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3.15,央视的3.15晚会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那么,在今年的第13届3.15晚会上,又会有哪些新亮点相呢?记者田梅来到3·15晚会现场,发现了七大悬念。
悬念一:跨国打假打什么?
3.15晚会节目总导演许文广透露,跨国打假是今年“3.15”晚会的第一悬念。有一起跨国大案中央电视台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驻外记者,甚至包括忙于伊拉克战争报道的战地记者,最终才将其调查清楚。那么,这是一起什么样的案件呢?为什么会引起如此的重视呢?
悬念二:亿万观众通过手机短信同时讨论什么话题?
往年,观众只能够通过热线电话参与3.15晚会,能打进电话的幸运观众毕竟有限,今年,3.15晚会首次开通了手机短信互动。全国亿万观众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话题同时进行讨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话题要如此兴师动众呢?
晚会专题节目记者宿琪说:“现在还不能透露,但看完后观众会觉得这个事可能在自己生活中发生。”谜底是什么呢?最终要靠观众的直接参与才能揭晓。晚会另一位总导演哈文说:“这种方式主要是想把观众向整个会场外延伸,进入到观众家里。”
悬念三:教育部为何参与3.15?
往年,教育部和“3.15”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今年教育部将首次出现3.15晚会主办单位名单中,往年,大家所熟悉的国家工商局、药监局、技监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会在晚会上进行权威发布,那么教育部的到来将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呢?
悬念四:连主持人都上当的新骗术到底是什么?
今年3.15晚会有一个新的节目形式——消费预警。它将就把新生活中产生一些新骗术公诸于众,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那么这些骗术到底是什么呢?
曾在春节晚会上耍“小骗术”的主持人李咏都惭愧地表示:“我也是其中上当受骗者之一。”
记者田梅千方百计才打听到,这些新骗术大都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具体是什么,只有明晚见分晓!
悬念五:3.15贡献奖花落谁家?
去年开始,3.15晚会专门设置了贡献奖,以表彰一些在维权运动中做得非常出色的个人,贡献奖的候选人是非官方的一些个人或民间团体。2002年这个奖项颁给了因出台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浙江省人大法工委。今年的晚会,却有一位农民同律师、行政机构等共同角逐“3.15”贡献奖。而在以往的节目中,农民向来是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案例中的维权对象。为什么这位农民能获得提名?他能如愿以偿吗?
悬念六:王小丫、沈冰谁会“遭遇”专家的围攻?
每年的晚会总是少不了女主持的身影。今年的3.15晚会特意增设了一个环节——由一位女主持人同时与6位专家就3.15话题进行对话,唇枪舌战分高下。今年的两位女主持一位是沈冰,一位是王小丫,究竟她俩谁会面对专家的围攻呢?两位女主持谁也不愿意“招供”,考官小丫就拿出了她的看家本领,给大家出了道题:A沈冰B小丫C赵赫D李咏
悬念七:哑语里的悲歌诉说着什么样的伤害?
往年的3·15晚会都有令观众潸然泪下的动人情景。一幕幕情景往往关系到一个孩子的生命,比如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的贾国宇、因缆绳断裂而失去父母的潘子浩。今年的3·15晚会同样也在关注着一个孩子的生命,同样会牵动您的心。
3.15晚会专题节目记者尹文说:“这个故事讲述一个父亲长达8年的维权之路,8年来他写的2800多篇日记,无不见证着父亲对儿子2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深情呼唤。”
40个聋哑孩子打着哑语同唱一首歌,共同表达一个受伤害同伴的心声。是什么样的假冒伪劣,让孩子听不见快乐的歌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经济半小时》记者:陈响园 田梅 李涓 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