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恐慌,传媒重任在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 18:37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见惊雷/文 “疯了!”4月26日,一场罕见的抢购风在北京刮起。家乐福马连道工作的王丽萍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盐、油、米、面,所有人都在抢购,场面几乎失控。”而同一天,北京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到处有急忙“逃亡”的人们——有传言说,要封城。 “我宁愿在家憋死”,“我囤积了食物,准备不出门了”,“我现在总洗手,可一碰到哪儿就觉得又脏了”,“我见到有人咳嗽就害怕”……一位妇女把3000元钱放进微波炉消毒,结果大部分被烧。在上海,虽然染病数字只有2例,但4月28日家乐福武宁店的货架上,食盐还是售罄。 在“非典”侵蚀着我们的肉体的时候,有一种叫“恐慌”的东西正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而这可能比“非典”本身更加可怕。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恐慌? 首先这是一场灾难。著名学者朱学勤说:“这一次是我们脚底下的一块地板被震裂了,这是公共安全。” 我们恐慌还来自于我们的无知。“非典”是一种新的疾病,现在还没有人能搞明白,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非典’不可怕的”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的。恐慌更来自谣言。信息时代里,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通过短信,通过网络向外散播,谣言难免会夹杂其中,没有人能够阻挡。 理性面对提上日程,谣言的天敌是公开。 羊年春节刚过,广州人最先陷入了一场全城大恐慌。当时家家都在熏醋,人人都在吃板蓝根。据说一瓶白醋可以卖到100块钱。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为这次恐慌划上了休止符。今天的广州人把这更多当成了谈资。 我们说谣言止于公开,恐慌同样也止于公开。就在北京方面就封城传言辟谣,并且公开报道隔离区的一些细节以后,28日的北京恢复了平静。 而在香港,一个“非典”患者到淘大花园走了一圈就导致该花园几十户居民同时感染。这样的高传染率本来是让人们恐惧的,但当新闻媒体积极介入查找原因,才发现这只是个特例——大多数居民是通过共用的下水道感染的。 现在,我们每天都会公布被感染人数以及病毒的传播情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但这还不够。如今北京的最新感染数字仍在递增,依然没有有效遏制的趋势。如果公众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又可能会产生新的恐慌。 在恐慌面前,传媒不应该只报道数字,更应该分析原因。 就上海来说,在世卫组织经过调查公开宣布确实只有2例的时候,传媒应该寻找更充分的原因解释。否则街上的口罩仍会越来越多,买不到食盐的机率仍会增加。 拒绝恐慌,传媒重任在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