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观察报第100期预告:战争影响世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 16:03 新浪财经

  

  重思国际关系战略

  -本报首席记者仲伟志/文

  也许正是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局面的相对滞后,才为所谓“刚愤派”提供了空间,他们往往用非理性学说与行为取代严肃的学术探讨。但他们根本不可能为政治家、外交家和公
民展示国际关系在新世纪的可能发展前景以及我们政策的选择余地。这种“鸠占鹊巢”的状态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平衡、健康的社会心态

  倒萨战争终究无可避免。无论支持战争的人还是反对战争的人,都对战争的到来有了明确的预感。与此同时,学界与民间对中国外交政策应否坚持“韬光养晦”战略的争吵也越来越激烈。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逸舟的话说,倒萨战争“不过是新一轮全球政治的启动器和测量仪”,但我们发现,倒萨战争竟然也为海内外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创造了争夺“话语优势”的平台,由于思想阵营的尖锐对立,他们对中国外交战略环境的认识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在战争机器的加速轰鸣中,关于“韬光养晦”的争吵比关于战争的流言更加混乱。反思

  其实,对“韬光养晦”战略的“争论”由来已久,伊拉克危机只是又一次把它推到了前台。

  早在1995年8月,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时殷弘就撰文声称要探索国际政治长周期的世纪性规律,并呼吁中国战略学界研究并形成中国今后50年的基本外交战略哲学,认为单纯地“眼睛向内”已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外部环境对内部发展的制约已日益凸显,中国已不仅需要搞清自己的事,更需要搞清外部的事。

  更多的批评者则一直在强调,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将越来越难回避应否在国际上扮演更积极领导角色的问题,“韬光养晦”外交方针应该作出调整。他们认为,1990年代后期,尤其是科索沃战争与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以及中美飞机摩擦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环境已经“极大地恶化”,战略选择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若中国外交战略不做调整,免不了被动挨打,而一旦中国安全环境受到威胁,国内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外研究室主任陆钢分析说,在国际关系的一极与多极力量角逐中,中国显然自觉不自觉地被推到了与美国竞争的最前列,而俄罗斯由于普京的“柔道身手”避开了美国的锋芒,真的去“韬光养晦”了,“现在,美国的主流社会渐渐地在意识深处、在价值取向上完全排斥中国,中国似乎成了苏联的化身。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中国作出较多的妥协姿态,美国国内的右翼势力也会不依不饶地要围堵中国、削弱中国。”

  陆钢认为,应该正视现实,勇敢地面对挑战,以清晰战略来应对美国的清晰战略,明白无误地告诉美国,中国根本没有挑战美国霸权、与美国争夺霸主国的战略意图,所以也用不着“韬光养晦”。

  与这位来自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的声音相比,来自其它领域以及海外中国学者的声音似乎有着更为激昂的情绪。

  来自伦敦的伍俊飞指出,从美国外交的特质中可以看出,它一直致力于约束和引导世界各国——美国确实有实力充当世界领袖——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家不愿主动接受,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明和辉煌历史的政治实体,更是拒绝抄袭美国模式。这位学者认为,撇开现有意识形态差别不论,单看以崔之元为代表的“新左派”所倡导的“体制创新”论,人们就会明白未来中国的命运只会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中国有可能闯出一条极富个性的发展道路来。

  伍俊飞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他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想继续搞求同存异、抛开价值差别与美国交朋友,实际上是一厢情愿,“首先,中国国内条件不允许。要求坚持本土化原则,超越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模式而探索崭新道路的力量日益强大,使得过度亲美态度在政治上变得危险;其次,外在条件也无法使中美成为朋友。美国外交的特质不会轻易改变。美国人从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儒家文明国家打交道的经验中,知道中国最终可能会选择相异于美式自由主义的模式。价值差异的长久化,加上当前国家利益的冲突,决定了中美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另一位主张不妥协的学者李寒秋作出这样的表述:“中国目前在国际关系中的处境非常类似于俾斯麦领导下的统一后的德国。两国都曾在较长的时期内分别握有东亚和欧洲的霸权,都曾经历过较长时期的由其它大国刻意安排的分裂与衰弱局面,都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重获统一。统一后前程远大,雄心再现,经济与军事实力高速发展,传统的政治与文化影响力再度增强。这引起了其它国家的疑虑与猜测,尤其是老霸权国家——当年的英国与现在的美国的极度不满与不安。”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韬光养晦”在客观上维护了美国的霸权。他们认为,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大国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在大国争斗的棋局中,中国作为一枚有分量的棋子,将不断被其它大国——首先是美国——所算计与试探。李寒秋说,这种棋局永远也不会结束,也不要指望可以全身而退,置身局外,有意或无意忽略权力结构的存在,试图调和与西方国家首先是美国的矛盾,是不现实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基于鲜明“冷战思维”的判断。而另有人把“韬光养晦”战略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思想的产物,并提出“落后不一定挨打”的新学说,殊为新鲜——“如果怕受皮肉之痛,则下一步就会遭到伤筋动骨的打击。”

  持这种言论的是被鄢烈山称为“逢美必反”者之一的韩德强。这位因不久前发起“反战声明”签名而名声大噪的学者曾经撰文指出,对于一个人来说,伤皮伤肉的挨打其实并不可怕,正好活动一下筋骨,增强一点勇气,锻炼一点打架的本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把军事基地、铁路、机场、港口比作筋骨,而炼油厂、油库、钢铁厂、化工厂、粮库等比作内脏的话,甚至动筋动骨、内脏破裂的挨打都问题不大,越南和南斯拉夫领土就都伤到了这个程度,因为这些都是人们劳动创造出来的有形财富,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恢复——最可怕的是神经瘫痪,整个有机体失去统一协调指挥,或被炸弹吓出了精神病,一听说要挨打,就赶紧答应人家的条件。对反思的反思

  “韬光养晦”毕竟是一种传统的安全观,在新形势之下,这种安全观在技术上当然面临着扩展、充实乃至转换的压力。但人们在批评“韬光养晦”战略的学者阵营中发现了大量所谓“新左派”的身影,他们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态度被称为民间的“强硬派”或曰“鹰派”,这使得“韬光养晦”之争带有了浓厚的思想对峙色彩。

  长期以来,国内务实的政治家与学者——他们被称为国际关系问题上的“温和派”或“时势派”——主张继续坚持邓小平“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外交战略,认为中国必须通过现实主义路径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只有继续开放与变革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他们认为,“新左派”出于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义愤,已经走向了“刚愤民族主义”,这种“刚愤派”的民族主义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为极端民族主义,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毁于一旦。

  坚持“韬光养晦”战略的学者似乎依然占据着主流位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指出,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未来20年的目标是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应该将经济发展置于首位,外交应服务于国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坚持‘韬光养晦’战略。”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楚树龙认为,中国在今后20年也不可能成为美国以外另一个超级强国。他不同意未来将是由中美两国主导的两极化世界之说,也不认为会出现由两个超级强国主导的新冷战局面。在谈到美国和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威胁时,楚树龙说,根据他过去在中国政府机构的工作经验,以及和中国官员的交流,他认为中国政府、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于目前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基本感到满意。

  楚树龙说,虽然中国人在诠释现代史时把自己看作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但是现在中国内部也有认为应该改变这些心态、放开这些历史伤痕的主张,因为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社会,中国领袖也已经越来越自信。楚树龙教授的表达肯定会导致“刚愤派”的不满。

  《经济观察报》2月份曾经连续刊发两篇呼吁理性对待倒萨战争的社论,认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无疑需要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和平的环境、通畅的航路、能源供应的稳定等等,而中国的安全也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中美之间加强了解与沟通、避免冲突和理性合作将成为必然的选择。但这样的观点也遭到了“刚愤派”的批评。

  国际矛盾冲突往往在一些相对弱势的国家与地区形成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由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资源中沉淀着大量左派话语,民族主义就容易与左派话语相结合,就可能使多元思想分化的平衡发展受到破坏,这种学术上的极端话语方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秩序的重建。

  在这样的语境之中,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往往被指责为“鸵鸟政策”和“投降理论”。与此同时,真正的国际政治学术研究却往往被耽搁。

  王逸舟就曾经指出,中国现有的国际问题研究,多半是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和全球主义等学派观点的混合,有的时候再加上一点传统文化,基本取向是实用主义,研究途径多半是动态跟踪式,它们的分化与组合既不明确、也不有力,“对比一下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对先进的社会科学学科在当代中国的状况,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内部形成的学派分支显然少得多也弱得多。”

  这位被认为是属于中国决策顾问主体人物的学者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思想界相当活跃,相形之下,国际关系研究与教学的状况“让人汗颜”——“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国家安全和外交等实际部门的需要是否能够完全吻合?我们能够列举出几个像样的、真正对中国的实际发展或理论建设起过作用的学派或思想家?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起过什么重大影响?我们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能让国内其它学科同行尊重并能与国外同行一争高下的学术专著?全国各地这十几年先后大量印制的那几十本模样如出一辙、内容陈旧老化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教科书何曾受到过什么阻击?”

  也许正是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局面的相对滞后,才为所谓“刚愤派”提供了空间,他们往往用非理性学说与行为取代严肃的学术探讨。但他们根本不可能为政治家、外交家和公民展示国际关系在新世纪的可能发展前景以及我们政策的选择余地。这种“鸠占鹊巢”的状态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平衡、健康的社会心态。

  战争影响世界专题-精彩内容预告

  战争影响世界·观念

  “这(对伊动武)是一场赌博”,尽管他坚信民主政体与自由市场是历史演进的终级模式,福山仍对这场行动保持某种谨慎:“在德国与日本的成功是否适用于阿拉伯国家,对此,我没有答案。”

  福山:美国与欧洲的分歧

  -本报主笔许知远上海报道

  毋庸置疑,美国与欧洲都是自由民主政体的信仰者,但是这两者在对于民主的看法上却有着本质的分歧

  在弗朗西斯·福山3月8日离开华盛顿前往中国的那一周,《经济学人》的封面上是山姆大叔神色紧张、双目惊恐地身陷书堆的漫画,《让我们去伊拉克》、《牛津邪恶词典》、《国家重建初学指南》、《伊斯兰的扩张》这样名称的著作将他紧紧包围,这期杂志的社论是《凌驾于整个世界之上》。“在他的脚底下,你可以看见《历史的终结》,”福山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讲演以这种自嘲开始。

  战争:为货币而不是石油

  -本报记者黄继新北京报道

  “这场战争最关键的因素是货币,而非石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博士认为。

  重建伊拉克:不可能的任务

  -本报记者覃里雯北京报道

  3月11日,一颗21000磅重的炸弹在美国伊格林空军基地试爆。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在试爆几小时后称:如果战争爆发,这种炸弹将被用于伊拉克战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政权宣战,我们对美国执意寻找的阿拉伯风景不可抱有幻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富阿德·阿亚米教授说,“在阿拉伯世界里没有可待赢取的‘心和灵魂’,没有任何公众政策能让大多数阿拉伯人相信,这场战争将只是一场战争。”是的,当炸弹在远比阿富汗人口密集的伊拉克爆炸之后,这几乎是肯定的。

  中国能源战略走向多元化

  中国需要石油供给多元化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

  石油不是根本问题

  我认为美国不管对伊拉克还是阿富汗,还有以后可能对其他的国家发动战争,都不是石油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美国所坚持的单边霸权主义,它想依靠武力达到所谓的本土绝对安全。当然战争影响到石油,但石油不是根本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欧洲的“穆斯林复兴运动”

  -奥默·塔斯皮那(Omer Taspinar)/文-刘宇鸥/译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伊斯兰教只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宗教,但对于欧洲人来说,它早已融入当地的政治生活中了。居住在欧盟国家的穆斯林信徒的数量是美国的3倍,将近1500万,他们正在成为一股比许多国家的“阿拉伯街”(亚拉街)还要更有影响力的政治力量。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来自不同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宗教倾向,但是对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是他们与穆斯林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共同特性。而与其他国家的阿拉伯同胞不同的是,在大选中拥有投票权的欧洲穆斯林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虚幻的美国极权梦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文-罗率/译

  当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准备攻打伊拉克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公众却一致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开战。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更是此起彼伏。然而,萨达姆是公认的独裁者,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也一致通过要求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

  资源战争与能源外交

  -张国庆/文

  尽管英国的布莱尔政府一直与布什政府保持统一口径,尽力回避倒萨战争的能源目的,但英国学者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场争斗主要是为了争夺有限资源的控制权,而这种资源战争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常态。用约翰·格雷的话说,意识形态冲突正逐渐被地缘政治冲突所取代,冷战也已被资源争夺所取代,而这种情况也正是国际关系回归到正常状态的表现,因为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多是为了争夺黄金、钻石、河流和肥沃的土地而发生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意识形态争斗是极为反常的。

  布什:将战争进行到底

  -孙哲/文

  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国王的新衣》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童话其实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其实每个人都曾暗自怀疑国王是全身赤裸,只是没有人敢说出事实罢了。国王的裁缝指无衣为有衣,这个古老的欧洲神话竟然在现代伊拉克危机中重演。一方面,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内媒体的控制,为了让民众保持沉默,制造了“萨达姆是人类公敌,必须以武力予以消灭”这样的舆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媒体现在基本上由犹太团体控制,主流或非主流媒体都还没能像《国王的新衣》里说出事实真相的小孩子一样,打破“沉默螺旋”,真正让美国民众了解到战争中肮脏的一面和布什政府“赤裸裸”的为战争而战争的偏激谎言。倒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率先带头反对,喊出了批评美国的声音。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博得了世界巨大的同情,然而为什么在仅仅1年多一点时间内,就因伊拉克政策遭到来自世界各地如潮般的反战和批评?说美国内政外交出现了大的纰漏一点也不为过,现在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上最尴尬的时刻。

  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经济观察报》第100期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快感体验尽在天堂《冰镜湖》 特別邀请传奇玩家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BOBO族 S57手机 滚石
 
  新浪精彩短信


新闻冲浪知天下事
赢MP3、彩屏手机

全新推出蟋蟀铃声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光 良] 握你的手
[黄品源] 小薇
[林志炫] 只为你唱
[和 弦] 马刀舞曲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MD音乐播放器
  • SONYN10最新MD机
  • MR220最经济的MD
  • 让男人魅力无边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征服者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