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堵字当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01日 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习龙 重庆报道 96部电话监控疫情 截至4月28日凌晨,重庆共发现4例非典疑似病例,尚无一例确诊非典患者。但疑似病例的增长仍令大小医院紧张异常。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两个月前即设立发热专科和发热观察室“可疑病人来了一个也不能漏,一个也不能走”。重庆市三院刘院长电话中语气铿锵。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由院长挂帅成立非典防治小组和专家组,24小时值班。相继成立发热门诊、医学观察室,设立隔离病房,在其内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必须按传染病学要求规范,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小。”该院院长任红说。 截至4月28日,重庆全市卫生系统已开通96部24小时非典疫情电话,覆盖全市所有区市县。 在该市,“120”急救电话被草木皆兵的市民争相拨打。仅4月27日一天就接到20余个报告“非典”的电话,急救中心两台防非典救护车全城奔走,确诊结果往往只是“普通感冒”。 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研究所里,医护人员已3日没有回家,吃住均在病区。他们头戴防毒面具,身穿从头至脚“无缝连接”的防护服。“只要进病房就必须穿,憋闷的感觉权当蒸桑拿。”一护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在该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已将床铺搬进值班室,设立8人24小时值守电话,另有6支应急处理队伍。中心主任贾庆良说,该中心已在全市12个交通要道设立置了非典留验站,一旦发现有人发烧超过38度立即进行医学观察,同车人员进行登记,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一号”疑似病例 4月3日至10日,重庆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罗某在市三院接受隔离观察治疗。“那8天,将会是我一辈子记忆最深刻的8天。”罗说。 今年39岁的罗某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3月中旬他从广州回渝后连续10多天高烧不退。 4月3日晚7时,罗被送进市三院治疗。医生检查为发烧、咳嗽,且肺部CT呈现出阴影,均与非典症状相似。使用抗菌素药物没有明显效果后,医生决定对他采取隔离治疗。 见到专门隔离一间病房,护士们消毒、喷药水、开窗户通风、酒精灯熏蒸……罗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非典”。虽一次次告诉自己不可能,但恐惧挥之不去。照顾他的护士回忆说当时罗焦躁不安,一直嚷着要出院,说自己不是非典病人。但医院绝不能让他走出医院大门。罗事后称,最恐惧的时候,曾有了跳楼的念头。 这是一段战胜恐惧的历程:每天,护士在隔离室旁寸步不离,随时关注罗的病情。隔离观察治疗期间,妻子每天给他做饭送到医院,并电话鼓励他,几位好朋友每天也和他保持电话联系。罗扬言要跳楼自杀时,照顾他的护士轮番游说。几天过后,罗的心理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觉得自己的病症与非典并不完全吻合,就算是真的患上非典,死亡率也不过4%,“没必要自己给自己加大压力”,罗说。 4月10日,罗不再发烧。通过CT检查,确诊结果为普通肺炎。政府“堵字”当头 4月16日,重庆市卫生局已派出了4000余名疫情调查队员对全市各地进行流动监察,每日检查外来人员超过5000人。 当山城的大街小巷还弥漫在浓烈的消毒水味中时,该市药监、工商、物价三部门负责人要求该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防非”药品及器械严格执行规定价格,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生产环节利润率、批发环节差价率不得超过10%,零售环节差价率不得超过20%。 4月18日下午,重庆市政府召开“防非”情况通报会,市长王鸿举宣布从即日起采取十条措施,其中包括严控各类大型公共活动;不向疫区派送和征集旅行团,不提倡市民节假日远足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入口已设立卫生检查站和留验站等。 王鸿举称,重庆的防治方针是:“发现于途中,诊治于初始,采取最严格的隔离措施,不让一例输入性病人成为在重庆的传染源。” 重庆市也宣布将推迟举行一系列大型活动。包括每年一次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及重庆市第一届运动会。各地产商筹备已久的春季房交会也宣布改期。 4月26日晚,重庆市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非典防治工作的通告,并推出举报非典有奖的措施。 该通告规定“市民可通过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热线电话,举报有非典症状者。一经证实被举报者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举报人员将获所在地区、县(市)政府的奖励。对故意隐瞒病情并传播疾病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人或疑似病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时,通告规定受到非典扩散污染的人员,隔离期间所必须的生活费用由政府负责。被隔离人员不得擅自离开隔离地点,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被隔离场所。对违反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劝阻、制止,必要时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采取强制措施。 次日,由市计委、市教委、市公安局、民政局等牵头组成10个督查组分赴全市40个区县督查防非工作。 出台口罩标准 4月26日重庆率先制定出台了口罩强制性地方标准。两天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重庆市地方标准《医用纱布口罩》,予以备案认可。 该标准从原料、脱脂消毒、细菌阻隔等方面细化了口罩的生产要求。规定口罩必须采取纯棉脱脂纱布制作,经纬纱密度每平方厘米不得小于144根,外观清洁、洁白、无霉点、无污物,无异味,周边无毛边且整齐,折叠层数不少于12层等。 据悉,在此之前国内尚无医用纱布口罩的国家和地方性强制标准。市质监局局长孙波称,非典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量大面广,一些不法商贩、厂家以次充好。市质监局组织专门队伍,广泛收集企业标准,争取到国家质监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 地方性强制性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后即可生效。重庆范围内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将按新的标准执行,外地进入重庆市场的口罩也不例外。据悉,违反该强制性标准,将被禁止生产、销售、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销售收入1-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恐非”与“防非” 与非典伴随而生的是“恐非症”。一些在疫区打工的市民近日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回到重庆,“等风过了再回去”。还有乘客因在公交车上咳嗽被赶下车遂愤而投诉。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些市民因惧怕感染非典,有了某些症状反而不敢去医院。还有市民终日反复洗手,办公室一遇人咳嗽便侧目回避,甚至请假。 在各校园,保安如临大敌,除学生持证明入内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成教,自考等班级已停课,普通全日制学生一般不让出外。”据重庆大学一教职工称,“要求外地学生不得擅自离校,假期必须在校内休息,如有特殊原因也不得离开重庆。” 今年50岁的美国人约翰·斯巴订是该市一高校的外籍教师,他认为,“非典并不可怕,如果你要跑,能往哪儿跑?”约翰说,“相比‘9·11’,非典不算可怕。” 重庆工商大学一杨姓学生介绍说,她并不怕“非典”,学校早晚查体温,车辆进出消毒,食堂每天消毒三次,“这都染上了,也怪不得谁了。” 该市城调队最近一次调查表明,有94%家庭对非典预防措施有了解,有1/3家庭减少了去商场购物的次数,有四成多家庭减少了外出就餐次数,有37%家庭减少到公园、影院等公共场所的次数。 新浪编者注:《天佑华夏》专题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新浪财经联袂制作。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抗击SARS特刊(1-28版)系列文章之一,该特刊(完全版)为《21世纪经济报道》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欲转载本专题相关内容、或对本专题有任何建议,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