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记者黄庭钧徐寿松)外资企业的总部设在中心城市,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则建在周边地区。
这种“前店后厂”式引资模式正在上海蓬勃发展。这不仅标志着上海在利用境外资金方面已迈上一个崭新台阶,而且成为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前店后厂”式利用境外资本取得
了突破性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84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现已进驻上海,其中属于世界500强企业的有
62家;46家区域性、全球性研发中心和406个带有研发和设计
功能的工业项目纷纷涌入,进驻的外商投资性公司更是达
到69家。福特、摩根、家乐福、IBM、麦德龙、大润发等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采购服务公司已在沪安营扎寨,而沃尔玛和
联合国采购系统等也正准备入沪。还有5000余家商务办事处,随时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地区总部或中国总部。至于现代物流
中心、销售中心、国际贸易性公司更是林林总总,仅外高桥保税区就有国际贸易公司4800家,仓储物流分拨企业518家
。这些外商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上海作为“中心店”或“总部”,而目光却投向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在那
里建立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与分支机构,并将其作为未来的投资重地。上海经济界人士认为,“前店后厂”的出现和发展,是
对上海与周边地区长期实行的传统经济协作模式的突破,把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动推向了新台阶。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推
进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上海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步伐,而且增强了上海经济的辐射能力。“前店后厂”向周边地区辐射
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等,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对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具
有重大作用。据悉,目前上海正把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企业作为“前店后厂”式引资的主要对象,重视以内引外;紧紧抓住
洋山深水港等加速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对国内外招商引资,壮大“前店后厂”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