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归”经济气候渐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6日 08:43 深圳商报 | ||
创业人才占主导侧重办高科技企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近几年来,深圳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以海纳百川的心态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使深圳成为“海归”的一个主要的聚集地,深圳的“海归”经济也出现了众多亮点。 深圳:“海归”纷至沓来 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来,经深圳市引智办一家引进的留学人员总量累计就达到了4200多名。2002年,留学人员来深工作更是出现了“井喷”现象,全年共引进留学人员1075名。随着市有关各方引智力度的加强,措施的完善,留学人员选择深圳创业势头不减,人数会越来越多。 “海归”:创业人才占主导 毫无疑问,“海归”的纷至沓来,为深圳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仔细分析海归的成份,我们欣喜地发现,除了归国就业的留学人员外,那就是大量“创业型”海归的到来。 据市引智办统计,在2002年引进的留学人员中,来深圳创业的人员比例有较大提高,达到276人,占25.7%,其中进入留学生创业园的企业就有74家。业内人士指出,创业型“海归”的增多,意味着深圳吸引海外人才正从追求总量与规模,向追求结构与质量的新阶段过渡。 创业:大都集中高科技 高科技企业占有相当份额。仔细分析深圳市目前“海归”创办企业,我们不难发现,高科技企业占有相当份额。从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在园企业共有项目产品248项,技术含量很高,其中获得专利61项、版权42项、商标47项。在248个项目产品中,国际领先的52个,国际先进的83个,国内领先的80个,国内先进的33个。2002年,入园企业共有45人(项目)获得各种奖励,其中国际性的6个,国家级6个,省级5个,市级27个,区级1个。 出现这种现象,与留学生所学专业的高科技背景有关。据深圳市引智办统计,2002年来深的留学人员所学专业以科技类和管理类为主。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类排在前三位。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有279人,占26%;电子信息专业有129人,占12%;生物化学医学专业的有117人,占11%。 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归”创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如:只投资,不落户,或者国外国内分设公司两头跑。这类创业的成功范例已经比比皆是,深圳正阳软件公司就是典型一例。该公司总裁施政、首席执行官高扬都曾经在美国硅谷学习和工作过,1999年底,两人合伙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正阳软件公司(APPEON),目前,正阳公司总部设在英属维京群岛,在美国及香港、深圳设有3个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有业内人士把这种创业模式称为“哑铃模式”,这种模式使留学人员既能充分利用国内的各种资源,又能随时跟踪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动态,可以更好地发挥留学人员海外关系较广的优势。深圳贝光通光纤公司正是因此大获甜头,其创办者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工作,平时与那里的大企业有频繁的业务联系,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了如指掌。2000年公司成立,通过发挥留学生特有的桥梁优势,打开了国际市场,当年就有300多万美元的产品出口。 “海归创业”渐成规模 深圳“海归型”企业具体有多少?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除市留学生创业园外,深圳各区都有自己的留学生创业中心,如果再加上那些具有“海归”背景的创业企业,深圳“海归”企业应该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里,我们仅以“海归”企业较为集中的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为例,至2002年底,创业园在孵企业共183家(其中内资企业156家,外商投资企业27家)。 从企业投资规模看,到2002年底,入园企业注册资本3.78亿元,计划投资额14.47亿元,已投资5.97亿元。入园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0到1000万元的有40家,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7家。 从企业业绩看,2002年,入园企业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2亿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达3.67亿元,技术转让收入301万元,技术服务收入1199万元,利润4096万元,上缴税金1700万元。已有产品销售的企业共41家,产品出口额达1200万美元。2002年,入园企业的总产值为4.14亿元,预计2003年为10亿元,2004年为20亿元,2005年为36亿元。 许多“海归”人士在深圳找到了创业机会。记者姜凌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