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词语中变革——转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2日 17:39 经济观察报 | ||
黄茂军/文 尽管10年前的“转轨”还仅仅是个铁路业的技术名词,但它所形容的国家行为策略却早在24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开始了。 开始于1978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今天已被公认为中国社会进入转轨 回过头去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各界,似乎匪夷所思地保持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与意识形态热情,从知识分子到一般大众,对于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的重建的热情依然超过对于物质改善、经济发展的热情,务实的、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在社会尚未流行,人们对一篇小说或者报告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对一项技术发明的兴趣,类似对诗人的追捧与对个体户的鄙夷常常成为社会集体意识的两极。 实践层次的社会转轨开始于80年代末,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个时期的社会转轨已经从思想观念的层次进入了实践的层次,并从经济领域蔓延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90年代不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话语,而是落实为全国上上下下、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与生活内容,社会发展的方向切实地、而不是观念地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实质性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社会已经由原来的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政治社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社会过渡,消费时代大众生活的杠杆是欲望,动力是金钱,而方式则是理财与赚钱,实利原则、现实原则取代了了原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与80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0年代的大众不关心政治,连带地也不关心精神、灵魂、意义或超越,对意识形态乃至一切人文价值的冷漠成为一代风尚。 这个时期的经济转轨还带来了各种新的社会利益集团的兴起与重新组合,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在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中,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家阶层与中产阶级最为引人注目并受人艳羡,这个阶层基本上是一些企业精英与市场新贵,他们的出现顺应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市场化的转轨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今后中国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权力阶层。 尽管在市场化进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等方面,与预期的目标和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但中国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导向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还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的5年保护期基本结束,它将逐步兑现它的各项承诺,资本项目将逐渐自由化,国际资本将更大规模、更高频率地出入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化国家将因此经受世界经济波动与激烈竞争的强力冲击与巨大挑战。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社会也会不可避免地因这些冲击与挑战而出现种种变迁,关于转轨的归因,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然会在我们的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