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扮演什么角色 专家认为必然涉及国有资产在相关领域退出问题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4日 06:28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3-3-244:58:10【记者李琴王佳航北京报道】
在22日由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月刊》主办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控股公司运作
高层论坛”上,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新方向成为大家讨论与关注的中心。有专家指出,新成
立的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应集中在它的重新布局和如何提高其整体质量上,它必然涉及到国有资产在相关领域退出的问
题
。但退出并非全退,而是“有进有退”的退,有条理地退,有规则地退。“退出”与“集中”相随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
任王忠明认为,国有企业应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国家安全上发挥作用,国有资产也应集中在这些领域,而从更多的竞争性领
域退出。他说,国资委的成立是为了避免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那么作为国资委的出资者与民营企业的出资者是否能完全一样
?它的成立能否解决国企效率低下的弊端?如果它不能像民营企业的出资人那样落实到个人,则很难保证对企业负责。不能激
发出资人原始创值增值的冲动,即使存在利益挂钩,国企也不可能达到民营企业那样的效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若还
存在太多的国有企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遇到更多不公平竞争壁垒。因此,我国应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尽量减少国
有企业的数量,而把国有资产集中在非国有企业不能干不愿干干不了的领域。采取不同退出方式世界银行高级企业重组专家张
春霖认为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主题中有国有资产退出的一面,但对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其退出方式要有区别,新成立的
国资委应在不同层次上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调整布局,即重新考虑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国家究竟准备控制哪些行
业和企业,准备退出哪些行业和企业,进行新的战略调整;二是为经营困难的国企建立有效率的重组机制和退出机制;三是健
全那些继续保持国家控制的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张春霖说,我国的国企改革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前,以放权让
利为特点,目标是扭亏为盈,措施是决策权及利润分享,由党政监督。其实质是企业内部人与国家分享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和
剩余控制权,但分享安排本身在党政机关的控制下。1993年以后,国企改革开始进入公司化、多元化和布局调整阶段,但
进展缓慢。从政府层面讲依然是政资不分的状况,中间层次则是成立了一大批控股公司和资产经营公司,众多企业集团母公司
被授权,多级法人制盛行,目标多元化和政治化。而企业层次上,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从1997年
到2001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不菲成效,国企数量减少了33.6%,职工减少49.55,赢利额增加46.5%,
减亏35%。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半左右的国企亏损,亏损额达2000亿元。而在此期间大量资源仍源源不断注入
国企,其资产总额增加30.3%,负债却增加了33.6%,总资产报酬率仅为3.3%,低于银行的利率。张春霖认为,
新的国资委以出资人身份按《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那么现阶段的国资改革应在以下四方面展开: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应
引入其他股东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转移控制权,推进企业重组;在企业的重组中,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与
债权人在国企重组及退出中的主导作用,资产管理公司应尽快出售股权、债权,收回现金。现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尽快实施。
出台新的《破产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国家作为所有者的目标力求单一化、商业化,以资本回报最
大化为惟一目标,防范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依据《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加强董事会的功能,并提高透明度;国有资产从1
6万家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中退出。“退出”和“流动”都要规范财政部企业司副司长李春满曾任财政部国有资金司副司长,
对国有资产的转让和评估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国有资产应该流动起来,在一定领域也要退出,但不论是流动还是退
出,其环节都必须规范。要有审计和评估,产权交易、产权转让必须公开透明,能够招标的一定招标,要展开竞价,最好避免
一对一的内部交易。他表达了对现在一些地方动辄拿出上千亿国有资产拍卖转让的担心。他说,资产的交易跟一般的交易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即交易的结果对谁有利,取决于双方对交易的迫切程度。谁对交易的迫切程度高,谁就要承担交易过程中的损
失,因为在谈判过程中急于成交的一方总要牺牲一定利益。现在有的地方甚至定下指标,几年内把国有经济降到多少多少比例
,在这种限时急甩的情况下很难说国有资产不会低价转让,因此建立规则是国有资产退出及流动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世
界银行高级企业重组专家张春霖对目下盛行的内部人收购提出质疑,他说,并不是内部人不能收购,重要的是也要允许其他人
的参与,实行公平竞争。(24B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