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董少鹏作客新浪实录(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 17:10 新浪财经 | |
网友:在我的印象中,《证券日报》是倾向于对股市行情看多的媒体之一,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董少鹏:媒体是一个平台,刚才我说了,体现了各个市场参与者的观点、理念,具体体现为新闻报道和观点报道等等。作为《证券日报》,它是一个平台,是大家参与的一个场所,是传达信息的一个场所,所以,我不太同意《证券日报》是看多、看空,它是体现了市场各方面参与者的一些取向。 谈到看多看空,我个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每一轮的上升、每一轮的下跌都有其市场的内在规律。那么内在规律,就涉及到各个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变化,市场机制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周边环境的变化,是跟这些密切相关。 即使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大家也看到这个市场是发展的。从法规上,从市场的基础建设上,从上市公司的规模上,投资者的规模上,中介机构的数量、质量上,都有非常大的发展。 从国际股市来看,尽管中间都会有回调、整理,或者有时候泡沫多一点,涨得多一点,从历史的角度看,基本上总体是上升的。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是源于经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总体趋势是发展的。基于这一点,对于中国未来股市的走势,看多这没有疑问,这不是一种不考虑当前市场走势的“粗泛的提法”,不单纯是这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基本上是向好的,公司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完善。 当然,我们相信上市公司也还会暴露出新的问题,包括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会不同程度的有反复,或通过新的形式表现。但即便如此,法律环境越来越完善、公司治理越来越完善,投资者的理性也越来越强,在这样多个方面的约束下,一句话,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规范步伐会迈得更稳、更扎实。 在扎实的基础上,步子迈起来之后,毫无疑问,市场的价值大家能够在随后的市场表现当中看到。 另外,上市公司的重组、资源的整合、重新的或者说一再的优化配置,这是阻挡不了的趋势。退市制度阶段性的建立了,社会的约束,公司自我的约束,经营活动本身也有一种制衡,这种规范化程度加大之后,以及随着不断持续的规范化进程,导致上市公司的价值是在扎实的前提下在发育的。那么,这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市场的反复性,正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投资者选择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的走势。未来会走好。 网友:我现在是财经类报纸的一个实习生,常常觉得不知道应该关注点什么,感觉很迷茫,请董主编给我提点建议。 刘征:我先介绍一下我刚做记者的时候,因为我从学校毕业不是做媒体的,刚开始拿到任务去采访的时候,开始很着急,不知道从何写起,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达到书稿的水平,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被采访的对象说出真正吸引读者的东西,所以感觉很麻烦。而且财经新闻的种类数量非常强大,所以想学习磨炼自己,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正好今天董主编在,请董主编给大家讲一下。 董少鹏:讲课不敢讲,交流点看法吧。还是回到我们的国情上,我们处在转轨经济的阶段,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参与,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领会不会那么深刻,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代,他睁眼之后就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他从小受到市场经济的浸染,可能就会不同。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新的证券财经媒体的从业者有一个“迷茫”的阶段,暂时没有找好切入点,这个非常正常。我在91、92年刚刚参与证券报道的时候也很迷茫,担心我的采访对象不能够告诉读者一些鲜活的东西,担心我的报道读者没有兴趣,担心我的报道没有别的报纸做得好,这种担心是非常正常的。 走出迷茫,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点,一个是要多看相关的媒体,人家是怎么报道的。作为一个专业的编辑记者,你首先把自己也要当作一个读者、当作一个投资者、当作一个市场参与者。你的报道如果写给普通投资者,就要想他在想什么;你如果写给上市公司高管看的,就要想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在想什么;你如果写给中介结构,就要想这些中介机构的人员他们在想什么。所以,作为一个好编辑、好记者,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刁钻”一点的读者,借鉴别人好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别人报道了这个话题之后,进一步的演变会是什么,他的报道里没有穷尽的,没有完全解释清楚的是什么,就是说看了这个报道之后,下一步大家关心什么,这是第二点。 第三,要参与或者间接的参与市场经济的一些活动。单纯的报道,没有实际的体验,跟读者会有隔膜。作为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因为我们日常的报道工作挑战很大,不可能参与那么多的市场经济活动,但是也要深入生活,多跟这方面的人交流,多观察他们做什么,实地的看看他们工作的流程、参与的流程。当然这是一个比喻,或者一个形象的提示,这点非常关键。往往我们在报社里、在书房里写这个报道,会离实际的市场有距离,这需要我们真正的到市场中去。 第四,要多听、多关注专家前沿性的研究,多看这方面的报道,多学习,这样思路能往前多迈一步,有利于我们的报道,让我们的报道做到超前性,起码做到及时性。 刘征:有件事我到现在还有疑惑,我当时做得对还是不对,正好今天董主编在,请教您一下,有一次采访中国一个很有名的管理公司的经理,这个老总很好,他本身又是很能干、很廉洁的正派的人,他要求我们对他的公司重点的报道,因为当时他要配股,但是我们去了以后,发现尽管这个公司的管理比较好,但是前景并不是很好。后来我们进行了报道,说他们的前景并不是很好,后来他们不是很满意,其中有一个比我大20岁的人,当过副总编一级的人打电话给我讲道理,我觉得他讲的道理都对,但是我觉得不能把这些话扭过去讲。现在想,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件事做得对不对,虽然我坚持了报道事实,但是报道中有一些负面的报道,很多的记者可能都会碰到这种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 董少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媒体从业人的诚信,是新闻从业者的第一要务。公司的实际状况如何,毫无疑问,要给投资者做真实、客观的报道。 但是另一方面,什么叫真实?任何真实都是最后要落到笔上,主观的描述,拿笔来描述,来体现、来传达的,在传达的过程中是不是很精确,是不是还原事情的真实面貌,这是要实践来考验的。 上市公司不希望对他的公司有负面的报道,这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由于报纸的报道对它的经营形成了影响,这个问题怎么来看呢?我想会有很多的争议。首先,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做到的是真实报道。 真实报道就是说有多个消息来源。单纯的由于我们去看问题,可能我们看到的是准确的,因为财经媒体的记者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也不尽然。 国外媒体的朋友讲,不能单纯的听上市公司的意见,这是非常对的,还要听谁讲呢?还要听投资者讲,还要采访跟他发生业务往来的客户,或者他的供货方,或者他的需货方,或者他的原材料的供应方,市场上买他们产品的消费者,他的广告商,这些方面怎么看待这家公司。 这样扎实的报道,只要我们对公司没有歧视,对公司的弊端也没有歧视,而是建设性的客观看待,及时的指出它的问题,不仅仅是对读者负责任,使读者受益,上市公司说不定还会感激这个记者。 涉及到重大的,根据相关的法律,它有明显的违法行为,作为媒体,应该是客观报道和揭露、揭示。这样优秀的例子有很多,我就不举这方面的例子了,我想首先是通过多个信息来源,使报道本身不是单纯的追求一种轰动效应,去客观报道,被采访者应该是能接受的。 刘征:我们在新浪做编辑,跟很多媒体打交道,大家感觉作为记者揭露真相,但是经过几次重要的报道之后,发现记者是尽可能的揭露真相,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把真相完全暴露给读者,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方面的感触? 董少鹏:首先作为记者要采访多个信息来源,同时作为媒体市场,有多家媒体,这样在竞争当中就会做到比较接近客观,客观地服务于读者。 主持人:刚才说这个案例,比方说涉及到公司的真实性以及利益方面的压力,您遇到这样的事情多吗? 董少鹏:还是我刚才讲的那句话,只要你客观、真实的报道他,他是能够接受的,现在有一些报道是为了轰动效应,发现问题进行炒作,这样对公司本身不利,涉及到这个公司参与者的利益。 长远来讲,如果说过于炒作,对媒体本身也不是良性的,作为财经媒体,它应该是理性的,和娱乐类的杂志不一样。 网友:在您从业的过程中,有没有得到一些高人的指点?或者换句话说,有没有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在您的工作道路上给你有很大的帮助? 董少鹏:当然有了,大师级的专家学者、有关的领导给我很多的帮助、很多的批评,有利于我工作的进步。更多的是我的同事,《上海证券报》的老领导,《证券市场周刊》的老领导,我在《新证券》做主编时的老领导,我们《证券日报》的领导,我们报社的张杰社长,我在任何一个媒体做的时候,这些同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媒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它每天面对许多新的话题、新的读者需求,需要随时调整,挑战很大,没有你们说的高人的指点,有关的专家、有关的领导,以及周围的同事大家互相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们每一分的进步。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想到您加入《证券日报》之前是在中国证券研究中心(联办)旗下的一些媒体工作过,那里确实有一些非常活跃的知名财经媒体人士,比如说《财经》杂志的总编胡舒立,《证券市场周刊》的方泉,在《财经时报》的张志雄,能不能谈谈您对这三位人士的看法? 董少鹏:应该说他们做得非常出色,胡舒立创办《财经》杂志,有很多重大的报道,在财经类报道里具有先导性。方泉做《证券市场周刊》,在周刊类的媒体里,也属于比较好的,我们现在还经常的交流学习。张志雄既是《上海证券报》的同事,也是《财经时报》的同事,他是一位有学者气质的记者、编辑。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寻找证券市场的大智慧”,组织专家、学者、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参与进来,怎么发展资本市场,应该说非常出色,非常有见地。 主持人:谢谢您的评价。现在我们感觉到正如您刚才说的财经媒体是在“与时俱进”,特别是有随着许多新的成员不断的加入,很有活力。您对此怎么看? 董少鹏:确实是改革开放的深度、广度为财经类的媒体、财经类媒体这个行业带来了时代的新的气象。 在10年前我们参与财经报道的时候,由于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媒体的环境,我们能做的跟现在相比,现在的领域、广度、深度拓展得跟当初相比差距太大了,市场的需求比那个时候的层次、广度也大不相同。 新兴的学校教育也为新的财经媒体参与者提供了教育积累,使他们能够多做事,做出财经类媒体与时俱进创新的工作,都跟10多年前大不一样了。 应该说,目前的财经媒体里年轻的从业者赶上了好时候,这个行当,这个媒体行业大有作为。 网友:董总编,现在您在这个位置上呆得很轻松吗?工作上的压力大吗? 董少鹏:有轻松的时候,更多的是感觉到压力,希望通过我们报社全体同仁的努力,使报社发展得更快、更好,能够有忙里偷闲的这么一种好的状态。 网友:对于前不久宣布成立的国资委,您能做一下评价吗? 董少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这么长的历史阶段之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推进;也是资本市场经过12年多的发育、发展推动了改革,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认识上,使它具备了条件。 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在摸索,现在,国有资产的体制改革是解决一个国有资产管理者缺位的问题,就是分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和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这么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实现这个,对于公司的治理、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日常经营,一句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推进,使企业真正成为企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应该说是利好性质的,为什么说是利好性质的呢?不能简单的说都是好的,因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对每家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是最根本的是解决了治理结构,完善了公司运作规范的问题,使得上市公司的运营更扎实、更可靠。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再往前运营,它的投资价值就会很扎实的凸现,而不是没有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总有一个悬着的问题摆在那儿。 刘征:现在很多网友给新浪写信问一个问题,说这次两会之后,各种各样的改革非常快,您认为中国股市的发展会不会更加快?而且有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您预计这些问题能在多长时间内解决? 董少鹏:我想党的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国证监会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一个非常明确的提法就是“推动证券期货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那么,我们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它是未来政府工作、改革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句话,它体现了三个要点,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一个是稳定发展。就是说,改革开放要远近兼顾,就是说市场长远的发展和近期的改革要兼顾;市场接受改革的程度和我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进度,要平衡好;改革新举措的推出和稳定的关系要处理好。所以说,预期市场的改革会推进,是稳健的推进。任何可能影响市场稳定的改革措施应该都看不到,首先要考虑稳定,没有稳定,就不会有良好的的改革开放的局面,但不改革开放也不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兼顾市场的这种稳定,投资者预期的稳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推进的稳健的步伐,在这个大前提下推进各项改革,去建设这个市场。 网友:今天为什么董总编穿唐装,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董少鹏:这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如果说有含义的话,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嫁接或者结合,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我们再怎么搞市场经济,它也是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市场经济。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网友的问题不能一一回答,最后请董总编最后和网友讲一些总结性的话。 董少鹏: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证券类传媒发展到今天,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推动证券传媒业的健康发展。也祝广大投资者和广大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发展,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我们的收益。 主持人: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再次感谢董少鹏总编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希望有机会我们还有机会进行沟通。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