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对伊开战对本国及全球经济有何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5日 08:41 新浪财经 | ||
(特约撰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陈宝森) 2002年,美国经济艰难爬坡,复苏乏力。全年GDP增长2.4%,虽然高于2001年的0.3%,但低于年初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特别是第四季度只增长0.7%,使人们对再次衰退的担心有所上升。 影响美国经济现状的,既有周期因素也有非周期因素。周期因素主要是90年代IT产业泡沫所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还没有全部消化,以致企业投资仍然低迷。(设备利用率1月上升到75.7%,比12月增加0.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设备利用率只有61.7%,通讯设备利用率只有49.8%) 非周期因素则包括可能开始的对伊战争,朝鲜核危机,公司丑闻等,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给初露曙光的经济复苏带来冲击。特别是对伊战争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前景的关键问题,并带来短期和长期两种风险。短期风险发生于要打不打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个时间拖得越久对美国经济越是不利。如果战争迅速发生,美国速胜,则会给经济带来刺激。长期风险在战争久拖不决或战后政局长期混乱时可能发生,万一出现这种局面对美国经济将是巨大的打击。一般认为,出现后者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短期风险也会使经济复苏推迟。2003年美国经济开局呈现复杂局面,一方面工业生产扭转了连续6个月的低迷状况,由去年12月份下降0.4%,变为1月份上升0.7%,其中制造业上升了0.5%,制造业中的汽车业从去年12月下降5.3%变为上升4.9%,是工业生产好转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对伊战争仍然给信心带来冲击。反映最敏感的当推股市,自1月14日到2月14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道指掉了700点。跌破8000点大关,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2月20日再度跌破8000点。1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上升1.6%,是12年来最大的一次增长,油价上升是主要因素,汽油涨价13.7%,燃料油上涨19.7%.。在此情况下消费者信心下跌。1月份会议委员会的信心指数从去年12月的80.7,下降到79。其中对经济预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主要是担心未来就业的前景。2月份密执安大学消费者情绪指数从1月的82.4,下降到79.2,消费者信心下降是否会转化为零售业的大滑坡尚有待观察。考虑到消费是美国经济目前的主要支柱,其走势将决定美国经济的前途。 美国企业对打仗的担心依然是对美国经济的极大拖累。去年4季度经济表现欠佳,重要因素是企业库存变化和企业建筑投资下降的消极影响。4季度库存变化使GDP减少了0.56%,而到去年4季度为止,企业建筑投资已经是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然而,如果没有战争的不确定因素,2003年高技术部门和电讯业的复苏本来是可以预期的。这首先表现在设备和软件投资连续在2、3、4三个季度的持续增长上。(3.3%, 6.7%,5.0%)。另一方面,在此次经济衰退中受打击最大的电信业也有好转迹象。2002年电信设备收入下降25%,降至1664亿美元,预计今年将会持平,达到1658亿美元。2002年电信服务收入仅增长0.07%,达到3930亿美元,预期2003年可能增长4.5%,达到4110亿美元。另外,随着各公司财务状况的逐步改善,今年电信企业合并会增多,因而在美国可能会出现由少数几家巨型公司支撑的,更加稳定的电信业。但是战争风云对企业信心的冲击,完全可能扼杀这些复苏的幼芽。 除去战争风险美国经济也存在若干隐忧。首先是人们对贸易逆差的扩大及美元急剧贬值的担心。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4352亿美元。原因是世界经济疲软使美国的出口受挫,而汽车和其它消费品的进口却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出口973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进口14100亿美元,比上年上升3.8%)创纪录的贸易逆差将使经常账户逆差相应扩大。历史上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在接近5%的水平时,就会出现经济和币值的调整,美国虽然特殊也不会永远例外。美元长期以来对欧元和日元定值过高,更起着促进货值调整的作用。由此导致的风险主要看,是有秩序的逐步回落,还是汇率泡沫的突然破裂。这一直是美国经济界关心的问题。2002下半年以来由于布什政府对伊动武的威胁不断升级,美元对日元已贬值11%,对欧元已贬值8%,对加元贬值5%,人们对美元泡沫破裂的担心加大。最近,财政部长约翰·斯诺重申美国政府不打算改变其强势美元政策。因为它使美国股票和债券对外国人有吸引力。这种说法显然是想平息国内外人们对美元急剧贬值的心理恐慌。 其次是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的担心。根据布什政府所提出的2004财政年度预算可以看到白宫已由平衡预算转向赤字财政的方针。预期2003财政年度的预算赤字为3040亿美元,2004财政年度的预算赤字为307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未来两年对伊动武可能花费的500-2000亿美元支出。根据新预算,到2008年将年年有赤字,总计将达1.1万亿美元。这同布什2001年提出的第一个预算10年结余1.6万亿美元,成为鲜明对比。原因一是减税,未来10年减税额将达到6700亿美元;二是国防费开支的增长,未来6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7%,高于非军事开支每年增长3.2%的水平。布什的做法同里根如出一辙,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依据。它是现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胡巴德的杰作。其基本的论点是减税有利于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赤字会自然消失。而且也不会导致利率的升高。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格林斯潘在国会的证词。他说,"他担心如果制约预算程序的强制性机制不能恢复,因缺乏明确方向和建设性目标所导致的结果,将使有利于预算赤字增长的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再度变得不能自拔。"而他历来认为大赤字必然使长期利率居高不下,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一争论反映了布什政府内部的分歧,加剧了人们的担心。 美国打伊拉克对全球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对美国本身。战争对经济的威胁,已扩散到全球,自去年4季度以来发达国家中日本德国经济都在滑坡,今年1季度将继续疲软,整个经济形势表现为:第一,尽管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目前仍然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全球经济的好坏仍然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只有亚洲国家在中国和印度等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影响下,形势较好;第二,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7国财长会议上承认对伊动武正在拖累世界经济。这就反映出美国既要打仗又想搞好经济的自相矛盾之处。显然为复苏经济,美国已把宝压在减税上。斯诺在7国财长会议上积极兜售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说它不仅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第三,已有学者在做战争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量化研究,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的两位学者用自己的模型计算,认为一场短暂的战争将在未来几年中使全球GDP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因额外政府开支而上升的财政赤字上。并认为到2010年的7年中美国的GDP损失将达4910亿美元,日本1220亿美元,欧洲1570亿美元,澳大利亚180亿美元。如果战争和占领延长到2005年全球GDP增长将减少2个百分点。澳总理霍华德否定了这个报告并说澳在这场战争中的花费只不过几亿美元。所有支持美国打仗的盟国都把希望寄托在速战速胜和由此带来的石油红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