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个人资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4日 13:56 新浪财经 | ||
李栓科,男,1964年11月4日生于甘肃省,汉族,中共党员。 工作领域:曾经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负责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管理工作。 1980年9月入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6月毕业,同年9月入硕士研究生,师从周廷儒院士 1989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1997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 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2000年10月兼任总编。 研究经历 1984-85,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山西五台山环境变化研究 1985-86,河北泥河湾盆地第四纪研究,北京平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1987-88,黄河河口改道与胜利油田安全研究 1988-89,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9-90,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 1990-91,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 1991.10-1992,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 1993,中国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 1995,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1996,墨脱考察队,大峡谷科学考察队 工作领域 主要从事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及环境演变研究、旅游科普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工作。 1、青藏高原地区的研究 1996年10月-1997年4月,承担中科院与新华社合作项目:“西藏墨脱地区自然与人文系统”的研究,任西藏墨脱科学考察队队长。完成了“西藏墨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西藏墨脱地区自然系统结构”两篇研究报告及电视片“最后的秘境”。 2、1997-1999年,参加西部水资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专题“柴达木盆地水土资源配置与合理开发”研究。完成了“柴达木盆地冰川资源”、“柴达木盆地冰川融水补给特征”及“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研究报告。 3、参加南极85科技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 4、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青海省政府联合支持项目“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工作。 南极地区的研究 1、1993年-1997年,承担了国家科委和国家南极委项目“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地貌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并于同年在南极中山站进行渡夏科考。 2、1991年至1996年,参加了“八·五”国家科委、中科院和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重大项目“南极洲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的研究,承担了其中“中山站地区地貌与全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课题,于1991年11月1993年4月在南极中山站地区进行渡夏越冬考察。首次填绘了拉斯曼丘陵区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并钻取湖积泥芯。 3、1997年起(至2000年),承担中国科学院95重大项目:极地地区自然系统结构与全球环境研究,为第3课题“南极现代地表自然过程”负责人。98年派人参加15次队现场考察。 4、1997年起(至2000年),承担国家95科技攻关项目:南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承担第2专题“南极现代地表自然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为专题负责人。 北极地区的研究 1、1993年5月起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筹备活动,参与了科考计划的起草,论证及大量的外联,物资准备工作。1995年3 - 5月,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北极点科学考察计划。 2、1994年5日起参加中国科学院特别资助项目:“中美合作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一万年环境演变”研究项目,负责湖芯室内分析及沉积环境的研究。 3、1995年起,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极阿拉斯加巴罗地区陆地环境系统研究”。 旅游科普研究工作 1、1997年11月-1998年12月,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特别研究计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普推广与示范”项目。提交了“旅游科普推广示范指南”报告。 2、1997年12月参与组织了中科院、科技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工作 1、1997年7月开始筹备《地理知识》杂志的改版和扩版。1998年1月全面改版,并推进了杂志社新的运行机制。 2、2000年10月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3、2001年出版发行繁体版,2002年发行日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