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布波族商机大攻略之个案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6日 13:45 《成功营销》

  2.个案篇

  Ⅰ.案名:《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

  案情:书中自有“黄金屋”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上网实用手册

  做案手法:利用媒体话语霸权,一本书摇身为“人生指南”。

  案犯类型:强迫型。

  书中自有“黄金屋”

  2002年9月,秋日的北京,一股“BOBOS”风突然向人们扑面而来,在此后的三、四个月间,越刮越烈。

  什么是“BOBOS”?最时尚媒体上最权威的名词解释是“布波族”。“布”乃布尔乔亚(即资产阶级,经过文革的人对这个词肯定耳熟,那时把穿的确良红裙子的姑娘批判为小布尔乔亚),“波”乃波西米亚,就是到处流浪、特爱唱歌跳舞的那些人。“布波族”就是两者的混合体。

  一时间,京城自诩为时尚非常男女的一撮人好象找到了组织,他们齐齐奔向“BOBOS”,终于可以向陈旧的“小资”告别了。就算是自甘平庸的小老百姓们,每天翻开报纸一看就是——“你是BOBOS吗”。

  2003年3月,“BOBOS”风头已过,但余音袅袅,我终于见到了引领这股“BOBOS”风潮、一直引忍幕后的江湖老大——《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一书的策划出版人。且让我们看看这场“BOBOS”秀是如何被演绎的。

  瞄准目标读者新名词带来新卖点

  《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是一本从美国引进的书,原名《BOBOS IN PARADISE》,直译名为《BOBOS在天堂》。此书2000年在美国出版,作者是《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他描述了在新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一群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精英分子的独特生活,他们既追求社会成功又追求具有创意的精神自由。他把他们称为BOBOS,并称BOBOS文化将是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继嬉皮、雅皮后的第三波文化潮流。书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跻身2000年哈佛商业评论十大好书之一以及《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之列。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的分层越来越清晰了,出现了新兴的白领阶层,而即使是年轻一代的一般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大中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种时尚媒体的多年培养下,也加入了对所谓时尚的追求者的行列,梦想着富足而随心随性的生活。

  但与美国不同,建国后几十年来,在中国并没有那么多“波”的时尚文化思潮“各领风骚XX年”。一个“小资”已坚持了太久,以至于大家从对它趋之若骛转而将它归为“一大恶俗”。其实,“小资”远远称不上是一种文化思潮,不过是对一些现象和行为的罗列。那些已成为了“小资”的人对这个话题早已不感兴趣,他们激渴地盼望着能有一个“什么”出现,可以成为他们“新文明生活方式”的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

  “他们需要一种引领”,出版商说,“而最近一年来,BOBOS这一概念已逐渐被引入中国,并在媒体上有所介绍。”在明晰而敏锐地洞察到市场需求和趋势后,出版商引进了这本书的版权,要把BOBOS这个概念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其实,这本书的引进说来不过是一个纯商业的行为。首先,这本书来自美国,这个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国度,所以书籍的出身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其次,它在美国已经是畅销书,因此,出版商已预料到在中国它也会畅销。这基本上是出版行业的一个规律。

  誓做新生活行为指南借力媒体“话语霸权”

  “其实我们并不在乎在中国有没有BOBOS,也不是只有BOBOS才成为我们的读者。正因为不是BOBOS,所以才会向往和追求BOBOS的生活方式。就象为什么会有许多人看《格调》这本书一样,因为他还没有格调,才要追求格调。这才是我们的市场所在。”

  针对自己的目标客户,出版商向读者们表达出了如下的诉求:

  ——BOBOS是新社会精英一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改写着历史。他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将影响到每一个人。

  ——这个新阶层将主导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基调,我们应该要去了解它,才能好好地面对未来。

  ——BOBOS是时尚一族,代表着世界时尚的方向,他们的生活与时代的科技、文化潮流最贴近。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人是许多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他们的生活是许多人想要过的生活。围绕着这个诉求,在书正式出版一年前出版商就开始了运作。做了周密、细致、立体的推广策划方案:

  首先,改书名。原书名的直译名是《BOBOS在天堂》,这个名字颇具感性色彩但指向模糊。出版商将书名改为《布波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一下子就揭示了BOBO族的本质和本书的内容,表达非常清晰。

  其次,进行精心的封面设计。封面的色彩、图案和文案都要表诉“精英的群像、时代的潮流”这一主题,书的装桢要考虑能和时尚的服饰搭配出现在高级场所。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借力媒体效应,把要向读者表达的诉求传递出去。这个出版商曾经成功地运作过另一本被白领视为“掌中宝”的图书——《格调》,发行量估计达到了百万册计。他从《格调》这本书的运作中得到了一个经验:这些另类文化概念在中国的推广会很容易引起社会效应和媒体效应,不用刻意去炒做,所要做的就是在适合的媒体上以合适的方式把信息传递出去。为此,出版商制定了自己“主题引导”的推广策略:在时尚群体集中的大城市,组织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召开讨论会,确定一个主题,以书评、推出“布波”典型等方式,进行引导性宣传,引起媒体的关注,在不同的媒体采取不同的推广内容。2002年9月份,图书上市,在10、11月份共有近百家全国性媒体与主打城市的都市媒体对书进行了不同层面、相似主题的集中报道,许多媒体都出了专栏和评论,一些杂志甚至做了封面报道,其中包括《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11期)、《新闻周刊》(2002年第39期)、《新周刊》(2002年第9期)等非常主流的社会新闻类媒体。“布波族”这个词成为一个新词酷语,甚至被收到了由商务印书馆编纂的2003年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

  有家媒体这样评论到:白领们在新世纪第二年已经厌倦了逛宜家家居、看《挪威的森林》或翻一本印制精美的时尚杂志,在落日边缘听罗大佑实在造作之极,连喝星巴克咖啡也是过时之娱。他们疲惫的情绪在年末被一部名为《布波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的书重新激活。

  “我们是利用了媒体的话语霸权去强迫人们阅读,使人们受舆论的影响强迫自己去跟随时尚阅读的风潮。”出版商为自己的推广活动和效果做了最好的注解。(文/本刊记者刘蔚)

  与《格调》、《品味》被大都市的白领人手一卷的情形相似,当《布波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一书被媒体和商家当作生活指南在贩卖的时候,它就一定是一个可开采的富矿,书中自有黄金屋,关键是商家是不是用心来采矿。下面的故事说的就是一个用心的地产商。

  Ⅱ.案名:后现代城

  案情:地产商贩卖生活理念

  做案手法:化“概念”为“情景”,买房变成买生活。

  案犯类型:引诱型

  地产商贩卖生活理念

  如果说《BOBOS——新社会精英的崛起》一书充当了这股BOBOS文化潮流的造势者的话,那么,“后现代城”地产项目则是这个文化概念的借势者。

  近年来,尤其是在北京,“炒概念”这个手段已经被各路地产英豪大用特用,直至泛滥的趋势。所导致的最恶劣的后果是,消费者的神经被培养得日益麻木,他们本来是那么轻易地就能够被打动。

  为了找寻更加新鲜、更加刺激的概念,地产商们成了时尚界、文化界最忠实的追随者,嗅觉锻炼得异常敏锐。

  华新地产总裁卢铿先生说,“地产要站在文化的高度上竞争。”地产商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营销高手,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发展商,进而成为一个人文企业家,能够将“禅”的意念和“酷”的操作结合起来。后现代城项目发言人姚远说,我们进行的是“有根”的炒作。

  寻找新标签

  几年前,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开始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在CBD,云集着各种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国际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商会组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外商代表机构,中央电视台也将入驻。CBD及周边地区已经是北京最热点的开发区域。

  地产开发商们蜂拥而至,亮出各自的兵韧,开练十八般武艺。

  由于开发成本的限制,CBD区域住宅项目单价都比较高。与“后现代城”周边大多数同时建设的户型大、总价高的项目不同,“后现代城”的开发商推出了总价低、精装修、付款方式更轻松的小户型。将自己的消费人群直指在CBD工作的年轻人。

  开发商为自己做了这样的人群定位:年轻,很多是走出校园不久或者刚从海外归来;大多数是单身或两口之家;积蓄不多,但月薪较高,收入相对稳定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易受国外新思潮的影响,生活方式西化,追求高品质,对未来有信心。

  但,不是只有“后现代城”独具慧眼,很多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更是纷纷祭出“白领公寓”、“小资生活”、“中产家园”的大旗。可这些概念已经被炒作得很恶俗了,至少已不新鲜。社会上对这些概念早有了定论:小资,追求点品味,但没什么经济基础;中产阶级,经济基础不错,但生活又墨守成规。而这些定位人群可都是自诩为当下的时尚男女的,这两个概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心理,更不能描述出他们真正的精神状态。

  所以,除了房子本身的质量、环境、配套设施等要做到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外,“我们必须为自己寻找新标签,才能使自己在脱颖而出。”姚远说。

  2002年9月后现代城开盘,就在开盘前的两三个月,发展商在欧美的杂志上和互联网上看到了BOBOS这个概念。

  谈起在楼盘的推广过程中对BOBOS概念的引进,开发商说得很坦诚:“那时,在北京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多,我们知道了,而且发现这个概念与我们的客户定位很吻合。那就拿来用吧,就这么简单。”

  销售生活理念

  我是我/骨子里的“时髦”不虚浮在表面/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用能力换来一切。

  精明、理智外带一点豪放不羁/勇于也善于创造消费、驾驭金钱。随意,不讲搭配/注重享乐的质感/决不放弃单车的乐趣。

  没有教条,尽弃箴言/率先消费实践。活在今天。

  这首印在售楼资料上的颇具后现代风格的诗,描述了“后现代城”所宣扬的“布波人”的精神、生活、消费状态,颇具诱惑和蛊惑力。由此,在卖房子的同时,“后现代城”开始贩卖起“布波人”的生活。

  真正的“布波人”什么样?姚远说,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了一下西方的BOBOS的。BOBOS应该是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收入非常稳定,有较好的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生活还是比较奢侈但又是讲求品位和品质的,有一定的艺术气质和鉴赏力,会玩,并且用来玩的装备等都很专业。

  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定义,在中国真正的“布波族”太少了。而买“后现代城”的客户大多收入还远达不到BOBOS的水平。

  “没关系,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生活’。把‘后现代城’所代表的生活变成他们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姚远踌躇满志地说,“他们还要成长,正好,BOBOS可以被树立成一个全新的追求层次。我们要告诉大家,BOBOS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现在并不是BOBOS,而未来你会成长为一个BOBOS。”

  在“后现代城”的各个营销环节,到处可见这种处心积虑的“引导”。

  与其他楼盘不同,售楼人员带客户参观样板间时并不是简单地介绍房间本身,而是清晰地告诉你“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单身公寓一居室,是一位从事网络工作的年轻SOHO一族,男性,他生活简单、追求时尚,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正南一居室里则住着一位工作在CBD的单身女贵族,喜欢旅游、生活独立、享受生活、崇尚自由;在复式三居里,有一个建筑师的三口之家,男主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喜爱社交,重视精神生活及个人空间私密性,孩子在私立学校读书。参观者可能并不是网络精英,也不是工作在CBD的单身女贵族,更不是建筑师,但望着精美的样板间,他会顿时热血沸腾、充满想象,“那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呀!”

  后现代城还专门出版了“中国第一本”BOBOS会员刊物,在这本刊物中向自己的客户大肆灌输BOBOS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2002年11月2日,号称北京第一届的“布波族拉风会”在后现代城售楼处举行。这座售楼处由一间老厂房改建而成,花费上千万元,散发着原始质地与现代风格混合的气息,是一座设在酒吧里的售楼处,被称为BOBOS CLUB,即BOBOS大本营。

  在这次拉风会上,进行了各种户外表演活动,滑板、自行车、街舞、素描、大提琴、现场磨制咖啡、调鸡尾酒等。一位客户说,“有些意外,也很新鲜。原来这样就是BOBOS,我想象着如果将来我住进来,小区的运动场所或是会所里是这样的感觉,真不错。”

  后现代城在销售上可以说是创造了小小的奇迹,曾在五天时间里创下了400余套的成交,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取得了近千套的销售佳绩。

  可以说,后现代城吸引了很多“有条件向BOBOS转化的,对BOBOS非常向往的人。”这些人可能会在几年后成为一个真正的BOBOS。

  炒做概念要有“根”

  姚远说,从几年前开始,北京的房地产界就比较喜欢炒概念。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挺管用的。但到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每个楼盘都在提出自己的概念,但真正成功的概念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SOHO现代城,一个是BOBOS后现代城。而其它楼盘所推出的概念,可以说对整个楼盘的推广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和预期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是成功的?因为这个概念一定是要有根的。”

  所谓“根”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一个是指项目本身要和概念互相呼应,概念应该扎在这个项目里。

  BOBOS这个概念并不是谁拍脑袋想出来的,拍脑袋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BOBOS所表述的人群在中国已经出现,更不要说有大批的“准”BOBOS在一步步成长。

  建造房子的当初,后现代城并不知道BOBOS这个概念,但他们知道这些客户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去描述这类人。这时,恰好BOBOS这个概念出现了,可以恰当地进行表述和引导。因此,可以说这个概念是有它成活的土壤的,是有生命力的。

  而如果只喊出这么一个口号,开发出的楼盘却不符合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经不起市场的检验的。

  虽然后现代城的许多客户因经济实力的原因,买的是小户型,但他们对品质的要求却是BOBOS级的。很多小户型楼盘都是一层10几户、20几户,楼高20多层,只有两部电梯,空间上非常局促,居住起来很不舒服。而后现代城提供的小户型公寓,却是一层7户配备两部电梯,楼高只有10几层。

  而后现代城的的许多配套设施更是提升了住户的生活品质,除了温泉游泳池、健身运动俱乐部等,最有特色的是针对小户型所推出的各种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助影音房、自助厨房、自助聚会吧、自助自行车等等。

  后现代城这个项目营销上的成功,应该说是一个整体上的成功,这个项目本身就散发着BOBOS的魅力。“即使我不喊BOBOS的口号,大家也会认为这是一个代表BOBOS理念的典范。”姚远说。(文/本刊记者刘蔚)

  最优秀的商家是别人早半步发现商业机会的。商家应学会因势利导,能够抓住社会的潮流就能抓住商机。什么是商机?商机不是商家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有这样的机会在那里,而在广众们还没能发现时就被他利用了,这样的商人才能成功。接下来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的生活片段,在我们看来,他基本上可以被贴上波布这样的标签。那么在他身上,又有什么样的商机呢?

  Ⅲ.谁来“伺候”“BOBOS”?

  ——张林印象

  当美国的新闻大腕大卫.布鲁克斯处心积虑为美国“划分”出一个社会新阶层--“BOBOS”(布波族)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为美国社会量身订做的概念,会把大洋彼岸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脱贫”一族搅得寝食不宁,面对这条“布氏”公式——布尔乔亚(BOURGEOIS)加波希米亚(BOHEMIAN)=布波族(BOBOS),在“小资”台阶上还没站稳的虚荣男女,突然又遭遇了新的巨大失落,他们抚摸着刚刚鼓起来的钱袋望洋兴叹,感觉“BOBO”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他们问自己,天哪!我算BOBO吗?

  然而,与“脱贫”和“小资”一族不同,中国新兴的高学历富裕一族,却对这个泊来概念表现得格外镇静甚至不屑一顾,张林就是如此。

  那天,我刚坐上他家会摇动的大沙发,竟然吓了一跳,我胆怯地问他:“这个,没危险吧?”

  他微笑着给我做试验:“你看,即便摇到仰倒,也不会把你摔下去的。”我这才小心地坐上去,试着摇了摇,果然很舒服。我告诉张林:“我是把你当作布波族来采访的。”

  他问:“布波是什么东西?”

  我赶忙给他解释。没想到,他竟笑起来:“哈哈,布波族,中国有布波族么?”

  我说:“你就是。”

  那天,张林一身休闲打扮,穿一双白色纯棉袜,在大客厅的木地板上走来走去,独具个性的大吊灯在他头顶上垂下柔和的光,笼罩在他户外休闲被晒得微黑的脸上。客厅对面,那个偌大的厨房里,墙边白色的小餐桌和高椅,散发着浪漫气息。在他的工作间里,则另是一种严谨气氛,巨大的台面上,书本大的索尼笔记本电脑打开着,掌上电脑支在架子上。房间的另一角,他年轻的妻子正对着台式电脑工作,这一切,都向我显示着他们平时紧张的工作状态,张林正是经常带着自己的小电脑,开车四处行走,无线上网卡使他随时都可以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所以,他常常将用最现代的数字设备武装自己,方便、快捷、随身携带,而他的笔记本电脑就放在一个帆布的斜挎包里。

  80年代,大学毕业后的张林,曾是海南房地产热的积极参与者,之后,随着出国潮他又去了美国,多年的美国生活使他对“别墅”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又装着满脑袋美国观念,大张旗鼓到中国杭州实施他有大片绿地的美式别墅区的宏图大志。但是,干起来才知道,推销美国概念比推销房地产要艰难得多。用张先生的话说,他是“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

  中国先富起来的人们,并不给张先生的美式别墅赏脸,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兜里的钱,变成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能够保值的大房间,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绿地面积却不在意,加之房地产热的降温,结果,张林没有在这个项目上得到可观的回报。

  但是从这件事上,张林却敏感地意识到,中国房地产的正规军已经形成,理智消费的时期也已到来,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相当的运营规模,不要说在这场博弈中取胜,就是保存实力也不容易,于是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北大国际MBA班的一名刻苦学生。

  也许,这正是中国布波族们的一种“特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学历背景,总使他们能随时把握和转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追求。如今,张林住在北京这套装璜别致的舒适大房子里极其规律地生活着,“如果能办到,我希望每晚11点睡觉,早6点半起床”,他说。这种作息时间,对任何一个“雄心勃勃渴望世俗成功”的布尔乔亚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张林却不住嘴地向我标榜着这种作息时间的好处,他说:“我当了多年的夜猫子,现在我才发现,早睡早起,绝对比晚睡晚起要有精力,身体整个状态都很好。”

  其实,在中国,谁不想有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呢,但是对有些人来说,不当夜猫子钱又从哪来?

  学习之余,除了打高尔夫和游泳,张林还利用互联网打理自己IT公司的业务,同时,在游历了许多国家之后,他又确立了开辟保健品战场的目标。显然,无论从张林的学历背景,经济收入,以及对生活的个性追求来讲,张林都已跨入了中国布波族的行列。但张林自己却说:“我不管什么布波不布波,我只是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对张林说:“布鲁克斯所说的天堂里布波们的幸福你应该已经尝试到了,难道你生活中还有什么缺憾吗?”

  他想了想,只说了一个词——“时间”。

  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对普通工薪族来说显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恰恰符合了布鲁克斯所描述的美国布波们追求完美的显著特征,尽管张林一直怀疑中国有没有布波族,最终也没能从这个序列中将自己排除出去。

  “就一个指甲刀。”他说,“真的就是一个指甲刀,我们原来那个特好使,用坏了,想买一个同样好使的,居然跑了许多地方都没有买到,为什么就没有呢?”张林感到奇怪,他说,“如果有人能告诉我,哪里有我要的那种好用的指甲刀,或者帮我买来,我多付一些钱也愿意,因为为买这个指甲刀,我们俩就跑了好长时间。”

  为一个指甲刀跑好几家商场,这的确让我感到奇怪,到处都有卖指甲刀的,地摊、批发市场、大超市,实在不行还有大剪刀呢,张林对指甲刀怎么会有这样的苛求?我实在不理解这些布波们的指甲怎么会这么金贵。

  “再比如衬衫。”他拽着自己的领口说,“我的脖子又长又细,中国的衬衫领口和袖长总是固定的比例,对我来说,领口合适了,袖子就短,袖子合适了,领口又肥,而在国外,可以找到不同比例的衬衫,简直就像订做的一样,如今人们上电视或出席一些场合都穿西服,但再好的西服,里面衬衫不合适,穿起来都很难看,找一件合适的衬衫居然就会这么难,而这些,都要自己花时间去跑。”这让我立刻想起满街民工身上袖口带着标签的肮脏西服,以及地方显要们肥大的西服外套。衬衫?即便是上电视,那些被主持人请来化了浓妆的主角们,除了找一件领口僵硬的新衬衫之外,谁又会去注意袖口露出几公分,领口是否服贴松紧适度呢?

  布鲁克斯在那本著名的书里的曾经这样说,“布波族实行的正是小事上的完美主义,他们很自然地希望他们的理想能够反映在他们所买的东西和他们所投射出的形象上面。购物或许不是世界上最需花脑力的活动,不过却能反映出文化的状态或水平。事实上,这个新时代的结论之一是,阶级取决于他们的消费方式。”

  其实我很痛恨“阶级”这个词,因为它总会给上了年纪的人带来一些非常痛苦的回忆,但我又不能不承认,确实有一个阶级,在我们身边形成了,尽管他们还没有准确的名称,但他们却那样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比如张林。

  正说着,张林两岁的小女儿跑了出来,偎依在父亲的怀里小声说着什么,我仔细一听,她说的竟是英语。在张林家里,张林对女儿始终说英语,妻子说中文,他想让孩子从小就生活的双语的环境里,但他无奈地说:“这其实仍然很难,因为阿姨以及周围人说的都是中文,还是中文对她的影响大。现在教成年人英语的地方很多,孩子就只能依赖学校或私人教师,我很想给孩子找一个双语幼儿园,但不是贵得让人没法接受就是太远,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把双语普及一下,让学龄前的孩子尽早接触英语?”

  布鲁克斯认为美国的“高学历阶级成员永远对他们子女的未来感到不安。他们的下一代拥有家庭和教育的某些优势,但是他们必须通过学校教育的考验,取得优异的SAT考试成绩,才有机会和他们的父母取得同样的社会地位。和过去的精英阶级相比,实在没什么保障。”如今,中国的高学历阶级也是一样。但我仍然感到奇怪,在中国,既然有钱,难道还有办不成的事情么?

  “不是这样的。”张林说,“我买东西要买得值,任何东西都有个性价比,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值钱的。”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时间概念,他可以每天用固定的时间去打高尔夫球、打网球、或者去游泳,却要求有人能够提供商务服务,为他买好用的指甲刀或者合适的衬衫。中国的布波族,要用钱买他最需要的东西。

  “再比如,”一旦说起可以开发的商机,张林立刻就有了话题,也许这和他正在读的MBA课程有关,但他的所有商机,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他这个阶级的烙印。尽管他的言辞始终温和,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倒更像是在给政府提建议。

  其实我并不了解张林的出身和家教,但在和他交谈中,他的温文尔雅却给了我很深印象,不论你怎样夸张地对他的优越生活表示惊讶,他从来都是淡淡一笑,然后不经意地在谈话中悄悄降低自己,以保持与你的平等。“必须永远根据不断改变的社会礼仪标准(通常意味着一种教养的提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一句有失名誉的话┅┅一篇负面的报导┅┅都可能让你的声誉毁于一旦。”我不得不叹服布鲁克斯对美国布波族的精辟分析和描述,同时我也终于明白,此书为什么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畅销,“BOBOS”真的来了,在中国,一个人的知识和金钱,终于可以同比增长了。

  “我曾经开着车在还未开通的六环走了半圈,路很好,也很通畅,大约一百公里吧,但五环收费不大合理,所以没有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另外,在吃的东西上,还是让人不大放心,如果有这样一个店,它的标准更高一些,比如明确标明所卖食品,肉、蛋、菜等完全符合欧洲或日本标准,即便多付些钱,我也一定会去那里买,因为它让我放心。”

  我说:“现在市政府不是说要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吗?”

  他笑了:“我只是希望标准再高一些,会让我们吃的人更放心,就像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现在是欧洲二号,马上就要实行欧洲三号了。人们现在吃的比例,在收入中已经占得很少,谁也不会因为长一点钱,不去吃让自己更放心的食物。

  “再比如游泳池里的水,谁能告诉我它确实是让我放心的?对我没有一点害处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健康顾问,他可以帮我测定游泳池的水、食品中水果蔬菜的农药含量、食物的卫生情况,那会有多方便,像我这个房间的装修,就专门请人来给我测过,指标完全符合标准了,我才敢住进来。”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觉很累,我不知道如果像张林这样生活,目前我们商店卖的东西,还有什么可以吃?而他们整天又该吃什么?但毕竟有这样一些人,或者说有这样一个“阶级”,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非常在意甚至格外挑剔,你可以不接受他们,但你能说他们这种要求有错吗?

  “再比如,”

  我知道他的“比如”肯定又要出乎我的意料,毕竟这个阶级离我的生活圈子很远,但仔细想想,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非常独特的需求,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需求,我们社会的服务才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张林还在接着说他的“比如”:“比如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秘书公司,”他说,“把人们的各种需求打包,面对不同的收入阶层服务,可以搞成会员制的,会员分不同等级,比如你要求送餐,你不可能每天都要,有些人是偶尔要,有些人会经常要,这样就可以按不同的级别收费,他可以帮我买指甲刀和衬衫,还可以陪女企业家出差,总之什么事都可以做。”

  尽管我并不完全欣赏这种需求,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凡是存在的必定有它的合理性,当这样一种存在变得日益强大的时候,商家实在没有忽视的理由。也许,“伺候”好这群布波族,商机就在其中了。

  在我离开张林家时,张林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和妻子送我到门口,小女儿用英语要求着,她要游泳。张林同样用英语告诉她,应该和阿姨说再见。(文/蔡苹)

  上面这幅画面真的很动人,会有许多人心向往之。

  聪明的商家应该想一想,这种令许多人心向往之的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机会?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