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比“非典”更可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 18:51 新浪财经 | ||
歧视比"非典"更可怕 一位抗击“非典”前线医生的心声:“非典”病人需要社会的关爱 外滩特约记者海涛/北京报道 这些天,北京市朝阳区某医院医生于杰(化名)特别难受:连续在“非典”前线战斗了10天的他,在休息的时候却被人误解为“非典”病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非典”让一些人失去了理性和宽容,“非典”病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冷漠和歧视比“非典”更可怕。 医生休息遭到骚扰 在“非典”前线工作,是一场精神紧张和压力巨大的战斗,各医院一般安排医生轮流上阵。4月21日起,在“非典”前线连续工作了10天的于杰医生和十多个同事,被医院送到朝阳区某乡的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休息。 “连续工作了10多天,确实很累,需要休息一段。”于杰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二批被送来休息的。 但自住进老年活动中心起,医生们的休息便遇到了麻烦。当地的群众因为怀疑他们是“非典”病人,甚至冲进活动中心赶他们离开。 “首批前来休息的医生开始没有感到什么不便,但由于医院每天有人开着救护车来送饭,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注意。”于杰说,由于救护车每天都处于全天候的紧张运作中,司机在送饭的时候都穿着防护装,当地群众看到后,以为老年活动中心里有“非典”病人。 于杰说,在将医生安排到老年活动中心休息之前,医院已经跟该乡乡政府做过交涉,但当地群众坚持认为活动中心里住的是“非典”病人。 23日早上,当地一群居民再次冲击活动中心,敲门骚扰在里面休息的医生。于杰说,这些人希望医生离开,但他们不敢与正面接触,只是一再骚扰。让他遗憾的是,乡政府虽然与活动中心只有一路之隔,但没有人出来制止。一直到警察出现,冲击老年活动中心的群众才被疏散。 生活因“非典”而改变 “作为医生,我们不顾家庭地战斗在‘非典’前线,没想到在休息的时候却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于杰告诉记者,他本来是神经内科的医生,4月10日起被抽调到发热门诊。从此,他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于杰的主要工作是接待被怀疑患上“非典”的病人,帮他们确定是不是普通感冒。那些直接与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和护士,每天几乎全天在医院,不能与家人见面。医生在单位本来有宿舍,但由于“非典”占据了普通病人的病床,他们便将自己的宿舍让给了普通病人。住在医院的医生不得不睡“通铺”,晚上七八个人挤在一起。 最辛苦的是放射科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戴上两层帽子、三副手套和两个口罩还穿着三层衣服。连喝水都很困难——喝一次水就要脱掉衣服,洗一次澡。 尽管自己还不算战斗在最前线的医生,但于杰每天至少也要接待30个发热患者,从中筛选出可疑病例,工作相当繁忙。 由于自己接待的病人很可能是“非典”患者,于杰每天下班后一般不直接与家人接触。 “我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电话,吃饭也不与家人在一起。”于杰说,工作的变化也改变了他的家庭生活,尽管每天和家人还在同一套房子里,但几乎没有“正面接触”。 “作为医生,我当然知道自己并没有染上‘非典’,但出于对家人的关爱,我还是主动回避他们。”于杰说,这样的生活带来的是压抑和压力。 “非典”患者需要关爱 工作上的压力和劳累并没有让于杰有任何怨言,但在这家老年活动中心休息时的遭遇却让他感到失落和寒心。 于杰认为,他们遭到误解和冲击,表明现在有些人在疫情面前已经失去了理性,而对“非典”患者产生严重的歧视,必然会在“非典”患者的心理投下阴影。 “好在我们不是‘非典’患者,如果是一批‘非典’病人遭到这样的冲击,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社会呢?他们遭到敌视之后很有可能也对社会产生敌视……我觉得‘非典’病人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于杰觉得社会上一些人的恐慌很不正常。 于杰告诉记者,以前由于防护不到位,一些医院出现医护人员在救护“非典”患者过程中被感染的事情。但他所在的医院在接待“非典”病人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位医护人员被感染。他认为,只要防护得当,感染“非典”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于杰最后还向记者表达了他对“非典”疫情的个人看法:从广东、北京和东北先后出现疫情的气候条件看,“非典”病毒的传播与气温有密切关系。“非典”病毒在20℃左右的温度比较易于传播。随着气温的升高,现在广东的疫情已经较为缓和,相信在其他地方也会逐步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