样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立门户。这种企业行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准则之上的,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探究,肯定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中国经济已经不是汪洋中的一个孤岛,而是大海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企业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建立全球化、国际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没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观念,就没有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一定会大量地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在这种状况下,无论跨国公司选择合资还是独资,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有调查显示,独资化改造以后的企业在税收上对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贡献更大。同时,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也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市场公平竞争条件。要实现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双赢,中国也应调整战略,例如借助跨国公司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从“办企业”的竞争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竞争,改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软环境、硬环境及包括产业链、企业群、区域经济体的企业生态环境。要创造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提供一两项优惠的投资条件。因为对于部分公司的优惠,其实就等于对于其他公司的不优惠,这样一来,竞争就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实际上违反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平等竞争原则。对于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来说,吸引他们的是中国本身带来的竞争力和公平、公开的市场经济环境,外国公司要求的就是平等的国民待遇。既不应有什么限制,也不用有什么优惠。此外,合资企业的“独资化改造”并非意味着跨国公司准备在中国单打独斗,恰恰相反,跨国公司将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中国的事业伙伴,跨国公司将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与中国的事业伙伴来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这时的合作伙伴,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简单的合资,而是一种新的协作关系,一种产业联盟。我们发现,境外资本选择独资以后,其实反而造就了许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关键是本土企业能否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例如,松下公司提出了“现地化”、“集成化”以及“协业化”的三化战略,在中国,正在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以及TCL等机构和公司开展广泛的业务协作。在IT领域,中外结合的战略性联盟伙伴关系更是数不胜数。依靠自身的实力,联想、方正、神州数码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本土企业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培育自己的品牌,这对于我国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至关重要。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在家学新东方英语 注会注册评估师 考研英语
  用周杰伦的GD88打给mm ^O^ 狂抽猛送,果然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手机 运动鞋 当季服饰
 
  新浪精彩短信


铃图下载0.1元/条
流行乐坛金曲铃声
送歌表达无尽思念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苏永康] 老死
[赵颂茹] 发奋
[卢巧音] 三角志
[和 弦] 我不难过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网络营销成新宠

专 题 活 动


企业服务
中医治疗各种肿瘤
患了皮肤病去哪里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北方交大MBA热招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上海特价机票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