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没有伊拉克难民 只有各国记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5日 15:17 环球时报 | |
约旦没有伊拉克难民,这里只有非洲的打工者和忙活的各国记者。 本报驻约旦特约记者 万铤 尽管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战事不断升级,但出乎世界各国预料的是,伊拉克并未爆发大规模的难民潮。作为撤离伊拉克的重要通道,约旦曾经估计会有数十万伊拉克难民拥入,但战争进行到第四天,约旦方面还未见到一名伊拉克难民。 住进难民营的都是非洲人 据报道,开战至今,经过卡拉迈边检站进入约旦的人数为4000人左右。但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从伊拉克撤离的约旦人和其他外国人,其中有1500多名在伊拉克读书的约旦留学生,以及驻伊拉克使团和公司人员。截至3月23日,真正住进约旦难民营的只有441人,他们主要是在伊拉克打工的非洲人,分别来自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和乍得等国。 由于没有发现伊拉克难民,记者们都抱着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把苏丹人团团围在当中问长问短,当然,问的不是他们的衣食冷暖,而是伊拉克国内的情况如何。这批难民中有不少是在伊拉克读书的苏丹留学生,其中一名叫纳赛尔的学生,就读于巴士拉大学工程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唱友好赞歌,“感谢约旦人民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受到了良好热情的款待”。当所有记者都表示不耐烦后,他才转入了“正题”,“我和同学先从巴士拉乘公共汽车到巴格达,然后搭乘前往约旦的油罐车抵达了约伊边境的卡拉迈边检站,在徒步走过两国之间的无人区后,最终抵达了这里。在巴士拉和巴格达虽然能看到不少战争的硝烟,但那里的气氛并不十分紧张,人们的生活还照常进行,巴格达70%的商店白天仍然营业,只是显得有些冷清。” 难民营里到处是记者 虽然难民潮并没有如预料的那样汹涌而至,但在约旦鲁韦什德难民营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据有关方面报道,目前在这个难民营采访的新闻记者总数已经超过了入住的难民人数,相当于3名记者采访1名难民。据约旦新闻部统计的数字,目前他们已经向1200名本国和外国记者发放了前往难民营采访的特别许可证,而且还有记者不断地申请。随着各路媒体的蜂拥而至,使得当地住宿、餐饮价格暴涨,一个简陋的单人房间每个晚上要价高达400美元,即便这样,很多记者仍然找不到安身之处,只得住在安曼,每天往返700多公里来难民营采访。有记者打趣说,如果允许,他们希望作为难民,住在难民营的帐篷中。 没出现难民潮有三个原因 对于国际上关心的真正的伊拉克难民迟迟未出现,目前在约旦也是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约旦方面严格入境手续,伊拉克方面严格出境手续。伊拉克要求所有需要出境的伊拉克人必须持有护照和有效签证,约旦方面也要求入境人士有第三国签证或约旦的居留证,而绝大多数伊拉克平民都没有护照,也很难取得外国签证,因此从手续上讲,伊拉克老百姓很难作为难民进入约旦。有消息称,目前滞留在卡拉迈边检站伊拉克一侧的伊难民已达到2万余人。 第二,与海湾战争时伊拉克人大逃亡相比,目前伊拉克老百姓更加贫困,无法支付逃亡以及今后生活的费用。经过1991年海湾战争,伊拉克平民也逐渐对美国的定点打击有所了解,感到自己所受到的威胁并不是太大,反而对逃亡的前途感到迷茫。因为从伊拉克到邻国经过的地方大多是开阔地,交通要冲还有不少军事设施,如果出逃很容易被美军飞机“误炸”,倒不如躲在自家的小防空洞里度过几个“不眠之夜”。 第三,伊拉克人不太相信他们的“邻居”。从海湾战争至今已经历了12个年头,伊拉克人在饱受制裁之苦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伊周边各国在对伊问题上扮演了这样或那样的角色。尤其是在战争爆发前,周边各国的反应更是让他们“难以接受”,所以他们不太相信成为难民后会在这些国家得到“善待”。 不少人准备逃亡伊朗 据记者了解,目前,伊拉克周边的叙利亚、土耳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虽然都建有难民营,但几乎没有什么伊拉克难民逃到那里。3月23日,来自联合国难民署的消息称,目前有大约3000名伊拉克难民聚集在伊朗、伊拉克边境一带,但伊朗方面以“还没有做好相关准备”为由,暂时拒绝他们入境。目前,这些难民滞留在边境的伊拉克一侧。部分伊拉克难民拥向伊朗,原因很简单:从巴格达到伊朗边境最近处只有100公里,仅相当于前往约旦边境路程的1/3到1/4,驱车从巴格达到伊朗首都德黑兰仅需5个小时,距离方面的优势使得伊拉克难民选择了伊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