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深入反思中国文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1日 23:18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003年4月1日,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将在第四十期“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作题为“文化转型与竞争力”的专题演讲。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讲座。 以下为余秋雨先生演讲部分实录 提问: 请问余先生一个问题,对历史的反省,对文化的构建和转型,它的作用是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文化人应该是社会的道德、社会的良心,那么现在您怎么看这个市场经济对文化人内心的冲击。 回答: 这俩问题都非常非常难回答,单独做演讲都有点难度。 我刚才讲到了,新的观念的建立,一定是和历史的反思,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们要算过去压在我们身上的文化控制力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检点这个文化控制力,然后才能确立我们的文化观念,这都是这些年我们要做的事情,要反思。这一反思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这个时期如果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我相信都在对中国的文化做一些反思,这个反思和以前的反思水平不一样,可能更高一点。 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发祥地之后,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虑中国文化未灭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没有中断,所有的文化都中断,唯一它没有中断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比如我讲到伊拉克我很难过,他们有一个军团叫哈玛拉军团,是中华文明还没有露出曙光的时候,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就已经很灿烂,为什么最灿烂的文明现在最惨,这真是一个大反笔。文明差一点,它的坏面差一点,他遭难的程度再差一点,再少一点再差一点,完全是这种理念。怎么回事?这就是巴比伦文明进行反思,对我们的文明进行反思,对我们中国文明不灭亡的原因进行反思,这些不灭亡的原因有没有一些好的东西。 我在尼泊尔司马兰山的南面住了几天,我在想这个问题,我是很动感情的,我觉得我走完这一切才知道,就像我访问了我妈妈的好多朋友以后,才知道我妈妈这一生不容易。当时我在尼泊尔的时候感到,我们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反思,往往是积淀比较高,我妈妈说你当时为什么不好好学学外语,后来只有走完以后,同样走完以后才发觉我的妈妈不容易,当时我对中华文明的看法就是这样。我们突然走完塔利班控制的地方,哪儿控制的地区,半生走完,突然在尼泊尔的山里边,看到一个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所有人都哭了,不仅是我,我们当中有台湾人、香港人,世界的华人都感动,我们突然感觉到情感是反思发现了另外一个坐标。我以前其实前20年都在反思,我现在好多书,许多著作都是作为反思,反思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好多毛病。和当时中国知识界是同步的,想到它的很多很多毛病。 但是这个走完以后,特别是到后来再走了欧洲文明以后,就觉得三大文明将会主宰21世纪的非常主要的冲突,就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他其实讲了八大文明,这三大文明最重要,那两个文明打起来了,后来想到中华文明不灭亡中有两条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中华文明我们不能讲太彻底的好坏,我们讲农耕文明,春天种下去,秋天收上来,使得远征,我们不到远的地方征服别人。另外伊斯兰没有统治中国。我们最厉害的秦始皇汉武帝、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把什么埃及、希腊打赢,你说他们似乎没有世界知识,对,但当时打得热火朝天,他们也没有,只要提出远方有财富,远方有强国他们就打了,就骑上马背了,就不会想到远征,自己打得热火朝天,外面的是不太喜欢远征。另外,中国是中庸之道作为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它反对长时间的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在中国短时间会盛行,比如文革十年,但是在历史当中十年是比较短的。再长一点也算短的,极端主义要想在中国长时间盛行,特别是宗教极端主义要想在中国长时间盛行是有难度的。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华文明长时间延续下去一个重要的根据。因为你不喜欢打人家,人家也不会长驱直入来把你灭亡。你不管极端,我现在觉得,现在打起来两方面都有点极端了,中华文明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是看看。过去我在伊朗的时候,跟伊朗的中国工人讲,地铁比我们中国的地铁还多,好多中国工人,好久没看到中国人,看到我们去,他也给我们讲讲。我就讲中国的历史,唐代的时候伊朗王朝就被外国人打掉了,他们自己政变乱七八糟,伊朗是波斯国王,说我们和唐朝关系很好,唐朝那么强大,能不能出兵救我们把他们推翻,唐朝皇帝和我们现在的差不多,太远了,我们翻过喜马拉雅山去救你们,这不是中国人去做的事情,不去救。但是有一点,赶快到中国来,当然现在不会这么做,当时是很温暖了,我们心理把波斯当做我们中国的一个省,叫波斯府,波斯府还有了首都,比我们现在说的省部级的待遇还要高,你可以住,你的儿子、孙子可以住,而且你的儿子永远是波斯都的都督,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居然是这样。这样,他肯定是伊朗人也再没有成为中国的敌人,没有成为唐朝的敌人,否则伊朗的地人会成为唐朝的敌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当然也有自然的原因,有高原过不来。 这样我就反思,比如中庸之道的问题,没有走宗教极端主义的问题。比如像一直没有长时间的失去的问题,这个有一点应该承认,这是孔孟之道起了作用的,没有长时间的失去秩序。我们中国人有一个非常高深的手法,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国男人有出息就要考科举,做状元有才华,我们的说法是组织部的说法,是选拔文官,那么大的国家,我为什么说他们好多国家都很无知,缺少有效的官员,中国有,每三年一大批官员出来,中国任何地方都去做官。那么,大家为了寻找自己个人得出路,就拼命地读儒家的书,儒家也延续下去了,用一代代人生命延续下去,而且每个地方都有效管理,封建社会当时有一点蛮厉害,不断地调,换来换去,老是换,换过多少地方,不管你有没有问题,老换,换来换去,最后表现自己的政绩。 这样的话,1300年几乎没有太大的混乱。大家说读书人管理,儒家就管治国平天下的学说,所以这些书生真正让他处理一些当时农村的一些事情,也大体能够处理。所以,1300年制度使这个国家基本有秩序,尽管这个秩序是老秩序,后来也造成恐慌,但是没有失去也使文化流传下来了。 战争使它没有毁灭,还有没有这种跨国的战争使它毁灭,也没有极端主义使它钻在死胡同,这些都使它避免了。还有国家大,不像我们在以色列看到三个国家撞到耶路撒冷都出不来了,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我们是怏怏大国,怎么着都行,这使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这是好的,因为我们过去老讲坏的。 这个反思可能是很中华文明的复兴有好处,但是也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在2500年前,人类进入规范的时期,很奇迹,孔子、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出生是差不多的时候,公元5世纪是最文明的时期,几个大文明立下了他们的经典。 那时候我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淮阴出版社作为一个经典。当印度的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人和神的关系时候,希腊人在大河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中国人在黄河下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重点不一样,希腊人是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彼岸世界是什么关系,彼岸不可知。所以,他们非常明确对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后来在西方比较发达就是这个根源。印度思考人和神的关系,印度现在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都思考上史、下史,现实不太考虑中国思考人和人的关系,大多数都在思考人和人的关系,他们所说的自然也提到,但是和西方说的自然不太一样。神他们不提,孔夫子不喜欢提这种关系,就提高人和人的关系,思考水平角度不一样,思考水平也不低。但问题是几千年人和人的关系思考下来就麻烦了,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反资源就要掠夺,就要侵占,就要价值。结果人际关系很最复杂了,几大文明古国当中人际关系最复杂的就是中国。我们讲中华文明在21世纪往前走,把自己好的东西扛起来,不好的东西抛弃了,其中就是人际关系实在太复杂了。现在很优秀的清宫戏,其他人看不懂,我们中国人都看得懂。清宫,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太复杂了。台湾人也看得懂,香港也看得懂。这个中华民族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这个关系的热点在这个地方。原来杨树理先生有这句话,中华民族的矛盾不解决的话,发明不出电视机、汽车。原因何在?思考的重心不在一个方位,幸好我们不断调整。 后来从明朝末年徐光启开始有开放意识,后来再开放再关闭,有的时候是良性的开放,传教士,徐光启,有的时候是恶性的开放,被迫的开放,像鸦片战争,这样的话,我们调整过来了,就不再走这条路,这样就改掉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反思,前20年,我们刚刚开始反思,痛心疾首地骂我们自己的祖先怎么不争气,有点不一样。这个话我在台湾讲演反复讲,台湾人很动容,说明你知道了这一点,就是我们的祖先非常非常不容易,他们怎么会想出那么多,把这个家业留下来的那么多的点子,怎么想出来的,老祖先还是不容易,我们不能站在今天老骂他们。我们认认真真地思考他们走过的路,我讲过了,我们的马拉松选手,我们跑了很远的路,曾经跟我们一起跑的那些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印度人,半路都失踪了,他们在哪里失踪、哪里死亡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跑下来了,由于跑下来,我们才到了现代赛场,我们看到美国,看到年纪很轻的人,叫我们参加短跑比赛,我们认了,参加吧。但是我们有时候要讲讲,我们马拉松跑了很远了,这只有文化人讲。 我走千禧之旅是寻找我们祖先走过的地方,看看和祖先一起同道跑而又失踪的人,他们失踪在何方,我当时给千禧之旅写的主题歌是祖先托我来带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