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典”靠运动增强免疫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0日 19:05 《财经时报》 | ||
如果为了躲避“非典”整天捂在屋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不与外界环境接触,抵抗力一定会下降,再出去就更容易感染“非典” 本报记者陈红 为了对抗“非典”,人们想尽办法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喝西洋参、补维生素、打胸腺 闷在家里免疫力下降 “非典”让很多人一下子成了SOHO一族,原来的聚会没有了,饭局取消了,办公改在家了,就连不得不买的日用品也变成集中采购,整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认为这样最安全。“非典”还令很多平日里习惯了运动的人感觉无所适从,练还是不练,成为困扰人的难题。最后“非典”可能躲过去了,免疫力倒没准儿降下来了。 “一个本来身体很好的人,原来每天上下班在外面活动,现在整天闷在家里,体质和免疫力肯定会下降。”杨教授说。 人体的免疫力只有靠外界对它的刺激才会产生适应,因为有冷有热,有风吹日晒,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免疫力才会增强。如果为了躲避“非典”整天捂在屋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不与外界环境接触,抵抗力一定会下降,再出去就更容易感染“非典”。 “非典”来势汹汹,不会几天就过去,人们也不可能长时间闷在家里。对付“非典”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做好长远打算,进行户外运动,保持自己的体力。 户外运动是最安全的 “非典”时期健康第一,当然要采用安全的方式运动。 杨教授建议,户外运动是目前最值得提倡的运动方式。运动的地点应该选在公园、河边、小区里的绿地周围等人少的地方进行。如果是仍在上班的人,最好少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改为骑车或步行上班,既增加了运动又避免交叉感染。 “距离就是美”这句话,用在“非典”时期就该叫“距离就是安全”。暂时疏远一下平时一起健身的朋友、一起打球的球友,和别人拉开距离,最好进行一个人的锻炼,减少传染机会。 杨教授说,周期性的有氧运动比如健走、慢跑都是单人的运动,最适合在户外一个人进行,如果要使用小区里的运动器械进行锻炼,最好不要直接触摸,可以戴上手套或者用消毒纸巾消毒后再接触。 运动过强降低免疫力 不运动免疫力低下,殊不知,运动强度过大也会降低免疫力。 杨教授说,适量运动可以使心脏功能提高,整个肌体的代谢情况会随之改善,免疫力自然也就跟着提高,但如果强度过低,锻炼无效或效果不佳;而强度过大,费时又费力,效果不会随之提高,反而有可能使免疫力下降。比如,有时运动员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感冒,就与运动量过大导致的免疫机能下降有关。 杨教授强调,“非典”时期的运动强度,应该和平时期有所不同。平日运动强度不大的人,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强度,没有必要为了对付“非典”而增加运动强度。若原来运动强度很大,一次练很长时间,运动后大汗淋漓或感觉疲劳,在这个特殊时期就应该减低运动强度。总之,保持适量运动比较合适。 运动强度如何把握 运动强度用运动时的心率来表示,一般情况下,运动时最佳的心率有一个计算方法,即(220—年龄)乘以60-70%次/分钟。但这个公式要因人而异,它和年龄、平时锻炼不锻炼、有没有慢性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越大、患有慢性病或者平日很少运动的人,运动时的心率应该比标准低。 杨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对这个公式进行了细化,按每个年龄段、身体状况和运动史进行了细分,制作出“靶心率参考值”对照表,每一个健身者可以通过查表对号入座。 比如一个35岁、平日不运动的人,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健身,运动强度都应控制在每分钟111到139次心跳。心跳达不到111次,就再走或者跑快点,如果心跳到了140以上,就慢一点运动。健走时心率太低就改成慢跑,慢跑心率太高,就走一段跑一段,自行控制和掌握。 测量心率的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在活动5-10分钟后暂停下来,从手腕部或颈总动脉(脖子左下部位)测量10秒钟脉搏乘以6,或测15秒钟脉搏乘以4,求得1分钟的脉搏,对照自己的靶心率(运动中应当保持的心率范围,可由附表中查到)来调整运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