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平静“戒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01日 11:4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郑学勤广州报道 连日来,广州乃至广东的新疫情持续回落,4月28日,广州的新发报告为3例,但广州人不敢放松。 4月28日,星期一。许多广州市民回到单位,惊奇地发现门口摆着测温器,要求每一个 广州市中山三路34号一家民营企业总经理办公室主管曾丽说,公司配备测温器也是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两天前,即4月26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正式签发“穗府办〔2003〕号”令,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中央、省属驻穗单位,驻穗部队等印发由广州市卫生局编制的《广州市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引》。 这份《指引》按照不同行业和单位的人群聚集特点详细分类指导,分别有《个人指引》、《家庭指引》等10多项分类,针对性极强。比如,在《企事业单位指引》里面,就有这样的规定:若有员工被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单位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报告有关情况,并密切留意与患病员工同宿舍、同工作环境等密切接触者的情况;与患者同宿舍、同工作环境、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建议暂停上班,留在家或宿舍观察10天以上,无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症状后方可上班。 目前《指引》正在紧张印刷,估计几天之内即可下发给市民。不过,广州城内的几家报纸,几天来已经摘要刊载了《指引》内容。在《指引》的带动下,广州市多家医药连锁店的测温器出现走俏现象,这种价格只在400至600元的测温器,把探针放在耳朵里,只需三秒钟就可以准确得出人体温度。 4月23日,广州白云机场在广州市率先启用红外热像仪对旅客进行体温测试。到记者发稿时为止,白云机场发现了三例非典患者,两例病人是从新加坡飞回广州的空乘人员,一例病人是从北京飞往澳大利亚经停广州的旅客,当场都已得到隔离治疗。 广州有一张网 对“非典”病人的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措施,正成为广州市全城戒“炎”的重点工作。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广州市卫生部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非典”信息汇总和流行病调查机制,这一机制信息通畅,数据准确,对防止“非典”疫病的蔓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广州市是从今年1月底开始建立这一机制的。到目前为止,疾控中心已经为当地所有的“非典”患者建立了1000多个流行病学调查档案,并制作了完整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图。此外,疾控中心还保留了患者的血清样本1078份和咽漱液657份。王鸣说,这些样本和档案已经为广州市成功防治“非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王鸣介绍,在疾控中心数据库内保存的“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患者个人传播图”上,每一个病例的发病时间、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被传染者等情况均一一标出,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用箭头指明传染过程。在这张图上,连患者一个星期前到过哪里、同什么人有接触,其中哪些人有可能被传染而需接受密切观察都标得一清二楚。 在反复调查核实上述信息后,广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赶赴患者家中使用专门器材进行病家消毒,并展开与“非典”患者亲密接触者的跟踪调查。王鸣说,随着监测网的完善,他们最大的一张调查名单上列出了近百个人名。这些密切接触者的家人、亲友和同事将被提醒保持警惕,防止传染,本人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将被立刻送进医院。 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建立了日常情况、“广交会”和学校三个“非典”监控小组,40多人专职负责。此外,广州还建立一支数百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广东首个非典型肺炎临床师资班已于4月21日开课,由广州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小组组长陈荣昌就对非典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以及收治医院的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进行讲解。来自省内21个市的近百名骨干医生成为首批培训对象,培训结束后,他们还将向下开展层层培训工作。 加紧疫苗研制 广州市已在原有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广州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办公室”,由市政府、市卫生局和公安局共同组成,24小时值班,市民如果遇到非典型肺炎的紧急情况可拨打“12345”市长热线或“110”。另一条96813免费热线电话也于4月29日上午九点半开通。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局了解到,负责接听热线230名年轻志愿者全部来自广州市级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已分两期接受培训,内容以“非典”防治知识宣传为主。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有关专家负责授课。 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曾军介绍,曾到过疫区或接触过“非典”患者、胸片反映肺部有变化、白细胞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四种病症中,具前三种或后三种都可视为“非典”疑似病例。 他认为,疑似病例相对于“非典”病人更难管理,需要根据病情发展确诊。而目前正处于感冒高发季节,这与“非典”初期症状相似,不过,感冒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而“非典”则有干咳等下呼吸道症状。因此,将此类有关知识通过热线向社区、高校等普及,不但可以制止恐慌,也可有效指导救治,减少交叉感染。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4月中旬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2000多名受访者当中67%的居民反映周围人群对疫情并没有表现出恐慌情绪,而认为周围人群“恐慌”的不到一成,认为“比较恐慌”的为17%,这表明目前恐慌情绪波及范围较小,当地社会心理相对稳定。但调查同时发现,超过55%的居民担心自己或家人被传染,而表示“不太担心”或“不担心”的人只有34%,表明居民对疾病还存在比较普遍的警惕意识。高达92%的居民表示采取了非典防范措施。 在4月24日下午召开的“广州市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广州市长张广宁提出要加强非典科研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非典的快速测试方法和预防疫苗。 同一天,广州有关科研机构宣布已成功研制生产出通过漱口水就可对非典型肺炎作出早期快速诊断的检验试剂盒。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现场听取汇报后勉励科技工作者,一方面要尽快将科研成果用于临床,治病救人;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加快研制特效药甚至疫苗,迅速提高预防、检测和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水平。据介绍,这项成果是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完成的。 该技术从采取病人样品到报告结果可在2小时内完成,而样品只是人们的漱口液,取样简单。目前,这种试剂盒已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可保持每天1万人份甚至更高的产量。试剂盒每人份的成本约为40元,适合大范围使用。 “广州市科技局非典型肺炎协作攻关小组”,到目前为止则已经投入850万的前期经费,用于疫苗的研制。攻关小组将定期举办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病原研究进展发布会,介绍疫苗研制情况。 不过,参与粤港联手“攻关”的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袁国勇表示,即使确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冠状病毒,制作疫苗最保守的估计时间也在3到5年才能完成,因为疫苗首先要在动物体内进行保护性和安全性检测,然后才能在临床中进行第一、第二、第三期的检测,才能真正得到推广,而这期间是否能找到某种替代的疫苗成了当务之急。 新浪编者注:《天佑华夏》专题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新浪财经联袂制作。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抗击SARS特刊(1-28版)系列文章之一,该特刊(完全版)为《21世纪经济报道》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欲转载本专题相关内容、或对本专题有任何建议,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