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联盟:重建何其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0日 13:37 《环球财经》杂志 | ||
-本刊驻中南欧特约记者韩洋/文并图 时光流转,那场被称为“二战”后最惨痛的科索沃战争已经过去了4年。战后,各届政府虽竭尽全力恢复经济,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来说,“今不如昔”是最大的感慨。 米氏口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前南联盟的经济重建工作从科索沃战争一结束就开始了。 当时,由于欧盟和美国继续维持对南政治经济制裁,前南总统米洛舍维奇提出了“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口号,还专门成立“国家重建局”负责推动该工作。南民众也知道重建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工程进展有效。一年后,大量被炸毁的公路、桥梁、电力设施、工厂、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被抢修并重建。克拉古耶瓦茨“旗帜”汽车厂、查查克“自由”家电厂、潘切沃以及诺维萨德的炼油厂等大型企业相继恢复生产。 为了重建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政府立法保证偿还被冻结10年之久的居民外汇存款。从2000年7月1日起,1.5亿马克外汇存款被偿还;向包括侨民在内的投资者提供诸多重建工程项目,借这些项目促进建筑业,并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增加就业机会;为减轻企业的就业压力,政府还鼓励企业职工自谋生路,对要求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返回农村的职工给予补助。到2000年8月,南经济形势出现增长势头。当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较1999年同期增长19.7%。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也促进了出口的增长。2000年头8个月进出口额比前一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出口额为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8%;进口额为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7%。 尽管做出种种努力,但米氏政府面临的是有增无减的国际压力。2000年4月以后,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支持南反对党,欧盟采取了一项新措施:以是否支持米氏政权为标准,对南企业进行分类,并据此决定是否给予制裁。 在战争、制裁的重压下,南经济走向崩溃。2000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16%,失业率也在30%左右。记者2000年3月刚到贝尔格莱德时,深为这个城市而感慨:建筑破旧,百姓的精神状态也不好。虽然物价低,但市场上物品供应短缺,经常买不到食用油、白糖等生活用品,停电是常有的事情,加油站也经常是空的。那时,为了采购一些日常东西,常常需要利用节假日跑到200多公里以外的匈牙利边境城市塞格德去。 民主新政府:依靠外援求发展 2000年10月,新政府上台后,把全盘融入西方、“加盟入约”作为最高目标,而依靠外援求发展是他们上台伊始的工作重心。 200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捐资国大会上,西方国家共允诺向南提供12.8亿美元援助,到2002年款项到位1/3。这些钱大多属于专款专用,主要投入到能源部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福利等项目。 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开始直接提供贷款。截至去年底,南一共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获得贷款12.35亿美元,其中将近半数已经到位;世界银行在恢复南席位之前已经援助3000万美元,而2001年正式恢复席位后,又批准了5.6亿美元的贷款计划。此外,国际开发署(IDA)也提供了2.32亿美元贷款。 援助和贷款资金为南经济的恢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2001年为41%,2002年为15%,预计2003年能控制在9%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呈上升势头,从2000年的77亿美元增到2001年的103亿美元、2002年的122亿美元。人均GDP水平也从2000年的1150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1300美元、2002年的1800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去年5月当地货币第纳尔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可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这为南继续获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得到外援和贷款外,债务问题也开始松动。南外债高达120亿美元,大部分已到偿还期,其中欠巴黎俱乐部45亿美元。2001年11月,经过4天艰苦谈判后,巴黎俱乐部同意减免南所欠债务的66%,减免债务总额达30亿美元。双方还商定,剩余的15亿美元本金将延缓6年偿还。继此之后,南又分别与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开始双边谈判,并和加拿大、美国、瑞士等签署了重组债务的双边协议。但是,针对南欠伦敦俱乐部的23.65亿美元,双方虽已谈判了数轮,仍未有进展。此外,南还欠我国4亿美元贷款,塞尔维亚石油公司也拖欠中国公司货款2.4亿美元。 应该说,随着国际制裁被解除,南在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席位的恢复,新政府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困难依旧重重 南经济虽取得进展,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南债台高筑。据南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维卡里奇教授介绍,除去巴黎俱乐部减免的30亿美元以及与其他债权人谈判后可能减免的30亿美元外,还剩下75亿美元外债,而这个数字相当于南年GDP的70%。内债主要是指外贸赤字与银行冻结居民的外汇存款。南外贸连续多年逆差,欠居民的外汇存款也在30亿欧元以上。 其次,多年经济制裁、波黑内战、轰炸使企业技术和设备严重落后,流动资金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黑色冶金行业、塞尔维亚石油(NIS)、化工行业、造船业、电力部门等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亏损额惊人。在政府加大私有化力度的过程中,原有7000余家国企中,预计近3000家要走破产之路。现阶段南将优良资产出售,但收益更多地用于补贴财政预算不足,而非经济发展。 还有,失业率居高不下。2001年29.2%的人没有固定工作,2002年也在30%左右。据官方统计,塞尔维亚是欧洲失业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失业人数高达90万。 政府困难,老百姓的生活也好不了多少。虽然市场上的商品比以前丰富多了,但一波又一波的物价上涨却让人头晕:出租车价比以前翻了不下4倍;连续大幅上涨的电话费使人感慨“电话成奢侈品”;食品价格与两年多以前相比,平均上涨了3倍左右。物价飞涨,工资却没有跟上,而且还随时可能丢饭碗,许多人的生活水平实际是在下降。现在只靠一份工资维持生计的人,特别是那些靠退休金过活的老年人,面对超市挂满货架的火腿、熏肉、奶酪、葡萄酒,只有摇头叹息、望而却步。目前,大约有1/3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新政府上台后,一度对西方承诺的经济援助寄予厚望。然而,实际到位的援款只占很少一部分。 数日前遭暗杀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去年多次表示,对西方不履行经援承诺感到失望。据他透露,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许诺,如果推翻米氏政权,美国将给10亿美元援助。而米洛舍维奇被推翻一年多以后,美国仅提供了1亿美元。而且,援助是有代价的。美国多次以冻结援助、阻止国际金融组织对其贷款为威胁,要求南将战犯嫌疑人引渡海牙。 外援虽然对南恢复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未带来根本性变化。相反,却使更多的塞尔维亚人被送走审判,南国内社会形势一天天恶化。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经济政策开始调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企业私有化;吸引外资;稳定货币成为工作重点。 但是,动荡的政治局势仍然是阻碍外资进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学家米亚托维奇认为,南政治纷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不会劝任何人不要到这里投资。但我会提醒他们潜在的各种危险”。塞尔维亚财政部长杰利奇也坦言:“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是我们必须提供的。” 日前,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又喋血塞政府大楼门前,国家因此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持续的政治动荡不可能不影响“科战”后的经济重建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