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类”综述及富豪个人简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8日 08:48 《新财富》 | ||
私人资本在石油行业艰难成长 国内私人资本只能从国有资本在石油行业中的薄弱环节起步,从配套与填补市场空缺起步,从最直接的用户拓展起步,最终通过终端用户群、通过实力在石油行业施以影响,成长为产业巨头。--张弘/文 将“《新财富》400富人榜”与福布斯全球首富相比较,我们发现: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有34人来自石油天然气行业,其中的12人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共有17人进入富豪榜);而中国内地400首富中,仅有2人来自油气行业。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俄罗斯石油首富?中国私人资本投资石油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制度转轨中的财富再分配造就俄罗斯石油富翁 我们发现,那些俄罗斯石油富翁很多都是前苏联能源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 1990年,前苏联解体,并按西方的改革方案推行私有化。社会制度变迁造成了变革初期的社会大动荡,也使俄罗斯的私人资本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原始积累。 一些政界要人或与政界有密切关系的人,则利用实权在制度变迁中将大量的国有资产据为己有。譬如,曾任前苏联石油副部长的阿列克普诺夫利用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建立了全俄第一家私人石油企业—卢克石油公司,并控制了前苏联最好的油田和炼油厂;曾是前苏联共青团活动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1995年在一次颇有争议的拍卖中以极低的价格从国家手中买得了尤科斯大型石油企业。 国内私人资本投资石油存在诸多限制 在我国,石油行业是国内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年原油产量超过1.6亿吨,一次性加工能力超过2.8亿吨,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但是原油自给能力不足也是我国石油行业的软肋。从1993年开始,我国就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的年进口量已达到7000万吨,今年1月份的12亿美元贸易逆差就与原油进口额增长11亿美元密切相关(进口量未有明显增长,但价格增长近50%)。因此,石油作为无法全部自给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产业政策也就必须有不同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监控与管理。 法律法规形成无法跨越的鸿沟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控与管理,但因发展阶段、石油的供求及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同,各国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差异也很大。就我国而言,《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对外合作开采海洋、陆上石油资源的两个条例,以及国务院和各部委制订的办法和规定等,已对油气资源管理体制、油气矿权及转让、对外合作等领域作了严格的管制规定,尤其对石油上游的管制最为严格。 在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方面,我国确立了石油资源的国家所有制,由中央政府一级管理,只有获得中央政府颁发特许勘探许可证或开采许可证的企业,才能成为专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商。于是,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成为了少数国有公司的特权,法律法规上的这种限制是目前私人资本无法跨越的鸿沟。 产业政策造成行业实质性垄断 1998年,我国对石油石化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重整,打破了上下游分割和地域分割,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石化两大集团,两大集团加上原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从事海上勘探开采,近两年才开始发展下游加工行业)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要从事石化产品进出口业务),已形成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实质性垄断格局。 这种市场结构,使新进入者面临严峻的考验。首先,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大规模介入原油勘探开发领域基本没有可能;其次,炼油与化工业务又受制于拥有原油资源的三大集团,大型炼油厂几乎全部为其所有;而且,成品油的批发环节实行严格的进入管制,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拥有成品油批发权,并被授权制订批发企业布局规划,而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从2001年10月起也统一由两大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 虽然私人资本从境外获得油品资源在政策上已有所松动,但在首次允许私企能够从事原油与成品油进口的2003年,仍未有一家非国营贸易商获得配额,而且即使进口也仅限于自用。 巨额投资和关键技术形成高进入壁垒 除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的限制之外,较高的资源性壁垒、技术性壁垒与规模经济要求等也限制了私人资本大规模介入石油行业,特别是上游产业。首先,石油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油气资源的储量,新企业若要进入此行业,需花费相当大的投入购买资源;其次,石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勘探、开发、运输、炼制等领域有大量的关键技术,而且采油、炼油以及石油化工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如年炼油能力在250万吨才能达到起始规模经济产量),因此进入者的实力必须非常强大,能承受初始进入时的成本支出,才能逾越规模经济壁垒;再次,巨额资金投入会产生巨大的固定资产,而石油资产的专用性又决定其退出时大量资产不能转做他用。 私人资本可介入的领域 私人资本要大规模介入石油行业,政策上的松动是重要前提(如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制度),充足的原始积累也是必备的条件。在目前环境下,石油行业下游、终端销售领域、石油行业的配套服务和油气管输业务等方面是私人资本现实的生息之所。 油气的管网建设是目前私人资本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首先,由于国有资本或外资主要介入骨干、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线的建设(如西气东送),对配套的入户管网的铺设尚无力顾及,于是中小规模的私人资本可在部分骨干网所经沿线“攻城掠地”,如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百江燃气”就已大量涉足国内部分中小城市的供气系统;其次,对油气的区域性骨干网,由于资本需求较小,加之存在的自然垄断性,也有适度介入的机会,譬如在香港上市的“捷美控股”就已有成功运作的经验;此外,向天然气供应商承包开拓区域市场,建立自身的客户群体,也是可供选择的介入领域与方式,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天然气运输与销售分离体制的形成与强化。加油站的收购与整合也是目前可以介入的重要领域。不过,由于受两大石油集团的挤占,其盈利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未来,即允许外资介入零售领域之后的市场先入价值,或者届时的加油站变现价值。 此外,石油行业的配套服务,也是一个私人资本可以介入的庞大市场。目前,这一领域的主力是境外的专业服务公司和石油行业的存续企业。 国内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与俄罗斯有很大差异决定了国内私人资本只能从国有资本在石油行业中的薄弱环节起步,从配套与填补市场空缺起步,从最直接的用户拓展起步,最终通过终端用户群、通过实力在石油行业施以影响,成长为产业巨头。(作者为联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156、蔡天真家族 6.4亿元 泰山集团控股 男,41岁,出生于福建石狮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石油贸易 上市公司:泰山集团控股(1192.HK),2002年5月收购 蔡天真是靠做成品油生意起家,目前居住在新加坡。2002年5月,他在香港买壳“泰山集团”上市,与妻子蔡玉意一起成为控股大股东。“泰山集团”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休闲服饰,目前正转向以石油贸易业务为重点,2002年下半年还以770万美元购入一艘运油船以增强石油运输能力。 345、孙天罡 2.6亿元 捷美能源 男,50,出生于辽宁 沈阳医学院,本科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石油、天然气开发、储运 上市公司:捷美能源(0702.HK),2001年4月收购 孙天罡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但并没在医生的职业道路上走下去。他80年代初出任日本一家贸易公司的驻华首席代表,在东北、西北、广东和海南等地投资,后赴加拿大投资能源企业。90年代初,孙天罡再次回到中国拓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业务。除开发中国西部的能源产业外,捷美还在深圳等地开发了十几万平方米的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