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全力瘦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1日 22:18 《银行家》杂志 | ||
The Big Four Made Every Effort to Reduce NPL 四大银行一边要消化仍在自己身上的包袱,一边还要面临新的不良贷款的出现 2003年1月24日,全国金融机构的高层领导云集北京人民代表大会堂。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告诫这些金融精英,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这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他要 显然,中央高层对目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现状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20日公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按四级分类标准,中国金融机构2002年末不良贷款额比上年减少9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4.5个百分点,为19.8%,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640亿,不良贷款率下降3.95个百分点,2002年末为21.4%。尽管近年来各家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方面费尽气力,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但目前的不良资产率仍然是一个较高的数字,表明金融风险和隐患并没有消除,中国的经济与金融安全还在受到威胁。尤其是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讲,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是一个艰巨而迫切的重任。 不良资产剥离之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巨额的不良贷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大量出现,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正是从客观面对事实出发,中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陆续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从四大国有银行中剥离了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 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的确给四大银行赢得了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尽管剥离的只是其巨额不良资产的一部分,但这已经足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轻装前行了。 然而事情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四大银行一边要消化仍在自己身上的包袱,一边还要面临新的不良贷款的出现。于是,各家银行展开了两线作战,在尽量减少新的不良贷款的同时,纷纷成立了专门处置以往不良贷款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将新产生的不良贷款降至最低,力求将长期存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化解掉。 五级分类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贷款分类方法,按照这一标准,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78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4.92个百分点,2002年末为26.1%。按这一分类口径统计,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距离10%的国际警戒线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尽管如此,从超过30%的不良贷款率降至目前的水平,这已经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情了。了解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现状的人都明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人们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建设银行一马当先在四大银行家族中,建设银行连续几年保持着不良贷款率最低的记录。根据建行披露的数字,2002年其不良贷款率按照四级分类为11.98%,按照五级分类为15.36%。无论按照何种方式评估,建行的资产质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 建行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作。他们在近两年开展的大力处置不良资产的总攻中,以依法清收为重点,以“百行、千项、万户”重点盘活工作为主线,以改革、科技和创新为动力,拉开了“回收、核销、资本市场”三条战线,谱写了“收、卖、转、核”四篇大文章,从体制改革、政策环境、科技手段等方面,不断强化“快”字观念,积极探索压缩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早在1996年4月,建设银行就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个成立了资产保全部。这一战略举措的出台,充分展示了建行向不良资产开刀的勇气和决心。尽管当时对资产保全部门的职责分工还不像现在这样明确,但这一机构的成立标志着建行已经开启了专业化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的帷幕。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行这一业务的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2001年3月,建行进一步充实了资产保全部的职责,明确其为主管全行不良资产处置经营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包括呆滞和呆账贷款信贷资产、各类表外业务垫款、抵债资产、债转股资产、不良拆借和证券回购、自办实体与对外投资等不良资产等。 在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建设银行把眼光投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与中介机构及国内外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合作,积极探索出售、处置不良资产的新的途径。回收统计表明,银行不良资产全额回收的可能性较小,如果适当进行债务重组,则可以换取更多贷款本息的回收,并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生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于2001年底出台了有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相关政策,赋予了商业银行更多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政策出台后,建设银行严格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额度、期限、条件、重组方式、审批程序等要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用足用好债务重组政策。目前,建设银行利用该政策,成功收回贷款本息约28亿元。通过实施债务重组,银行盘活了不良贷款,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改善了企业经营环境,充分调动了企业还款积极性,达到了银企双赢的效果。 目前,利用外资正成为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渠道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鉴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建设银行于去年2月开始与摩根斯坦利合作处置不良资产的试点项目。在该项目中,建设银行以“一对一”的形式,向摩根斯坦利打包出售华东三省市五分行不良资产约40亿元人民币。项目资产类型为债权资产和抵债资产,其中债权资产以有房地产抵押的不良贷款为主。该行聘请了实力雄厚的国内投资银行中国 国际金融公司作为此试点项目财务顾问,提供对该项目拟处置的不良资产进行尽职调查,制作财务定价模型等服务。如果政府有权部门批准,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坦利将采取成立合作公司方式合作处置上述资产,这对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和拓展处置手段,提供了新的尝试。 2002年6月建行在全国24个分行60多个城市举行了“中国建设银行首次抵债资产拍卖周”,拉开了大规模集中处置抵债资产的序幕,这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属于首次。紧接着,10月份建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双方首次携手在全国34个分行120多个城市举办了更大规模的秋季抵债资产拍卖活动,首开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联合拍卖的先河。两次抵债资产拍卖活动,建行参拍资产达63亿元,成交金额18亿元,收回现金近10亿元,有效加快了抵债资产的处置进度。 工行不良持续下降 贷款的持续大幅下降,则更有典型意义。让我们详细看看工商银行公布的资产状况,2002年工行境内外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下降244.57亿元,现占比为22.3%,比年初下降了3.4个百分点。境内外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下降377.81亿元,现占比为25.52%,比年初下降4.26个百分点。 这些枯燥的数字隐含着这样的事实,继2001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大幅下降后,2002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和占比又持续大幅下降,这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是工商银行持续大规模开展质量攻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体现。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是工行2002年经营利润大幅跃升的主要原因。2002年工商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他们将所谓的综合治理分成三个步骤。 首先是“固堤”,即把好新增贷款质量。通过实行行业、产业、企业分析制度,完善对每个企业包括关联企业的授信管理和实行专家集体审贷等措施,提高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水平,1999年以来对公司客户新增贷款的不良率为0.67%,近年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达到国际先进质量水平。 第二是“分流”,即同步推进贷款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据统计,在2002年工商银行2780亿元的新增贷款中,绝大部分投向了风险低、效益好和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地区和企业及个人消费信贷领域。 第三是“清淤”,也就是清收转化不良资产。工商银行不断转变观念,将不良资产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经营和处置,在全国26个一级分行和224个二级分行成立了不良资产处置中心,综合利用集中拍卖、资产重组、风险代理、资产证券化以及法律追偿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和转化,2002年工商银行清收转化的不良资产达到698.42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收回357.62亿元。 近年来,“质量是生命、控制风险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前提”的观念在工商银行深入人心,全行上下按市场原则配置经营要素的经营目标非常明确,在贷款发放和管理中讲标准、讲程序、讲规范。工行是国内第一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行信贷综合管理的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网络系统覆盖全国各分支机构,对每一笔贷款都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并建立了对单项业务、多项业务乃至整个经营机构的预警、停牌和整顿复业制度,促使分支机构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消除风险隐患。 该行还不断加强贷后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信贷分析会,分析重点客户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对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进行会诊,制订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加大信贷检查的力度和密度,特聘了100多名兼职信贷业务检查员对全行信贷业务随时进行现场检查,并有计划地对全行住房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等实行了多次专项稽核。 为了保证资产质量管理的真实性,2002年工行公开披露了资产质量状况,聘请了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标准对上海、浙江等部分分行进行了严格的外部审计,并逐步将这种外部审计扩大到全行。 瘦身运动方兴未艾 农业银行在四大银行中资产质量是最差的,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与农业银行长期从事政策性农业信贷业务相关。因此,在今年年初各家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比例中,只有农业银行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人们可以想像,农业银行要能大胆地公布自己的资产质量状况,尚需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而中国银行在经历了2002年过多的磨难之后,其资产质量备受舆论关注。就是在过去的一年,中行在经历中银香港重组上市、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艰难胜诉的同时,将清收消化不良,提高资产质量作为生命工程来认真对待,注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充实与加强清收队伍,不断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与技术交流,使不良资产存量得到快速下降。2002年全年中行国内行共计消化不良资产595.52亿元;其中实现现金清收346.52亿元,实物清收66亿元,办理债务重组47亿元,完成呆账核销136亿元,全年共处置各类抵债资产46.59亿元。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2.37%。 在清收抓降过程中,该行注意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加速完善不良资产清收的机制与手段。他们注意区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创新。对于好的清收举措和成熟的做法,适时加以宣传推广。鼓励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与做法。以一户一策的灵活对策,加快不良资产清收进度,提升资产质量。建立全行清收联动体系,实现清收工作的“本地化”,以提高清收的效益,加快清收的进程。对不良小户、散户、已核销户推行风险代理,以全面加大对不良大户的清收工作力度。利用社会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加大清收和处置工作力度,通过规范拍卖、招标、中介机构聘用、评估等各项工作,促进处置工作的健康开展。与此同时,通过对海外行的矩阵式管理,切实加大海外行的保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保全信息沟通工作,建立顺畅、便捷的信息沟通体系,积极尝试推进统一大保全工作,解决多头授信户、集团客户的统一清收和保全问题,以实现中国银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去年,该行在业内中率先开发了网上资产处置信息系统并已与国内著名网站建立了链接,提高了资产处置速度和效率。该系统开通以来,已累计上传各类资产853笔,账面价值合计152.60亿元;成交22笔,账面价值合计5.33亿元。 2002年,该行通过现金清收、重组盘活、以物抵债、呆账核销等多种方式净压缩存量不良资产直逼600亿元,完成年初现金清收计划的173%。我们在观察四大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进程时可以发现,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因为如果他们要在未来几年内完成综合改革的目标,将不良资产率降到最低,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所以,人们有理由了解四大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