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父亲生命的延续 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之子李兆会访谈录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1日 14:24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3-4-13:46:58□本报记者张志勇马璐瑶
自2003年2月18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临时董事会,任命李兆会为该集团新董
事长以来,全国各家媒体及社会各界对于这样一个年仅22岁、在国外生活了5年的海鑫集团新掌门显示了浓厚的兴趣。3月
26日上午,记者见到李兆会时,他正坐在刚刚装饰一新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打国际长途电话。当晚9时,本报记者在李兆会办
公室与《
中国企业家》杂志共同采访了李兆会。在采访开始时,李兆会的六叔李文杰面对记者多少带有一些不信任感,使得记
者在采访之初就出现了沟通上的障碍,这几乎使得记者对李兆会的采访无法进行,采访一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然而,李
兆会再三说服其六叔要单独一人面对记者:“六叔,让我试一试,这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可以应付得了。他们无非是
想了解李兆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理想?成不成熟?能不能接过李海仓的事业?这些问题我可以回答。我知道记者们想知
道什么。”李海仓遇害前的李兆会记者:得知你父亲李海仓去世之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能否介绍一下这个特殊事件对你
意味着什么?事情过去60多天了,这60天来,对你个人来讲,又意味着什么?李兆会:如果你是我,你的感受呢?如果你
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的话,就可以或多或少的了解我的感受。如果你可以回答我的问题,我认为采访是完全可以进行的。记者:
价值观肯定会有所变化。李兆会:的确,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当时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之所以会
反问你们,也是想测试一下我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小时候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平稳地渡过了小学生涯,对企业是什么一窍不
通,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小学时候学习很好,初中之后,家里条件优越,自我感觉条件好,十几岁,总觉得见的世面
多,不刻苦,这之前玩的时间多,不专心读书。在同龄中以我为中心,孩子王,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逃过课,去田野里玩野
东西。初二时候,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亲不断批评、指责。面对父亲的这些批评、指责,当时我十分矛盾,就想方设法的推
卸责任,推卸罪名。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想不通的:“你都没有关心过我,没有一次去学校看过我,凭什么管我。”我曾经一度
想辍学,我跟父亲说,让我帮你打工吧。一门心思不想读书。父亲问我,你不读书,将来干什么?自己当时不理解,甚至有点
恨父亲。父亲送我到太原的一家私立学校读书,独立一年,吃尽了苦头。他有意地让我体验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那时父亲只
给我够日常生活开销所需的钱,那时候我开始感到,钱自己不去赚是没有的。初中毕业后,中考成绩不是很好,自己又想换个
环境,体验一下人生,当时父亲联系的是一家美国大学,就在签证已经拿到手之时,李文杰(六叔)不同意,他担心我自控能
力不强,会学坏,于是提出让我和他一起在澳洲学习。自己和六叔李文杰谈了很多,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澳洲,开始理解父亲
。但是当时理解程度还是不够深的。有一次回来,到父亲的办公室玩,服务员拿出纸条给我看,纸条上写着:“我太累了。”
那是父亲的字,自己看了后哭了,自己开始感到自己以前对父亲的不理解,感到自己不对,开始为父亲考虑。记者:你和父亲
有过深入的交流吗?李兆会:2003年1月22日之前的3个月,开始写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是写给父亲的,写了从来没
有在电话里讲出的话,都写在那封信中。劝父亲少抽烟,少喝酒。有了这几年在澳洲的感受,对家庭、企业以及父亲、母亲的
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没想到这第一封信也成了自己和父亲的最后一封信。那封信的内容是告诉父亲春节不回来了,利用假
期补功课,并开始兼工,在电脑网吧兼职。突发事件后的李兆会记者:你是怎样知道父亲不幸消息的?李兆会:海鑫方面通知
我奶奶病了。我打电话问母亲,我在电话中听到母亲沙哑的声音,自己顺口问了句,我爸在哪儿?母亲说,你爸去公司了。在
香港机场转机时,自己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看到前面两个香港女孩在读报纸,她们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了
。当时自己下意识地打开了香港华声报,在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泪
流不止,久久不能思考。下了飞机,问前来接我的人,到底怎么了。当时自己除了急躁、烦,就没有别的了。母亲怎么样了?
妹妹知道吗?简直是没有一点主意了。车开回来,就被围上来的人换上了孝服。当时没有想到怎么去安慰妈妈、妹妹。叔叔们
说,你回家看看你母亲吧,这两天你妈滴水未进。我意识到我们家就剩我一个男人了。以后的事情怎么办?企业怎么办?觉得
自己无能为力。而对企业来说,当时有太多的人可以适合这个角色了。当时自己有点软弱,不想受这个苦、这个累。但我想家
应该支撑起来,进家门时,抹干最后一滴眼泪,压抑悲伤情绪,去安慰母亲。在当地,做孝子7天7夜不能洗脸。我想一个人
陪陪我父亲。当天晚上在父亲灵前是自己人生中思考最多的一个晚上,一个男孩转变成为了一个男人,我该怎么样面对这个家
庭,这个企业?尤其是在董事长的人选问题上,我没太想好。我不一定非要当这个董事长,五叔、六叔、辛书记,无论是他们
谁来做这个董事长,我都十分愿意。但开了3次家庭会议,一切都是从企业稳定的大局来考虑的。我是我父亲生命的延续,我
已经认定了挑起这个担子,挑起来就将无怨无悔。面对董事长的角色记者:可以谈谈你是如何适应董事长这个角色的吗?李兆
会:这段时间我开始对董事长这个位子有了自己的理解。董事长就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
个管理企业内部事务的人。自己在尽力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董事长。在我看来,在中国30%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考虑
问题,70%时间在应付朋友,被琐碎的事件缠身。对我来说,就像一张白纸,由自己去描绘。自己可以脱离这个圈子,我看
到,小作坊,一些小公司是以厂长、董事长为核心。蜕变之后,是靠团队精神,员工与董事长将站在同一个圆的圆周上,是同
一个起跑线。最高境界,董事长站在企业外面,以旁观者去分析,作为一个企业的教练。但完全出来以后,公司就垮了。记者
:我们感觉你是一位成长中的董事长,你从没有单独接受过媒体记者的采访。好像你爷爷下令,2年之内兆会不能表态。是这
样的吗?李兆会:我爷爷是把我当作孩子来看,为了海鑫集团的发展考虑,一些事情是没有回转的余地的。这是对我疼爱的一
种方式,变相地去鞭策我尽早的成熟起来。记者:财富对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李兆会:以前,现在,将来,对我来说都是
一种压力。9000多人等着我开饭,他们的生活问题怎么办?记者:你在出国时有没有给自己设计过职业生涯?李兆会:当
时想读国际贸易、金融学,父亲认为国际贸易、金融学虚,让我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学科,偏重
金融,这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作为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了解知识。他不希望我成为专才。记者:听你说了这些,
我们觉得你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也超出了我们对你的认识。这是在这两个月中强行的迅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还是在澳洲学
习时常常思考的问题?李兆会:那时候思考的很少,因为我本人是不认同国内的一些观点。对中国一些企业普遍性的认识,还
没有把海鑫结合在一起考虑。在澳洲学习的是双学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记者:回到国内,面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
中国企业家们每天面对的是很多看似与企业无关的事务。你个人是怎么想的?李兆会:去面对、去接受。有些事情你是变不了
的。如果真想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话,就应该把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做透、做好。记者:回国以后你的生活是重新适应还是彻底
改变。你现在面对的这种生活和以前成长过程时的生活有何不同?李兆会: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吧。跟我以前的生活完
全不同,一个新的我,但是这个新的我不是说被逼出来的,是虚拟的,而是一个真实的我。因为我是跳过一个台阶。记者:这
个转变是在自己知道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开始的吗?李兆会:我现在有两个责任,一是照顾我母亲,在我家,我要挑起这个担子
,二是这个公司是我父亲的,我不能让父亲的产业败在我的手中,如果真有灵魂这回事的话,我做不好,是无法面对我父亲的
。再说,现在有利的因素这么多,如果做不好,只能觉得自己无能。作为一个男子汉,我要挑起自己父亲的担子。(1E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