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泡沫中的神话:牛群中国商贸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31日 16:06 《财富时报》 | ||
本报记者王帅 见习记者黄婕 姜昊安徽报道 号称商机无限的“牛群中国商贸城”,总投资额近2亿元,占地398亩土地。这是2002年度安徽省三大重点项目之一。 这被外界看作是牛群就任蒙城副县长以来的最大政绩。 就是这个项目,现在被投资者否定,“我觉得对蒙城的投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3月26日,对“牛群中国商贸城”一期投资高达1.2亿的总投资者陈金达先生,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 “我现在累得不得了,一辈子没进过医院,这次为了蒙城项目的事累的要去疗养院了。我现在后悔的不得了,可是现在已经上了这条船了,也没有办法。我会挺着腰板走下去的。” “我们在上海辛辛苦苦赚了几千万,不想在蒙城这个地方打成水漂啊!” (一)寻访 3月19日,本报三名特派记者抵达蒙城。 这个县没有火车站。从上海出发,需乘6个多小时火车到合肥,再转乘三个半小时汽车才能到达。 出租车3块钱起步,人力车占据了相当的客运市场。采访时记者发现,这里镇与镇之间甚至没有公交相通。 当地旅馆老板讲,这样的交通状况想要商贾云集,无异痴人说梦。 3月20日下午三点,记者在两名三轮车夫的指引下来到“牛群中国商贸城”。街道新修不久,两边的店面建筑都是精心规划、统一管理。当地人说,这条规模商业街在蒙城县屈指可数。大街上人不多,开张的店面只有少数几个,大部分的店面房都是大门紧闭,有些门上写着“招租”。 “牛群中国商贸城”的招牌下,迎门最好位置的18间门头房,挂着“五子牛矿泉水业务洽谈处”、”销售处”、“五子牛宾馆”等招牌。“五子牛矿泉水”的广告是牛群挥手欢迎的照片,下面的两行红字是“把健康留给你把爱心献给孩子”。 当地政府人员提供的材料证实,价值100万元的这18间门头房是牛群在任副县长时接受投资方的馈赠。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偌大的商贸城俨然是个“卖方市场”。场内很少有购买商品的客商,摊贩、店主或三五成群搓麻将,或两三凑堆聊闲话。闲聊时,很多老板对商贸城的成败似乎很有顾忌。 本报两名记者以“义乌的服装商”身份到商贸城管理中心,负责接待的是副主任****。交谈中得知,****介绍,其实牛群就是牛群商贸城的管理委员会主任。 对于商贸城经营情况时,***副主任说“商贸城是有钱赚的,至于下面的个体老板赚不赚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据了解,商贸城共有1400个店面。从现场来看,入住率也就在50%左右。记者表达出投资意向后,再三要求,***仍没能拿出经营业绩好的佐证,最后只提供了一些招商引资的材料。 (二)反馈 对于牛群中国商贸城的现状,该项目的最大投资商、商贸城董事长陈金达后悔不迭。 26日,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打通了陈金达先生的电话。陈先生当时正在安徽,据他说,晚上还要和牛群一起吃饭(牛群25日刚刚返回蒙城)。 “没有牛群我们不会到蒙城。我们当时对商贸城的期望很高,希望把它变成中原的义乌。可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错误的,光靠一个人的名气不能解决项目的可行性,也不能解决蒙城当地的实际问题,我们太盲目,我们现在觉得很累很累,现在连第一期的1.2亿投资还没收回来,我们正在考虑是否要进行第二期的投资。” 记者注意到,他前后的说法不太一致,开始的时候一直强调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很乐观,可是越到后来越丧气。短短几分钟,他五次说到自己很累很累,内心很复杂。从现实角度看,他一方面他希望媒体为商贸城多做些鼓舞人心的报道,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很疲惫,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 “蒙城当地百姓的经商意识很淡,很多人从来没做过生意,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讲,比如要卖什么商品,去哪里进货,怎么定价等等,讲了也不一定懂,这和我们在浙江那边做生意是一点都不一样,有些东西是无法指引的,需要一种思维和传统,我觉得这一点蒙城百姓很缺乏,弄得我们有时候无从下手。”陈金达显得有些无奈。 “那您现在是不是对牛群又爱又恨?”对于记者的问题,他说:“他(牛群)为我们商贸城的宣传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还是很感谢他;至于恨嘛,这个怎么说呢,有时候心里想想了。我这个人是很看重朋友的。” 对于外界“因牛群才导致陈金达进退两难”的说法,陈没有正面回答,笑笑后感慨,“我觉得你很直爽嘛!” (三)专家 3月22日,星期六,上午10点。记者在商贸城北侧最重要出口作了简单统计:10分钟内进入顾客仅有不到40人。 位于安徽北部的的蒙城素以养牛闻名全国。在此建一个398亩的商贸城是否合适? 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邬盛根、北京商学院研究市场营销的副教授张永。他们认为: 第一,蒙城百姓经商意识淡漠。养猪养牛,朝耕夕作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是他们的追求,不是说这样就不能发展商业,这也不是不可改变,只是不适合发展小商品商贸城这样对百姓自主性依赖这么强的项目。 第二,蒙城没有生产小商品的传统。一个商贸城的产品如果全靠“进口”就无法获得成本优势,那又怎么去跟其他业已形成的商贸城竞争呢? 第三,交通状况并不发达。除了汽车几乎没有其他的现代交通工具,那试问客户怎么低价快速的运输商品呢?全国商贸城遍地开花,残酷的竞争规律决定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相关链接:义乌商贸城的成功模式 浙江义乌是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商贸城,我们或许可以从它的成功中得到一些启示,它具备哪些优势呢?首先,它的起步很早,可以说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稳定的客户流,成为全国的小商品辐射源;其二,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市场上的很大部分商品都是义乌自己生产的,成本很低,形成了义乌作为商贸城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便利的交通条件。义乌现在每天都有发往全国各地的航班,铁路交通更是低价快捷,形成了向全国辐射的交通网络。第四,义乌人前卫创新的思维方式。当别人刚学会做生意的时候义乌人已经开始做全国的供应商,当别人把视野投向全国时义乌人已经把生意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