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产业基金可为 但寄予的期望不应太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 12:02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003年2月28日,由《财经界》杂志社举办的“博士咖啡沙龙”在北京马克西姆餐厅举行。本期主题为“产业基金”。博士咖啡研究团队中的巴曙松、高辉清和赵晓博士到场,对话当前中国产业基金发展的是是非非。新浪财经独家全文报道,以下是本次对话实录: 我原则同意高辉青博士的判断,但是不象高辉青博士对产业基金寄予的期望那么大, 对于产业基金在中国是否有发展潜力,赵晓博士作出的结论我认为也是有点自以为是的。他刚才说,“如果这个房地产公司效益真的很好,回报很高,你会继续到银行贷款,如果银行都觉得你的风险太大了,这种基金你怎么进行投资呢?这种基金管理费、手续费、代理费,附加了至少是4%的成本,银行的投资都不核算,风险都太大了,你如何进行这种成本更高的投资呢?”显然,赵晓博士在这里忽视了几个问题,首先是忽视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正是在包括产业基金、证券基金等多种新的融资形式在内的融资渠道,与银行贷款这种占优势的融资渠道之间的竞争带来的,没有新的融资渠道的竞争,银行贷款的效率永远不会提高,特别是当前中国融资结果里面,银行融资占的比重太大,对债权性融资的依赖太大。第二,赵晓博士忽视了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都是4%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的收益水平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他的管理能力不同,获取收益的能力不同,控制成本的能力不同,只有那些能够获得较之银行更高收益、更低成本的基金管理公司,才可能在当前银行主导的融资结构中获得生存空间。第三,他举的房地产公司的这个例子,没有注意到贷款这种债权性融资与产业基金的股权投资这种股权性融资对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