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104:15:17【记者谭丽莎成都报道】
四川禾嘉股份公司董事长夏朝嘉首次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此次赴京出席人代会议,他准备就西部农
业产业化的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四川第一家以高科技农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禾嘉股份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
营,形成了以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但是,禾嘉股份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
,最
头疼的是原料供应问题。比如,禾嘉公司在盐源的苹果加工项目上马前,根据当地统计资料显示,该县“截至2000年已形
成15万亩的种植面积,进入盛果期的约8万亩,年产苹果7万余吨,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产量。在退耕还
林后,每年又将改造及新增苹果种植面积约2万亩,新增苹果产量约1万吨。据此,禾嘉公司在2001年底新增一条20
吨/小时的榨汁生产线,形成了榨季年产1.5万吨浓缩果汁加工能力,年需加工原料果8万吨。然而,2002年禾嘉公司
仅收购到4.14万吨苹果(其中还包括从云南收购的一部分),就再无苹果可收了,不足生产需求的一半。原料供应不足,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预测与现实的严重背离?主要原因就是西部缺乏有组织的特色水果生产。在一
些地方,由于农民的盲目栽种,鲜果市场需求过剩,一旦销售不畅,“果贱伤农,便导致农户大量砍伐果树。另一方面,果
树栽种由一家一户的农民承担,其预测的产量很难保证。这样,当企业进行规模化深加工之时,或大量的果树已被砍伐,或新
栽种的果树还未长大,于是企业长达数年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严重损害企业的效益。夏朝嘉告诉记者,他感到作为企业
,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大范围、长时间的农林产品种植及其供应问题。“先解决原料供应,还是先投资建厂?不建加工厂
则农户没有种植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原料没有保障企业又不敢上马加工项目,这是一个困扰农民和企业双方的两难问题。必须
依靠政府的宣传、组织、政策配套等措施多管齐下,才能打破这一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夏朝嘉认为,可以借鉴国
外解决类似问题的普遍做法,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实施“农场化,支持土地流转;同时,政府财政无偿投入种植
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户提供种苗补贴或者无偿向农户提供苗木,再由农户投工投劳来进行种植、管理和维护。在这样的
基础上,政府财政还应当统一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户发展见效快、周期相对较短的品种,以期在短期内提高原
料产量;部分资金投入新的种植基地的基础建设或改造,引导农户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此外,建议各级政府安排一定比例的农
业产业化风险基金,作为对果农、种植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及基地生产风险的补偿,并免征果农、种植企业的农林特产税。(1
0F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